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跟大家声明:与其把本文看成是一篇科普,不如看成是一个普通二胎妈妈的吐槽。


在给二宝做准备时,才猛然发现以前着了不少商家的道,于是写下这篇长文,与大家分享育儿消费中的那些经验教训,请大家别再掉进我踩过的坑。


奶瓶


我计划要母乳喂养宝宝,但考虑到上班后要背奶,想赶在双11期间囤些奶瓶。当年给大宝备的奶瓶也是应有尽有,玻璃的、塑料的,小的、大的……


然而,加入卓正后,我从儿保医生处得知,宝宝1岁开始就要戒掉奶瓶了,不然会影响牙齿和脸型。此时我家大宝刚1岁,而那几个250mL的大奶瓶还没来得及开封……



另外,由于我不能忍受有脏奶瓶堆积,每次用完马上就洗干净了,那么问题来了:其实一个奶瓶就够用了,为什么当初要买这么多?


当然,各家情况不一样,我也有朋友8个奶瓶用一天,晚上再一起清洗和消毒。所以买多少奶瓶,也要看家庭习惯和人力资源配置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对奶瓶的要求,就是不含双酚A(BPA),其他因素就结合个人喜好考虑了。不过,奶瓶这个东西,够用就好,随用随买也来得及,囤货真就不必了。


辅食用品


宝宝慢慢长大,开始吃辅食,各种辅食用具的花样就更多了。


首先来看我买过的各种各样的勺子:



对于勺子,基本要求也是不含双酚A。在刚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咖啡勺大小的勺子就可以了,用硅胶材质的软勺可以避免伤到宝宝的嘴巴。


其实勺子不是关键,关键是喂宝宝的动作。勺子应该水平进出宝宝的嘴巴,不要在宝宝的上颚抹一下,好把勺子里的食物刮到宝宝嘴里——好吧,其实我一直是这样喂大宝的,后来才知道宝宝可能会很痛,又被儿保医生鄙视了。


个人体会是:头较薄,弧度适中(既不会太平也不会凹陷太深)的勺子更好用一些。感温勺子则可以帮助判断辅食的温度,从而避免家长习惯性地反复去尝食物温度。


父母在喂食时,会觉得长把的勺子更省力,但等宝宝开始练习自己用勺子的时候,可以先给他勺把短一点的,这样更容易掌握。


围嘴和餐垫


在宝宝开始尝试自己进食的时候,我也曾期待,要是有什么产品可以帮助我,不要让宝宝就餐时搞得一片狼藉就好了,比如这种:



但现实是,要么被宝宝拒绝使用(比如上图这三种,我家宝宝坚决不肯用),要么就是太低估宝宝的破坏力,因为吃过饭以后一般是这样的:



最终我发现,还是“忍耐”的效果最好~~


卓正儿科王萍医生建议:


推荐连体吃饭衣,便宜好用易清洗。最好洗的喂食组合是餐椅+配套餐盘+地上铺一次性塑料桌布+给宝宝穿连体吃饭衣。夏天时,可让宝宝只穿尿不湿上场。


宝宝用品清洁剂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高脚餐椅,尤其是带有托盘的,往往会被沾上各种食物,成为细菌的温床,所以需要定期的清洗。


于是,我又买了这样一件东西(见下图),买回来才发现包装标识全是外文,完全看不懂,所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成分,担心之下又没敢用,现在还存放在家里。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个东西,在某宝上找了找,突然发现它有了中文标识,标注的有效成分是“碱性电解水”,也就是说,不含任何有效的清洁成分。



而按照某百科的说法,“碱性电解水”指“利用活性炭作为过滤层,过滤自来水,使之净化达标,再通过电解生成两种活性的水,即电解水。集中于阴极流出来的为碱性电解水,集中于阳极流出来的为酸性电解水”。


我的高中化学知识告诉我,没有溶质的纯水电解后就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但日常自来水中都会有一些离子,会生成含有少量OH-的溶液。所以,这其实就是一瓶含有少量OH-的水!


