
01
家人们,一个关乎你钱袋子的消息!
监管找多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其中一点共识是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调整,比如从3.5%降低到3% (甚至有可能降到2.71%-2.91%)

更关键的是,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以后买的新保险产品,性价比要比现在低不少。
经过这波调整后,接下来会有一个“三赢一损”的局面出现:
赢家有3个:
保险公司:以后负债端压力减少,经营更稳定和健康。
监管:保险公司能长期健康经营,规避了潜在风险,不用在背后收拾烂摊子。
已上车的消费者:虽说不管保险公司怎么样,保单安全性系数都很高,但保险公司稳了,确实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担忧。
损失方:后续入场的消费者。
现实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有得就会有失。直接的代价就是,后面的消费者要牺牲一些利益,配置的保险性价比要比现在低一些。
02
1、影响最大的是储蓄险
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座谈会上谈到的,其实是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是预定利率。
两者概念我就不细说了,其中关系是,如果预定利率超过了责任准备金利率,是需要审批的,审批不一定能通过。
如果没超过的话,直接报备就行,也就是告诉监管我有一款这样的产品。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就等于预定利率。
对于储蓄险,比如增终身寿险、年金险等,预定利率可以简单理解为预期的收益率。
就像我们之前介绍的一些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3.5%,实际收益基本不会超过3.5%,3.49%就相当高了。
所以,预定利率一旦降低,意味着储蓄险的实际收益也会下降一个level。

豆苗妈咨询了业内非常专业的老师,他做了一个终身养老金的预估,交费10年,60岁开始领钱:
预定利率3.5%时,假设每年能领10万年金的话,当预定利率降低到3%时,预估领取金额会下降15%左右,也就是每年只领8.5万左右了,明显少拿了很多。
当然了,这是在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做的预估,实际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还要考虑风险、利润等因素。
但不管幅度是多少,下降这个趋势都相对确定的。
2、重疾险等也会被波及
很多人以为就是储蓄险受影响,实则是全部的人身险都在此范围内,最关键的是长期的险种。
比如长期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涨价],或者价格维持现有水平但[保障力度会弱]一些。
拿重疾险来说,业内老师预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预定利率从3.5%降到3%的话,0岁孩子买终身重疾险,费率大约会提升25%左右,涨幅很大。成年人的话,因为保障时间短一些,幅度会稍微小点。
每次下架顾问的咨询量都很大,豆苗妈这边也特地给大家申请了个极速通道,从这个通道预约进去的顾问会优先联系哈!
👇👇👇

现在是否要考虑配置保险?
之前保险行业有过几次变革:比如4.025%定价年金险的下架,又比如重疾新规出台,都是极为轰动的事件。
而这次涉及的险种更广,直接变动的是预定利率,上一次预定利率的调整还是2013年,可以说是10年一遇。
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当下就是难得的窗口期。抓住了它,几乎就是抓住了一次时代红利,变相薅到了保险公司的大羊毛,因为买到手的保单是不会受影响的。
如果错过了,那就只能错过,买后面的新产品了,不确定性价比会降低到什么程度。
目前业内人士预测,现有3.5%预定利率产品可能在6月30日前退出市场。
现在各家保险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中,3.5%定价的产品基本不再报备了,准备的都是3%左右甚至2.X%的产品。
现存的高性价比产品,已经下了一波,剩下的还在紧张规划中,预估很快也会出消息。
所以,还没有配置重疾险等保障、想要提前规划中长期稳健资金/养老金/教育金、想锁定当下高性价比产品的朋友,建议可以早点了解起来。
一方面,保险不是买菜,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理清楚需求和基本的产品常识。
另一方面,监管和保险公司的动作向来迅速和突然,而且为了杜绝炒作停售,产品不会留窗口期(今天通知就今天停售)。
总之,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早点了解准不会有错。有需要可以预约专属顾问,帮你做保险规划,不管是配置重疾等保障,还是储蓄险,都可以~
「利率下调」
点击图片,极速预约顾问咨询
👇👇👇

*注:本文保费试算/对比/报价内容,来源于保险机构自营平台齐欣云服,其它内容为原创。
咨询不收费,大家放心问就行,预约后会有本地的电话或者0755的座机致电,注意接听。要是不方便可以留下微信号,记得通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