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乔布斯执掌苹果公司时,记者去采访他问道,“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欢Ipad吧?”

“没有,我在家限制孩子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


当时记者特别震惊,“我一直以为乔布斯的家应该是这样的:墙壁是个巨大的触摸屏,餐桌上都堆满了Ipad,甚至枕头边到处都是Ipod。”


说到关于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我是特别赞同的。


小D是个28周早产宝宝,出生时有严重脑损伤。


记得最初带她去看纽约这边的脑神经科,医生告诉我们,0~3岁是大脑神经高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时外界的良性刺激是可以加速促进神经元建立连接(也就是说对于损伤的大脑有愈合作用,对于健康的大脑有促进作用)。


那位医生还特地叮嘱了一句,像小D这样情况的孩子,2岁前一定要限制使用电子产品。


小D2岁前,确实没有看过电视或者视频。


我不是个极端主义,带娃总有特别累的时候,2岁以内的孩子难得用一下“电子保姆”,其实也无可厚非。


疫情在家,活动受限,那么增加一点电子产品时间也是完全OK的。

我们也是人,也需要喘口气的。


但我特别反对的是,在不了解情况下受到一些营销产品的宣传误以为越早使用越开发智力;或者明明是自己想省心却偏要拿着开发智力找借口的自欺欺人。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导致语言发展延误、破坏专注力、导致肥胖、近视这些危害大家应该也知道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其他几项非常重要,却常被我们忽视的危害,以及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使用电子产品,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勺喂式”的知识灌输


“尽管孩子还没到2岁,但是用视频放点英语动画片、放点故事给孩子看还是很有益处的啊”,这是我第一条想说的,也是大家最普遍的一个想法吧。


读绘本和看动画片,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当父母读绘本给孩子听时,他们需要花时间接受理解声音,然后眼睛需要看图案,再需要动脑筋把声音、图案结合起来在脑里形成一个鲜活的故事,跟上故事节奏。



这一系列的过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他们的思考过程,是需要花精力才能完成的,而这就是在锻炼刺激他们的大脑,加速神经元建立连接。


而视频播放故事,就把图画、文字、声音一股脑全部展现给了孩子,这就好比是“勺喂”,电子产品已经预先把信息全部嚼碎塞给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被动接受就好了。


“偷懒”是人的天性,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勺喂式”的信息灌输后,他们就自然会排斥任何需要动脑筋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长期看视频的孩子不会喜欢看绘本看书。


长期以往,他们就会丧失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两组5岁半的孩子,一组口头给他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组给他们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


之后,科学家们让两组孩子分别画一下白雪公主,第一组的孩子们笔下的白雪公主神情、外貌、衣服都各不相同,但第二组的孩子们画出的白雪公主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动画片里的样子。


过了几天后,这两组孩子再次被要求画白雪公主。


这时,第一组孩子画出来的白雪公主和上次相比又会有所不同,而第二组孩子的白雪公主还是动画片里的样子。


可见,读绘本的那组孩子经过几天后,他们进一步消化扩展了绘本故事,会根据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白雪公主的想象。


这个实验非常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阅读的魅力,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很多时候会更喜欢看原著,而不是看改编后的电视剧。


正所谓“100人读红楼梦会有100种感受”,但视频却把角色模式化,束缚了想象空间,而我们的孩子真的不该这么早就被限制思维的。




容易烦躁,缺乏耐心


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个小宝宝对着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用手一滑,或者对着墙壁在点击。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好可爱,但其实这也深层次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小脑袋已经默认自己的一个动作马上就会有及时的“奖励”,就好比手机一样,“轻点手指坐拥天下”。


这就是现代高科技社会的问题,当我们轻点鼠标就可以马上看到图片、文字、信息,我们就越来越不愿意等待了。


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连网页加载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就会不耐烦地关闭了。


但我们是成人,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Ipad那样的,很多事情是需要等待,并且值得等待的。


可是,当孩子过早开始接触电子产品,他们就会默认所有的事物都是“我点一下就马上有的”。


这样的一个认知会让他们变得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任何需要等待的事情,长期以往会变得非常急躁没有耐心。




信息社会,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平衡点?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2岁以内的孩子不要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后直到学龄前有选择性地使用。


而澳洲是明确禁止2岁以内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样的规定不是没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还是那句话,我不是个走极端的人,带娃总有特别累的时候,2岁以内的孩子偶尔用一下“电子保姆”,其实也无可厚非。


但我特别反对的是,在不了解情况下受到一些营销产品的宣传误以为越早使用越开发智力;或者明明是自己想省心却偏要拿着开发智力找借口。


归根到底,如何养育孩子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但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今天我选择的每个方式,今后我会愿意去承担这个后果。



2岁以前的孩子能不用就不用,那2岁以后该怎么做呢?


小D2岁后,我也逐渐放宽了原则,毕竟信息时代电子产品无孔不入啊。


我制定的原则是,小D 2岁-4岁,每天最多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小时,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而且一定保证她接触的内容都是我事先把关过的。


但其实,她现在每天也不会主动要看视频,因为我们每天要做的其他好玩的事多着呢。


需要在自己的小厨房和娃娃一起烧饭吃饭;


要玩积木和拼板;


我们要一起读绘本唱歌;


每天还要保证1~2小时的户外时间;


隔三差五还要去图书馆、动物园或者博物馆;


当她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那电子产品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调料”,而不是“主食”,是不会主导小D的所有时间,而这也是电子产品本该有的定位。



与其让孩子通过电视开拓眼界,不如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泡图书馆;


与其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天空动物,不如带着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真实的美好;


而最关键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而永远不是电子产品!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