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的袜子在哪里?”
“妈,我上次买的玩具,你放哪了?”
“妈,我把果汁撒了,快来拖一下!”
“妈,我想吃苹果!”
……





以上是老母亲被娃召唤的日常!

听娃第一次叫妈的欣喜,已荡然无存!


现在的我,只想——




面对娃紧箍咒般的呼唤,豆苗妈不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为啥她总是叫妈,从不叫爸?“



这要从小蝌蚪找妈妈说起……



我们都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那为啥小蝌蚪要找妈妈而不是爸爸呢?

原因是——它不知道爸爸是谁呀!!





别笑!我是认真的!

其实,在宝宝0-6个月时,她会觉得我和妈妈就是一个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母婴共同体阶段

这个时间段,妈妈是婴儿的镜子。婴儿饿了、渴了、不舒服了,妈妈看到并及时做出反应,他会认为“妈妈就是我”。

为啥是母婴共同体,不是父婴共同体?

因为通常,“妈”才是照顾宝宝最多的那个人!

哭了,妈妈抱!饿了,妈妈喂!拉了,还是妈妈换尿布!

爸爸的作用通常是——喊老婆!



所以,老母亲们,“喊妈”其实是咱们甜蜜的负担~

下次娃再喊你,别烦,你就当他在表达对你的爱吧~





请允许我,做个不完美的妈妈


也许正因为这些外界的期待,又或许源自天然的母爱,很多妈妈都有完美主义倾向。她们想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一旦无法满足便开始自责。


比如我常听朋友说,每次自己不带娃出门赴约,回家后看到孩子哭。她就觉得很自责,为自己丢下宝宝感到自责。渐渐地,她不再出席社交活动,朋友也慢慢变少了。


妈妈的角色对孩子影响确实很大。一个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的妈妈,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一个强势凶悍、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孩子长大后可能很叛逆或非常自卑。


所以,妈妈们都忧虑着,小心翼翼地学习育儿知识,比上学那会儿还认真!为了孩子,二三十年的坏脾气,说改就改。这都是爱的力量吧!






告诉他:超人也会累


“有了娃以后,感觉自己从小公主,变成了女超人。”


看“爸爸去哪儿”时,奶爸们刚开始带娃那叫一个手忙脚乱。然而观众们只要看到爸爸能为孩子多付出一点,哪怕是穿衣服、做饭这样的小事,也会被夸这真是个好爸!但,这一切对妈妈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指责!


这个社会对妈妈的要求总是更严格!


记得一个类似的亲子节目,一个离婚的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去参加,要接受由一群孩子组成的评审团的打分。节目现场,这位妈妈被各种质问。


“你为什么不多陪陪孩子?你想过离婚后,会给他留下多大的阴影吗?”


“为什么不找份轻松的工作,钱赚得再多,能补回孩子的童年吗?”


“你为什么要离婚?肯定不是他爸爸一个人的错,你应该想办法沟通,而不是离婚!”


整场节目,只看到那个可怜的妈妈局促地站在舞台中央,努力解释着自己的原委。但赢来的,总是一波更猛烈的抨击。整场对话中,可以看出大家似乎希望妈妈是完美的,是能满足他们所有需求的。


但他们似乎忘了:“超人,也会累……







学会放手,让他自己飞


心理学上强调,孩子2岁前怎么爱都不过分。2岁后,她开始有了自己意识的觉醒,开始说疯狂说“不”。如果这个时候,你拿走她的玩具,她就会飞快抓住,并且警告你:“这是我的,你不准碰!”这个时候,她对“好妈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要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自主与独立的能力了。


妈妈在被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关键的是,在不被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要重视亲子关系,越大越应该放手给他自由。


但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却恰恰相反。在他脆弱幼小的时候对他忽视,越长大反而看得越紧。豆苗妈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放老家让公婆带,上学了再接回身边。可这时候孩子早养野了,跟爸妈也不亲近,就开始拼命管教。但越管,孩子就越叛逆。


当了妈之后才真正看懂,龙应台的这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回想我当妈最美好的日子,也是孩子年幼时全身心依恋我的时候,有时甚至想让他慢点长大。


但,尽管不舍,我也知道他终有一天会离开我,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和远方。



最后,豆苗妈想说:当妈难,当个好妈妈更难,妈妈们辛苦啦!你家娃,遇事都找谁呢?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