想到这一点,我瞬时感觉智商遭受了一万点暴击。因此,我得到一个重要的经验——买东西前要确定其成分,如果是看不懂的外文,在没有弄清楚成分之前,不要着急买。


辅食小“神器”


下图中的这个小物件,相信不少妈妈也买过,它号称可以让宝宝吃到果泥,但不至于噎到。



然而,对于月龄较小,没到可以添加手指食物阶段的宝宝,这个东西只能让宝宝吃到一点果汁,却吃不到水果中有益的膳食纤维,类似于给宝宝喝果汁而不是吃果泥,并不值得推荐;对于月龄大一些,可以添加手指食物的宝宝,又不能练习抓握、咀嚼和吞咽手指食物的能力。我家大宝也是用过一两次以后就弃用了,实在是鸡肋产品。


婴儿营养零食


各种可爱的婴儿零食,我买过不少,很多妈妈群里也经常讨论如何自己制作婴儿零食。但是,既然我们强调宝宝要好好吃饭,为什么要给他们准备零食呢?不觉得好分裂嘛.....


而且,如果仔细看一下配方和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这些顶着“婴儿食品”噱头的零食,不少是高糖高盐,且没有什么很好的营养成分的,实在不推荐给宝宝吃,更不用提那些纯属糖水的冲调饮料了。


一些商家会宣传通过零食补钙(比如奶片、饼干)、补铁(比如海苔、加工肉肠)、补维生素(比如水果干)。但妈妈们一定要看清楚,伴随着这些所谓的营养物质,宝宝也吃进去多少不需要的热量、糖分和钠。所以,我一时冲动买的零食,大多堆在橱柜里放到过期扔掉,或者让大人吃掉了。


如果想要给宝宝加餐,新鲜水果和无糖酸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觉得无糖酸奶太酸,可以和比较甜的水果,例如香蕉、芒果混合在一起,味道很赞哦。



各种价格不菲的婴儿调料、拌饭料,也不能只看商家的宣传,得看营养成分表上的含钠量、含糖量等硬指标。比较起来你就会发现,有些大几十块一小瓶的儿童调料,未必就比二三十块一大瓶的成人低盐调料更好。并且,让小宝宝充分体会食材本身的味道,难道不是培养小吃货的基本功吗?


日用品


●牙刷、牙膏 


宝宝的各种居家用品,也是妈妈们的剁手大项,比如牙刷、牙膏。


我买了好几种牙刷(见下图),然而前三种都是硅胶的,清洁度不够,齿科医生并不推荐。360°软毛的牙刷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且清洁效率过低,因此也不推荐。



我还买了以下这些牙膏(见下图),然而它们都不含氟,那有什么用?于是统统被闲置了。



在齿科医生的指导下,我最后选定了以下的儿童电动牙刷,关键词:尼龙软毛小刷头、声波震动、带LED灯(这样可以在帮宝宝刷牙的时候看清楚)。牙膏选择含氟牙膏即可。



卓正齿科刘曦医生建议:


电动牙刷对刷牙技巧的要求比较低,效率更高。对于电动牙刷的使用,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请参考电动牙刷的年龄标示,但越小的宝宝更可能对牙刷的震动和声音感到害怕。如果要选择电动牙刷,也要选择尼龙软毛,并且刷头较小、声波震动的牙刷。请家长定期检查牙刷刷头的完整性,并定期更换。年龄小的宝宝,无论使用电动还是手动牙刷,强烈建议在家长的帮助下刷牙。


 ●护臀霜


我收护臀霜就像收化妆品一样,每个心仪的牌子都要来一支试试。然而,还是医生们推荐的含有氧化锌的护臀霜效果最好。当然,勤换纸尿裤才是王道。



●沐浴露


小婴儿其实并不需要非常频繁地洗澡,隔天1次就可以了,而且并不是每次洗澡都需要用沐浴液,所以我买的500ml大包装沐浴液,从大宝出生到现在还没有用完。


●润肤乳


婴儿的皮肤非常敏感,普通的护肤品中通常会含有一些香料,比较容易使宝宝过敏,所以婴儿专用的不含香料的润肤乳还是需要的。但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提到,最好不要用婴儿油,因为婴儿油的吸收效果和滋润效果都不如婴儿润肤露或润肤霜,一般作为新生儿抚触时的润滑油来用。



卓正儿科医生王萍建议:


润肤乳/霜建议也不要选择那种“纯天然植物提取”做噱头的,其实植物提取更容易引起过敏。

皮肤科杨瀚君医生建议:

建议在宝宝洗完澡后3-5分钟内,为其全身涂抹足量(湿疹宝宝每周150ml)温和的润肤霜。在干燥的地区和季节,建议使用完婴儿油进行抚触后,可以在表面给予润肤剂,因为婴儿油的润肤作用有限,需要润肤霜帮助达到持久润肤效果。


