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闺蜜聚会。其中有位新手妈妈,宝宝3个月大,这一次见面,变化特大,生娃前的精致不再,有的只是满眼疲惫和满腹怨气,让人倍感心疼。


询问闺蜜生孩子后的这三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闺蜜狂倒苦水:





娃从出生到现在,孩子他爹没给他换过一次尿布,冲过一次奶,哄睡什么的更是没有。每天回到家里,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电视,抱娃从来不会超过五分钟。有时候心情来了,还指指点点你带娃哪里哪里带得不好。叫他搭把手帮帮忙?就说自己忙,忙着干啥?打游戏!现在,每天脑子里总会闪过无数次“离婚”的念头。


一句“老公健在,我却活脱脱成了个单亲妈妈”,引起共鸣。



很显然,闺蜜正遭遇着“丧偶式育儿”。


什么是丧偶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家庭教育的重担落在其中一方(多指母亲)身上,另外一方(多指父亲)显著缺失,缺少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交流的现象。


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一天24小时里,妈妈在陪孩子玩的时候,爸爸在玩手机;妈妈在喂孩子的时候,爸爸在打游戏;妈妈哄孩子睡下开始做家务的时候,爸爸在聊微信……



又或者,妈妈下班回家既要做饭洗碗,打扫卫生,还要监督孩子写作业,而爸爸下班回家就躺着玩手机。真是应了那一句:父爱如山——父亲像一座大山那样一动不动。


明明夫妻二人都在赚钱养家,但教育孩子和做家务的,都是妻子。


因此许多妈妈打心底里发出怒吼:“要你这老公有何用!”


爸爸可以逃,但妈妈不行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妈妈承担家务和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健康发展;父亲只负责在外面赚钱,供妻儿花。


然而时代在变,妈妈们不仅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还要赚钱。可对父亲而言,变化并不大。今天,在大多数男人的心里依然是:负责赚钱就行,很少去管孩子,更别提做家务。





于是才会出现,妈妈照顾孩子照顾得好是本分,照顾得不好是无能;而爸爸做得不错就被捧为超级奶爸,做得不好情也有可原。


这种不对等的变化,让丧偶式育儿愈演愈烈。结了婚,有了孩子,爸爸们可以逃,但妈妈们必须面对。


而,婚姻本是两个人的事情,有一方选择了置身事外,另一方必须加倍承担。为母则刚,其中的辛酸和无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




让父爱归位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父亲的教导


德国的一所公立小学也曾对1990年毕业的300名小学生,做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调查,其中有68名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这68名学生中,有65名学生的父亲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父子关系十分融洽。


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有人说,母亲是孩子的感情靠山,父亲则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精神世界的深度、宽度和广度,常常取决于父亲。


孩子在12岁之前,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在孩子心中,父亲往往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因此,他们会在有意无意中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


与母亲的细腻与柔和不同,父亲往往会给孩子指明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习得解决问题与困境的思维和能力,拾获走向成功的资本。


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的陪伴,也就缺少获得这种能力的机会。因此,让父爱归位,对于孩子一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父爱归位,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鼓励孩子他爸参与教育孩子吧!也许爸爸并不是不愿意参与,而是不懂得如何参与。因为在他眼里,妈妈可以把一切都打理得很好,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放手,让孩子他爸尽情发挥!不用担心爸爸没耐心照顾不好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受伤,给他制造一些机会,让让他参与家庭教育,多与孩子单独相处。


最后,夫妻同心,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正向的影响。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可以带他去旅行,可以带他一起去运动,也可以一家人一起做一顿饭,享受一下亲子间的乐趣。





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是孩子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口,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亲爱的爸爸们,请放下手机,离开电脑,给孩子多一点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