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胎之后,新生宝宝通过耳朵寻觅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刻,重获安全感。


也许宝宝还无法看清楚周围,但却能够通过听声音来认识这个世界。听力,是链接起宝宝和这个世界的第一扇窗口,是最初的本能。


对于宝宝来说,听力是他们最先发育的能力。听力发育得好,然后才慢慢发展出语言力、注意力、理解力……听力好的宝宝,五官统筹能力都很好。



然而,宝宝听力,却是许多父母平时护理中最容易疏忽的地方之一。


父母在生活中的许多无意为之的行为,都会损伤宝宝的听力。倘若宝宝听力受损还不能及时察觉,延误治疗,将会对宝宝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那么,家长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容易影响宝宝听力?如何察觉宝宝听力异常?


家长的这些行为,容易损害宝宝听力

 

> 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


宝宝感冒流鼻涕时,许多家长喜欢用两个手指捏住宝宝鼻翼两侧用力擤,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擤出鼻涕,还容易引起中耳炎、腮腺炎,影响宝宝听力。


> 给宝宝捏鼻子灌药


良药苦口,可宝宝不想喝,哭闹,不少家长就捏着鼻子灌,宝宝闹腾挣扎得更厉害,药水很容易流进中耳,引起耳部疾病,影响听力。


> 噪音刺激宝宝耳朵


带宝宝去噪音很大的地方,比如KTV、电影院等,或是平常在家的电视/音响声音过大,都会让宝宝的耳朵受到过分刺激,严重的甚至会引发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为了保持宝宝耳朵清洁,许多家长会忍不住经常用小发夹、手指甲等物品给宝宝掏耳朵,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宝宝耳道骨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引起耳道疾病,损伤听力。


> 乱用药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致聋。


给宝宝盲目使用耳毒性药物,比如红霉素、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奎宁等,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姚明就因此左耳失去60%的听力。


这些迹象,预示宝宝可能存在听力异常

 

> 听觉反应迟钝


●经常听不见别人说话,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无反应

●很难听到小的声音,小声说话时总得不到回应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难被大声吵醒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边


> 语言发育迟缓


●与同龄人相比,掌握和表达的词汇量明显很少

●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无反应,不能区分语调差别

●某些发音不准,总重复别人的话,而不能理解话的内容

●听不懂别人的语言,无法根据要求执行简单的指令



> 日常行为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问

●较为孤独,不愿交流

●常把电视等的音量播放很大

●性格暴躁,不听指挥

●经常喊耳朵痛


当察觉到宝宝存在听力异常的可能,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向耳鼻喉专科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因为听力损伤导致其它方面发育受限。



保护宝宝听力,这些必须牢记

 

听力损伤不可逆,而且很多都是从小开始,因为症状轻,过程慢,难以发现,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家长要注意保护宝宝听力。


●不随意给宝宝掏耳朵。

●保护宝宝耳朵不受污染,避免脏东西、异物等进去。

●避免高分贝音量对宝宝耳朵的刺激,避免宝宝接触鞭炮声、激烈的锣鼓声等,不带宝宝去电影院、KTV等场所。

●不让宝宝耳朵受到撞击,不用力拍打宝宝侧脸尤其是耳朵。

● 谨慎用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