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一名“2岁男童惨遭父亲酒后抱摔”的小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视频中,父亲曾两次将孩子死命往沙发上摔,而起因居然是与女友因孩子抚养的问题而产生争执,本是为了养孩子,可结果却变成了伤害。孩子被摔得哇哇啼哭,谁看了都心疼难受至极。



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但让观看的人不禁从心底深处冒出寒意,强烈感受到该男子行为的冷酷无情,以及孩子所遭受的伤害惨绝人寰。虽然之后受害的男童被送往了陕西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救治,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广泛脑水肿、继发性脑干损伤等,最终还是经抢救无效死亡。



我是俩娃的妈妈,看完这个视频后,整个头皮都发麻了。都说孩子是上天寄存在父母身边闪闪发光的礼物,父母唯有珍之爱之,才不愧对这一场缘分。但也并不是所有人生来都有资格当父母,将自己的情绪不加分拣地撒向自己的孩子,把自己无能的愤怒变成武器报复到孩子身上,任自己的獠牙在孩子身上咬出一道道伤痕。这样的父母,又怎配为人父母?!



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由美国医生Felitti和 Anda等人发布的童年不幸经历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包括目睹母亲遭到暴力对待、父母离异或分居),其身心健康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其实孩子什么都知道,父母狰狞的嘴脸,刺耳的吵骂......这些都给他们的心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泰国有一个动画短片《吵架的父母》,里面生动地展现了父母吵架,对孩子造成的“毁灭性”伤害。


在一个雷雨夜,妈妈陪着女儿看漫画,女孩被里面的怪兽给吓到,一个劲地缩到妈妈怀里,妈妈轻轻地拍着女孩的头,场面很温馨。



可是爸爸回来后,一切都变了。妈妈便扔下了小女孩,独自下楼去了。女儿还沉浸在刚才的漫画情节中,可突然间,楼下传来一阵巨大声响,她看到的却是父母争吵打骂的声影。小女孩想不通,为什么刚刚还很温柔的母亲,一转眼就变得面目狰狞。然而更令她害怕的是,扭打中的父母全都变成了怪兽,互相撕咬,不死不休~



女孩吓得拔腿就跑,但已然成为怪兽的父母,却堵住了出口,让她逃无可逃,只能惊恐地面对这些灾难现场……


说实话,看完这个短片,我被惊恐气息震慑到了,可想想却无比真实又心酸,大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争吵,在孩子的眼中,不正是一场灾难现场么?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作家冯尘


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爱和陪伴,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看过一个很温暖的说法:每个孩子出生之前都是天使,他们趴在云朵上从无数个妈妈挑选,然后丢掉无数的珍宝,光着身子,来到我们的身边。


或许相处过程中,会有诸多不合拍,调皮捣蛋,乱扔玩具,但也会在不经意间亲上我们的脸蛋,然后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可能学习新东西很慢,成绩不好,但他们也会心疼我们辛苦工作,想快点长大,多多进步。但他诚心诚意投奔我们而来,认我们为父母。大部分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事物和教育,但发现了么,希望越大,一旦孩子偏离了我们的期望值,成年人的情绪也会愈加容易崩溃。


父母学会给自己的情绪"降温",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理解孩子当下的行为


曾有人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就像把孩子当小动物养,而不是把孩子当做家庭中正常的一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干涉太多,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可是很奇妙的是,即使父母所告知的都是人生经验,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不管你怎么说,他都是没法完全执行父母说的话,这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父母情绪失控的起源。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理解孩子当下的行为,对孩子适当的放手,不要过于焦虑,给孩子时间进行自我成长。


 正视情绪的存在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一定要学会控制。接着告诉自己不要让这些情绪占据了理智,深呼吸,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先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把工作的事放到一边,告诉自己:“进了家门,我就是爸爸(妈妈),要转换角色。”可主动跟孩子热情地打招呼,给他们一个拥抱,放松心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做“出乎意料”的父母


如果真的被孩子的挑衅行为或者调皮逼到爆炸,不如做一些出乎孩子意料的事情。通过拥抱、幽默开玩笑等方式能有效地让孩子知道你听到了他的不满,并且你也很同情他,但是你还是会坚持你的原则。


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情绪管理,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对于自己不当的行为要反省,但也要记得给孩子划定界限;孩子遇见问题时,引导孩子表达。


 给足够的时间来放空自己


即使已经成为父母,即使已经人近中年,也不要忘了取悦自己,给自己的情绪降降温:


给自己烧一顿爱吃的饭菜,而不是顿顿照顾家人的喜好;


独自约上闺蜜一起出去旅游、看电影,而不是走到哪都拖家带口;


奖励个自己心仪已久的口红,而不是算算孩子的补习班又狠心删除购物车。



 暗示调节法


言语是人的情绪体验和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就是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也有很强的暗示和调控作用。当你要发怒时,可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即对消极情绪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


 思想上:考虑后果


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家长们要多考虑后果,想清楚怒骂孩子之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破坏亲子关系的后果自己是否可以承担?多考虑这些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从而采用更加平和的方式处理当下的困局。



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不停地犯错和悔改之间慢慢提升。学会给自己的情绪"降温",坚定且理智的教育才可以孩子更容易获得成长的方式,也是更容易达到目标的教育初心。




愿所有父母都能做一个温柔的人,给孩子最温暖的爱!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