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保健门诊,经常会有家长针对不同的喂养问题进行咨询,下面就列举部分案例,请各位家长对照看看这里有没有您的影子。

案例1:拒绝需咀嚼的食物


王女士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平日里工作繁忙,孩子一直由保姆照顾,至于孩子每天吃什么,王女士并不知晓。只知道孩子比同龄儿瘦小,但是从保姆口中得知,孩子的饭量并不小,每次都能吃一碗粥。


某次王女士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在饭桌上,她才发现其中端倪:朋友的孩子和王女士的儿子同龄,在饭桌上吃的津津有味。而王女士的儿子拒绝所有的硬食,只对各种软食例如粥、面条感兴趣,让他吃一些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均一概拒绝。





医生分析:


婴儿对于辅食的添加有不同的敏感期:味觉敏感期在婴儿期4~6个月,食物质地敏感期在婴儿期6~7个月。


如果此期未给予各种味道、各种质地的食物,婴儿往往会出现拒食新口味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因而造成偏食和食谱单调。


常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牙齿太少,而长期给予流食,这样会让孩子错过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造成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其实婴儿只要有六颗牙齿,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咬食硬物的能力,所以家长要尽早训练其咀嚼功能。


可给予馒头,苹果等食物让孩子手持来吃;平日膳食中要合理添加需咀嚼的菜式,1岁以上就可以逐渐添加烂饭,碎菜和碎肉等食物——这对于预防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大有裨益。


案例2:过于依赖奶粉:


某日一位爷爷带着孙子看病,看完病就掏出一罐国际大品牌奶粉,义正词严的开始诉说:“医生,我的孙子现在2岁了,每天都喝这个奶粉,每天喝四次,每次二百毫升,一天总共吃八百毫升,可是奶粉罐子上的推荐量是每日两次,每次二百毫升,这样一天总共才四百毫升。


医生您说,这么大的品牌,怎么能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呢,我认为孩子能吃多少就多少,不能够限定他每日只吃那么少吧?”


显然这位爷爷是一位学究式的人物,很勤于思考,但是爷爷的认识还是有误区的。



医生分析: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讲,奶粉已经不是其主要的饮食来源,甚至可以说,奶粉已经不是必须摄取的,因为全面的饮食结构足以提供日常所需基本营养物质。


2岁后孩子应和大人同桌进食,逐渐适应普通饮食,不能一味的依赖奶粉,否则会错过饮食敏感期,导致日后发生挑食、厌食行为。


案例3:追着喂

2岁的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每日里吃饭可是个大难题。每次吃饭,小明就满房间乱窜,手里拿着玩具,好不容易吃一口,却含在嘴里,过好半天才能吞进去,如此周而复始,吃一顿饭差不多要1小时,真是急坏了爷爷奶奶。


医生分析:


吃饭时,建议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就餐桌椅,固定的位置,最好能和大人在一起进食,避免乱跑,避免在玩耍中进食,避免通过看电视、玩玩具来分散精神。


三餐定时定点,每餐进食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时间到了,就撤走所有事物,不给零食、饮料。


当家长坚持以上原则,孩子吃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他知道不吃就意味着饿肚子。


案例4:喂养过频


李女士的孩子刚刚9个月,做儿童保健时医生给出的评价是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目前孩子是奶粉喂养为主,配合米粉、粥喂养,但是孩子的胃口总是不好。


详细询问了一下喂养状况,每隔一两个小时,李女士就会给孩子喂一餐,不是奶粉就是米糊,甚至一个晚上都要喂4-5次。


医生分析:


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喂养过频,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吃饱,所以要频繁的喂,想把没吃进去的补回来。


殊不知,孩子的胃也是要休息。通常建议三个小时之内除了水,水果及果汁之外,不要进食奶粉及其他主食否则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孩子就没有饥饿感存在,食欲当然不会好,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营养吸收将受到影响。




另外频繁的夜奶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使得生长发育减慢,另外胃肠负担过重,影响白天的食欲。


作者介绍:袁宝莉 副主任医师·儿内科

转载说明:本文转载自妈咪知道,线上【妈咪知道App】独家签约2000名三甲级儿科医生,为母婴用户提供线上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