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快两周了,不知道你们的心情是焦虑大于快乐,还是反过来呢?


上周发文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讨论,结果发现压倒式的都是父母更加焦虑。这段时间公号的留言提问,也都是关于孩子幼儿园表现的。


那今天就来个大汇总,下面这些提问,相信总有一两个也是你需要的。


开学一周了,每次上学路上就会哭,说舍不得。但听老师说,进入幼儿园后就很开心,一整天也玩的很好,这要怎么引导?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舍不得爸爸妈妈和喜欢幼儿园,这两种情绪是会同时存在的。


在我们送去幼儿园的路上,这个当下,他们就是舍不得我们,那么哭就是最直接的表达。


进入幼儿园后,看到老师朋友,那个当下,孩子就是很开心,那么立马就不哭了。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不哭,这就相当于让孩子别舍不得我们、别喜欢我们一样残忍。


而是回应情绪,“哦,宝宝舍不得妈妈呢,妈妈也舍不得你的。记得吗,我们有个魔法亲亲,回头你去幼儿园想妈妈了,摸摸胸口,那是妈妈的亲亲,妈妈也会想念你”。


解决情绪问题,千万不要讲道理或者分散注意力,允许情绪流淌是最关键的。


换个角度想,孩子的世界多美好,他们比我们更活在当下,更直接更愿意表达情绪。请让我们保护好这段“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时光吧。



那到了校门口还在哭哭啼啼,拉着我不肯松手,要不要强行让老师抱进去,会不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啊?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上一个问题的核心后,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校门口的这个当下,孩子是“舍不得”我们,而不是“抗拒”老师。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老师“抱进去”,而是我们如何“说再见”。


我见过很多让老师抱着进去的父母,自己内心是“虚弱”的。像甩掉麻烦一样地“扔”给老师;自己比孩子更加不舍;不知道自己怎么做的犹豫不决。


这些情绪会反应到我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会影响孩子。


一个好的“再见”,要有共情、信任和仪式感。具体来说就是,对孩子的不舍进行共情,但相信孩子的能力,同时固定一个道别的形式。


小D第一次上幼儿园,最初的两周都是老师抱进去的。那么我每次做的就是。


Dorothy好伤心的,舍不得妈妈呢,妈妈也是的(抱起来-亲吻-拥抱-然后逐步转向老师)


想妈妈的时候可以看看家庭绘本,也记得魔法亲亲哦(递给老师-仍然大哭-双手伸向我-摸着她的手,但不再抱她)


等到你吃完午饭,妈妈就来接你了,拜拜(这句话我是一模一样每天都说,形成仪式感)。


其实我女儿是特别慢热的,要说不担心肯定不可能,但比起担心,我更加相信她的成长力量

这一点是我们每个父母需要先自我调整的,你越担心,孩子适应的越慢;你越相信,孩子成长的越快。



放学后问孩子,幼儿园干嘛啦?结果一问三不知,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怎么办?


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未来三年世界经济走势的?你会怎么回答,是不是第一反应,不知道。


“幼儿园干嘛啦”,这个命题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就和让我们谈论经济一样,太大太空。


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的小不点,说不清楚,最擅长回答的就是“不知道”。

做个不把天聊死的家长,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帮助孩子表达


选择题: 今天中午吃的是鱼还是鸡肉啊?


是非题:我猜你们今天学了英文儿歌,对不对?


续写题:妈妈今天上班完成了一个大项目,我当时就在想,我的宝宝在干嘛呢?



孩子说学校吃饱了,为啥放学就说饿,回家狼吞虎咽,需要和老师沟通吗?怎么沟通?


