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咪知道上常有父母问,新生儿宝宝(也有部分小婴儿)到底睡着没有?为什么看似睡着了,小胳膊小腿还动来动去,有时会使劲儿、憋气、面红等,是不是不正常?


看到众多家长如此紧张、担心和迷茫,故写此短篇,希望对父母有所帮助。



新生儿六个意识状态及睡眠周期


要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了解新生儿的正常行为心理。


1960年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只有吃、睡、哭,后经Wolf(1959)、Fantz(1961)等人研究,发现新生儿从睡眠到觉醒有六个意识状态,父母应该如何区分这六个意识状态? 


六个意识状态的行为能力特征


六个意识状态的行为能力特征:


1.深睡(非快速眼动睡眠):眼闭合,无眼球运动和躯体运动,呼吸规则。


2.浅睡(快速眼动睡眠):眼闭合,眼球在闭合眼睑下快速活动,常有吸吮动作、肌肉颤动、间断有大的舞蹈样肢体动作,身体像伸懒腰,偶然发声,呼吸不规则。脸部常出现表情,如微笑、皱眉或怪相。


3.瞌睡:眼可张开或闭合,眼睑闪动,有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


4.安静觉醒:眼睁开,机敏,活动少,能集中注意力于刺激。


5.活动觉醒:眼睁开,活动多,不易集中注意力。


6.哭:对感性刺激不易引出反应。



新生儿睡眠周期:新生儿一天中睡眠时间为14-20小时,平均有16小时,睡觉有睡眠周期。从安静睡眠到活动睡眠作为一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平均45分钟,活动睡眠和安静睡眠各占一半。每天有18-20个睡眠周期。


使劲儿、憋气、脸红等

咋回事儿?


依据上述资料,可以判断父母描述的新生儿行为处于浅睡期(快速眼动睡眠)。


而父母有时候观察到新生儿浅睡眠期的行为特征中,对身体像伸懒腰动作、间断舞蹈样肢体动作、肌肉颤动等不容易理解,下面特给予说明。


成人伸懒腰就是把手臂向上抬高伴有意识控制下肌肉收缩的一种运动。然而,新生儿期也会有,由于新生儿肌肉还不强大,故动作不会像成人那么明显,看起来就像在使劲儿。


全身大部分肌肉较强的收缩,将肌肉血管中较多的血液挤压出来赶回心脏,改善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毛细血管充血而使颜面皮肤发红,新生儿皮肤较薄故更加明显,也就容易脸红。


腹部肌肉收缩挤压肠管,增加肠道蠕动功能,父母发现宝宝此时有“打屁”“排便”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成人在椎体外系障碍时可出现舞蹈样运动(是一种快速的、不规则的、无目的、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可发生于面部、躯干、肢体等),但在新生儿期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可发生间断舞蹈样肢体动作或肌肉颤动,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而消失。


当然有些疾病早起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新生儿宫内有窘迫、出生时有窒息等病史,建议还是早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这些异常症状父母要了解


以下异常症状,父母需要了解


1.阵挛:指急剧地用外力使骨骼肌伸展时,随即出现节律性的伸张反射,是多次的、反复的肌肉收缩;当锥体路发生损伤,从而解除了对反射中枢的抑制,或是由于中枢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时则出现此种现象。这时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2.婴儿痉挛症:是脑部疾病诱发的。本病死亡率占10%以上,而90%以上有智能低下,因此,认清此病,及时予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表现分四种:


1)鞠躬样痉挛:突然发生短暂的全身肌肉痉挛,躯干和腿弯曲,双臂向前向外急伸。


2)点头样痉挛:肌肉痉挛局限于头颈部,出现点头样发作。


3)闪电样痉挛: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当发作时碰巧注视着患儿才能察觉。


4)不典型的发作形式有不对称的痉挛,如:头向一侧旋转或一侧肢体抽搐,头向后仰,眼向上翻,伸腿、呈角弓反张等。


如果有上述情况建议早去医院检查。


3.屏气发作: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当婴儿受到疼痛等刺激后即高声哭叫,过度换气,接着就屏气、呼吸暂停、口唇发紫、四肢强直,严重者可以短时期意识丧失及四肢肌肉的阵挛性抽动。全过程约一分钟左右,多见于2-3岁小儿。本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矫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教养。


因篇幅有限,相关情况不能详细说明,如读者还有相关问题可在平台上与我交流。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