●驱蚊产品 


大宝是7月份出生的,我非常怕他被蚊子咬,所以买了好几种“纯天然”驱蚊水和驱蚊贴。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后才发现,这些“纯天然”的产品都不起什么作用。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对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推荐用蚊帐进行物理防蚊,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乳(浓度在30%以内)。所以现在,我一般买驱蚊成分是DEET的驱蚊液/乳,配合轻薄的长袖长裤来预防宝宝被蚊子叮咬。



卓正儿科王萍医生建议:


目前市面上的含DEET的驱蚊液/乳很多都含有酒精,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可能会刺激皮肤,建议尽量选择不含酒精的驱蚊液/乳,并且采用蚊帐、长袖衣裤等物理方法防蚊。


●新生儿护理用品


不少商家都推出了这样一个新生儿护理套装,包括且不限于:吸鼻器、可以夹出鼻涕的小镊子、带LED灯的耳挖勺、针筒状/滴管状/奶嘴状的喂药器、超细轴的棉棒、指甲剪、小梳子/发刷等等。



不过,当月子里的大宝鼻涕堵了一天,一吃奶就憋得大哭的时候,吸鼻器、小镊子都解决不了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使用方法不对),最后发现还是海盐水喷雾最好用。


宝宝也会像成人一样,耳道内有耵聍,但多数情况下耵聍会自己从外耳道排出,只有在出现耵聍栓塞引起听力下降、耳痛等情况时,才需要耳鼻喉专科医生帮助清理。耳鼻喉科医生也不推荐家长自己帮助宝宝清理耳道的耵聍。所以,以前买的带LED灯的耳挖勺已经找不到了,细轴棉棒被我用来化妆。


我还买过这样一个防噪音耳罩(见下图),据商家说可以避免噪音对宝宝耳朵的伤害,事实上一次都没有用过。首先耳罩很大,小宝宝躺着的时候根本戴不到耳朵上,抱起来以后又很容易弄掉。其次,干嘛要带孩子去噪音很大的地方呢?如果发现噪音很大,担心可能对宝宝的耳朵有伤害,尽快离开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吧。




●各种背巾、腰凳


我买了好几种,比如有名的某斯双环背巾、日本的X型背巾、某剧同款背带等等,但是尝试以后,才找到自己和宝宝都喜欢的类型。所以,如果是新手妈妈,买之前可以先找周围已经有宝宝的朋友们了解,或者在商店里试一试,感觉好用再买,这样就不会像我一样花很多冤枉钱了。


个人更喜欢日本的x型背巾,妈妈和宝宝都比较舒服,体积也小一些,方便收纳,但是空间比较小,不适合哄睡。某斯背巾功能比较多样,但使用技巧要求很高,不太容易掌握。



卓正儿科王萍医生建议:


日本的X型背巾对脊柱的保护力并不强,不建议新生儿以及小月龄的宝宝(3-4月龄以下)使用,至少要宝宝脖子竖得很好、脊柱有力气了才可以用。另外,个人是某斯有环背巾的脑残粉,一巾在手带娃无忧,小月龄娃娃抱睡哄睡全靠它,带娃出门背巾搞定,还能当娃的盖毯、哺乳遮盖巾……多功能集于一身。


药物与疾病护理用具


宝宝生病,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祖父母们,都必定是心急如焚的。即使我自己就是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小小的,没办法提供任何主诉的生物,也是一脸懵逼的状态(还好现在被卓正的儿科医生们调教得基本可以搞定宝宝的大多数问题)。


“急病乱投医”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我又自诩懂医,所以给大宝买过不少海淘药品和疾病护理用具,也踩了不少坑。


比如奶嘴式温度计,它需要含在嘴里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示温度,宝宝不喜欢奶嘴,所以根本不用,还是耳温枪方便快捷。



我还海淘过不少药物,比如某乐益生菌、含苯海拉明的止痒凝胶(类似于无比滴的产品)、西甲硅油、儿童补液盐、儿童开塞露等等。不过,就像王萍医生的文章《儿科医生教您如何识别“海淘药”里的那些坑》写到的,一定要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如果外语水平不过关或者相关知识不足,就不要自己海淘或使用海淘药物。并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另外,海淘药物大多数是宝宝没生病时囤的,如果一直用不上也会过期,并不是很划算。比如我买的儿童补液盐,最后都被我自己当运动饮料喝掉了。所以,生病时还是及时就诊,听医生指导用药最合适。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