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intake中,妈妈提到:每次孩子小睡少睡了10分钟,我就觉得特别焦虑。如果睡眠受到了疫苗、生病等生理不适的影响,就担心一个不留神耽误了孩子睡眠能力的发展。


妈妈的焦虑虽然有点过度,但她对孩子睡眠能力发展的担心,确实也是不少家长的心结:会不会因为我们照顾人哪儿做得不好,而耽误了孩子的睡眠,耽误了孩子睡眠能力的发育。这样的焦虑也被一些人钻过空子:这个月龄你不给孩子做睡眠调整,孩子会睡得越来越不好。


对于睡眠调整有没有绝对必要性,其实我和大家聊过很多次了,这次咱们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捋一捋。


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意思是指:


在动物发展过程的某个时间段内,他们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用以在某一方面发育或发展。同时这个个体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是最敏感的。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刺激,就会正常发育或者发展,反之错过了就很难弥补。


关键期只会有两种情况:要么发展,要么不发展且很难弥补。这个特征用于解释儿童发展进程是不符合实际的。


发展心理学另一个更为灵活的概念: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则定义为:


某一个时期就生理上来说是最优发展期,因为生理上做好了准备,以便一些能力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候外界对个体的影响最为敏感。如果这个时期,环境给予个体提供恰当的影响,某些方面的发育和发展就能以最优的方式发生。


关键期和敏感期是关联但又不尽相同的。敏感期没有严格的边界定义:如果在敏感期,外界没有给与恰当的影响,发育和发展仍可能发生,只不过,很可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对应到宝宝睡眠能力的发展和睡眠调整对于宝宝睡眠的介入干预上来。我们可以认为:睡眠能力的发育是有敏感期的,睡眠调整就是外界给予宝宝睡眠能力发展的恰当影响。



睡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过程,宝宝睡眠能力的成人化会持续发展到4-5岁;睡眠能力成人化后,各种社会化,比如:求学阶段的作息安排,工作后的生活作息等等,还会持续对睡眠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些过程中,眠能力的发展是有敏感期的


从小需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依赖高强度安抚方式,规律作息等等;


在接觉能力发育的阶段,介入必要的辅助,帮助宝宝养成睡长觉的习惯;


在不同成长阶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保证孩子的睡眠充足;


成人的快节奏生活环境下,不熬夜,多锻炼,不赖床等等


在这些“敏感期”里,睡眠调整的介入可以让宝宝的睡眠能力得到最优的发展,不介入,也不至于让睡眠能力发展不了。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睡眠能力没有得到最优的发展,无非就是孩子睡得不太合理,照顾人比较辛苦,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睡得越来越好也是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介入调整的,睡得好的程度会更及时更优化一些;未介入调整的,睡得好的表现会缓慢一点。


说到这,相信妈妈们心里也有底了:睡眠调整要不要做?会不会因为没做导致孩子睡眠能力发展受阻?


你的选择,我都尊重。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