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正常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每天乖乖吃饭长大,每天都笑眯眯的像个天使?不是的!温尼科特说:
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他对自己的父母具有足够的信任,他就会竭尽全力试探自己的力量:随时打乱你的计划、搞破坏、浪费食物、耍赖皮、乱拿你的东西、试着吓唬你、让你精疲力竭
--the Child,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哎嘛,我家的孩子太正常了
看完这条,妈妈们纷纷留言,我家孩子真是太正常了!
前两天,我在一个群里听了一个游戏力的讲座,讲师讲孩子“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不爱刷牙”、“说了看一集电视,看完又耍赖”……天哪,即使没有给我方法,我就已经放开了一大半了。说的不是我家女儿么?不是,是大家的儿子和女儿。大家都是这样的,我就放心了!
他说,孩子的本能之一是探索,另一个本能就是当探索遇到阻力时,愤怒。而讲道理是被更新的大脑控制的,而非更古老的区域。小的孩子,遇到阻力就哭,我们用游戏或者其他方式引导他,而不是讲道理,因为孩子道理可能早就懂了。
我们从来不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有主见的,有创造力的。这些和“听话”都没有关系。所以,不需要担心“这么小就不听话,长大了还了得”。不听话的,有主见的孩子,恰恰是我们想要培养的。

就像睿睿妈妈带着睿睿来我家玩,两个娃的模式也是很特别。有一回,俩娃玩了一个早上,我预想着可能一片狼藉,结果一进去,两人整理的非常干净,让我们俩一阵感动。
而有一回,她们俩玩好以后,我请她们把房间整理好,过了一会儿进去,只见睿睿勤勤恳恳的在整理,我女儿在一边玩积木。我问,你的房间怎么睿睿一个人在理。(我大学时候,换季晒被子,都是我的好友兼班长帮我想的,所以好朋友帮忙整理房间这件事情,似乎是有遗传的。问题是,人家妈妈看着呢!)我女儿说,她说她可以整理。睿睿也在旁边说,我会整理的,昔昔妈妈!天哪,一个四岁半的孩子,这不是:别人家孩子么?

我们去年去鼓浪屿玩的时候,这孩子就能自己刷牙了;她妈妈说,她不洗碗的时候,睿睿会说我来洗。平时在家里也很爱做家务。我当天强忍住,“你看人家睿睿”这句话,我知道这句话绝对不能说,但是心理一直在奔腾着“你看人家睿睿……你看人家睿睿”。睿睿妈妈说,我女儿是挺看重外部评价的,夸奖会让她很受用;你女儿内部评价很健全,不为夸奖所动,也是很好的。所以,交朋友就要交睿睿妈妈这样的。

大宝可爱多了
我女儿,确实非常有主见,而且在华德福幼儿园的熏陶下,没有任何教学。她从来不学英语,但是偶尔拿来英语绘本给我读,读完就能蹦出一些英语单词;幼儿园不让教画画,哪怕是当着孩子面画画都不建议,所以孩子的画,充满了梦幻和创造力;她和别人说话的方式,也一直很有感觉,比如说我凶的时候,她会说:妈妈,你和我这样说话我不喜欢,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说话,我也会听你的。我一边想着,这样的孩子就是我想要的,一边又为了她的各种“不起床”“不刷牙”“不睡觉”而斗争着。
上次文中写的[追剧·第七集]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大宝的情况。
孩子继续挑战我,比如“我才不会去幼儿园呢”,“我是不会刷牙的”,我一边不和孩子发火,一边把怒火一波一波的压下去,有一天,和颜悦色的送走了大宝以后,我抑郁了一天。下午果断约了儿童心理咨询师半年的咨询(父母做咨询调整父母的心态)。结果呢,咨询师到12月5日才得空开始第一次。没法儿,还是得自己先想办法。
其实我不喜欢找专家,谁能比妈更专家呢?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我从来不认为专家能帮我解决。我平素最讨厌的就是:我娃昨天哭了一晚上,是为什么?你当妈的都不知道为什么,我哪儿知道为什么?所以,我通常都是听课看书,然后从书中学习我可以尝试的方法。然后去尝试和孩子沟通。
于是我去听这位咨询师的公众号里的录音,也听很多老师的微课。有很多方法,以前在很多书中都看过,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确认她的感受;比如,孩子试探你的底线的时候,当你不能退让时,要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于是我在孩子身上试,孩子发现一个柜子原本空着,现在被双11的尿布湿巾堆满了,她不能躲猫猫了,就开始哭闹,我说,你很难过,你很想躲猫猫,可是柜子没有了。反复的确认,一会儿她就不哭了。我说,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躲在柜子里,很有安全感。她说:是吗?你也喜欢吗?我说,是啊! 谁会不喜欢呢?比如,晚上我们俩一起编了一个故事,讲完故事以后她想再讲一个,但是我很累了。我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再听一个,但是妈妈很累了,不能给你讲了。她再要求了一次,我还是这样回答,她也就安静的睡着了。
今天,我让爸爸不要给弟弟打尿布,让小屁屁晾一会儿。弟弟尿了爸爸一身,爸爸叫着说要打尿包包。女儿来说:妈妈,爸爸真的很想给弟弟打上尿包包,你让他打一个吧。非常温柔和清晰的语气,我发现我可爱的宝贝又回来了。
每天晚上,我都高质量的陪她玩一会儿,或者是爸爸。爸爸还充当跟拍摄影师,跟着她们幼儿园每周五的远足。陪伴的质量上来了,孩子自然就可爱了。