适应新的环境、学习、社交,这些都是需要额外消耗精力和体力的。所以很多孩子刚开学都会出现,胃口变好了,这是非常正常的。

这件事沟通不沟通都OK,但我更想提醒大家的是,这恰恰说明了,健康正常的孩子,不会让自己饿到渴到。

我的建议是正常化对待,别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时候一个劲地心疼,还要说,“哎呀,学校饿到了啊,真的可怜啊,受苦啦”。


孩子想吃就提供,接孩子的时候还可以带一点零食,防止因为过饿而出现的低血糖导致的情绪不稳定。


大部分孩子过了一两个月后,饮食都会趋于正常。这里要提前预警,到了那时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胃口不好了。


身体是个很精密的仪器,它们会自我调整,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的这个身体机器。



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啊?孩子回答是“有的”,这要怎么办?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2-5岁的孩子很容易想象和现实分不清。尤其当我们本身就问了一个“引导性”提问,那么孩子很容易就先入为主,认为是这样的。


遇到这类的回答,先不要慌。尝试让孩子多说,说出具体细节。

如果孩子表达不够好,可以利用“过家家”的方式,让孩子做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父母当孩子,演出来,尽量还原真相。


这也是提醒大家,孩子放学后,不要问,幼儿园有没有被欺负?老师骂你了嘛?这类的提问。


本意是好的,但很容易给孩子“洗脑”,让他们先入为主地以为,幼儿园不好、老师同学不喜欢我。


担心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也要知道,孩子如果真的遇到不开心了,他们的表现是藏也藏不住的,不妨回家后多问问他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孩子明确表达,某个老师上课很“凶”,会“打”他,不想去幼儿园。我也进行了角色扮演,感觉孩子说的是事实,我该如何和老师沟通?

老师、孩子和家长都是有个磨合过程的,刚刚开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老师沟通的流程非常有意义,大家不要逃避和老师的沟通。


但这里要明确,“沟通”不是“声讨”,为了让沟通更有建设性和有效,我通常使用的是这样的格式:


 我注意到。。。分享事实,越具体的例子越好;


 我做了。。。 分享应对方式,也是让老师了解我们的育儿理念;


 我猜测是。。。分享观点,我发现的孩子可能的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学校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情况。。。核实猜测,聆听老师的分享;


 我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请求帮助,共同制定家庭学校的计划。


我注意到,我儿子回来说上课没劲,不想上学。我当时和他询问了,怎么没劲了?我猜测是,我家从小挺好动的,一下子需要服从规则坐定一节课,估计做不到。


不知道学校里是不是出现了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我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老师,您给提一点建议,我们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一点一点帮助他遵守规则,适应幼儿园。


当然,我知道肯定会有朋友会说,我们这边幼儿园老师“素质没那么高”,你说的这套没用。


那对我来说,幼儿园其实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既然当时你选择了这家幼儿园,那此刻你需要做的就是,要么承担自己的选择后果,要么重新选择。


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对待,还总是抱怨。这样的戾气,其实才是对孩子成长最不利的。



已经开学两周了,孩子还总是哭哭啼啼一个劲地说“不想去幼儿园”。身边的人都说,让孩子哭几周就适应了,是这样的吗?


这个的解题思路最关键的是,去了解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本身。

“哭”也是一种沟通和表达,看到孩子的需求很关键。不同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不一样,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举几个例子:

舍不得,那是分离焦虑,可以回应情绪,同时给予孩子化解思念的方式;

不好玩、没朋友,那是社交能力比较弱,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出主意,怎么交到新朋友,同时积极和老师沟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不习惯幼儿园的日程安排,那是习惯和规则建立,可以在家也弄个和幼儿园差不多的日程表,在家执行,让孩子逐步习惯。



小D当时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时候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不管当时还是现在,我的心态一直是,“去不去幼儿园”真的不是大事。


但透过这件事本身后面的那些,才是真正的大事,上面七个提问背后的“大事”分别是:


 父母自我的调节,如何逐渐放手,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


 面对孩子突发严重事件,怎样可以快速从“情绪”转变为“事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何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又合情合理地和他人沟通?


“成长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跌进去叫挫折,爬出来叫成长。” 


不愿意去幼儿园,这就是孩子遇到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碰撞。


但愿我们每个父母都可以带着理解和接纳,去认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愿我们每个父母都可以拥有成熟和智慧,去帮助孩子具备爬出来的能力。


但愿我们每个父母的“佛系”,都是身经百战、云淡风轻的底气。


而且,相信我,即使你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像对待自己成长、职业发展、保养(任何一个你最重视的事情)那样认真地去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不久的将来,你一定可以做到!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