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对孩子最常说的话是什么?想象中应该是“宝宝乖”“妈妈爱你”……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但是,就算我们总是对宝宝说“不”,他们却依然不依不饶,不愿意听从我们的指令。为什么孩子就听不进去我们说的话呢?


嘴上说“不”,行动上并没有阻止


如果大人对孩子嘴上说“不”,行动上却没有阻止,会让孩子觉得做了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次数多了,孩子自然会无视大人的阻止,继续我行我素。


总是预计孩子会犯错


当孩子还没有做出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提前警告他不要犯错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这种不好的感觉会驱使孩子去做大人不允许他做的事。


另外,当孩子听到“不能吃”“小心别摔跤”“不要尖叫”这些话时,他的脑海中会浮现关于“吃”“摔跤”“尖叫”的画面,这反而像是对宝宝的一种提醒。比如宝宝本来只是想捡起地上的树叶好好看看,却在我们“不能吃”的提醒下,把树叶放进了嘴里。


乞求孩子


“拜托啦,乖一点,不要乱跑了!”“求求你了,我的小祖宗!安静一会儿不行吗?”“看在妈妈这么辛苦的分上,别再把房间搞乱了。


”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无助和伤心,偶尔用一次或许会让孩子有所触动,暂时变得听话,但用的次数多了,却是后患无穷。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这种方式去跟孩子交流。



“马后炮”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父母教训孩子的口头禅,除了表达自己的怒气,增加孩子的怨气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因为这句话本身就宣告了我们的“耳提面命”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与其反复唠叨,不如事先定下规矩: 食物只提供给手洗干净的人,然后坚决执行。当孩子没洗手就上餐桌时,妈妈可以果断移开餐盘。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行动绝对比语言更有效。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在对孩子说“不”时,是不是也做过上面这些事,从而让孩子对你的“不”根本就满不在乎。如果答案为“是”,那就马上改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