婴儿:我的模式我做主
什么是正常的喂哺模式?美国儿科学会说8-12次以上,很多产科的人说,大概17、18次。我儿子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数过一天吃多少次,但是绝对不是!2-3小时一次!婴儿的模式,是婴儿自己说了算的,不是美国儿科学会,不是专家,更不是家长。
我儿子从一开始的 我的剖宫产术中肌肤接触和产后36小时 吃上五个小时,睡上八个小时的“吃吃吃吃吃 睡睡睡睡睡睡睡”模式;到后来 [追剧·第五集] 产后20天——猛长期和肠绞痛 时候的“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模式;到现在的吃睡着—吃睡着—吃睡着模式,大模式已经切换了3次,小变化更是不断。

有一位妈妈今天咨询我,昨天宝宝刚出生,说尿量大便量够,就是孩子今天突然开始挂喂了。妈妈担心的是,会不会以后养成习惯了放不下来呢?
我送妈妈一句话:当妈,脑子懒一点,身体勤一点。我会安慰你,熬过了这一阵,就好了?不是的,熬过了这一波,还有下一波。咱们除了顺应孩子,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没有!只是以后陪着孩子上儿科看病的机会,会大大减少。
我儿子从出生到现在,一个八斤八的巨大儿,没见过奶粉,没见过奶瓶,没见过勺子,没喂过开水。我除了顺着他,想吃了就喂,想抱了就抱,什么也没做。更别提什么给新生儿喂中药这么不靠谱的事儿了。

30天,秀肌肉!

做什么样的园丁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棵树遇到干旱,于是叶子就卷了起来,减少水分蒸发。第一个园丁,看到以后知道它缺水了,于是就给它浇了水,它活了;第二个园丁,看到以后,什么也没做,后来过了干旱,雨水来了,它也活了;第三个园丁,把叶子一片一片掰开来,结果树死了。
很多妈妈很焦虑,会不会因为我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没去做这件事情”,导致我的孩子受罪啊?
比如肠绞痛、黄疸了,老人家说要带去“某平”家吃中药,要不要去啊?孩子看上去好像吃不饱的样子,要不要加奶粉啊?孩子长大,我要不要教她画画啊?孩子不教拼音,上了小学会不会跟不上啊?其实,你做这些事情的危害,要远远大于你什么都不做 。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也许像第二个园丁一样。因为在你给予孩子生命的时候,你就把她未来成功幸福的一切可能都给她了。只等着孩子按照她的节奏,慢慢的打开你在最初给与她的那个盒子,取出拼出幸福的一个一个元素。孩子有你的陪伴,有你的爱,有你的尊重,那么她就像一颗茁壮的树,长成特别的样子。而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担忧,和害怕自己无知而去做"无知的事情",那么就会像第三个园丁一样,做多错多。
所以,如果我们能去学习,也要对着孩子抱着谦虚和尊重的心,我们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知道每个阶段的不合作都是其这个阶段发展特点决定的,从而体谅和尊重;如果我们不去学习,更要对孩子抱着谦虚和学习的心。如果我们不能当第一种园丁,我们可以当第二种,尊重他,相信他,爱他。当妈妈的过程,教会我们越来越懂得界限和尊重。
为了让更多妈妈得到科学、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小豆苗邀请郑寰老师精心打磨了一套课程《追奶、堵奶、背奶、断奶难题,1次帮你解决》。郑寰老师是三甲公立医院和电视台的母乳喂养科普讲师,从事母乳喂养8年多。
课程分为七大板块,共含47节音频课、4节视频课,涵盖了母乳喂养过程中你会遇到的所有困难。
点击试听,解决母乳喂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