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两个孩子,甜蜜加倍,烦恼也加倍。两个孩子打闹争抢是常态,到底怎么才能让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呢?


最近好朋友来求助,我就分享了一些。没想到,她使用后觉得很有帮助。




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当时和好朋友讲的内容。


打人怎么办?


我朋友当时询问的一个情况就是,妹妹2岁不到,对5岁多的哥哥玩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前段时间,把哥哥好不容易搭好的乐高模型打翻了。哥哥一下子就生气了,上手就推了妹妹一把。

先不往下看,这件事你会怎么处理?


朋友觉得“难”的原因是,从她角度看,妹妹真的不是故意的,那么小就是好奇。而哥哥推的时候下手很重,明显就是故意的。所以,她当时就是一把抱起大哭的妹妹,训斥了哥哥。

处理同胞冲突,我们更加需要把“人”和“事”区分开。

先解决事,发生了什么,受影响的对方情绪怎样,这件事谁错了:


妹妹把哥哥搭的乐高推翻了,哥哥好生气。妹妹这么做是不对的。


这是我想提醒所有有二胎家庭的父母的一点,第一反应不要去拯救“弱小”,而是还原事情,帮助他们梳理。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冲突,最怕一笔糊涂账,最后变成了“你是哥哥让让妹妹,妹妹那么小不懂事”,就把“事”变成了“人”。



但处理“事”,也不意味着可以允许“打人”行为。


在和孩子沟通时,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不对的,并不是你是哥哥,打了妹妹,才是不对的。


但哥哥不能打人,你可以用嘴巴告诉妹妹,我不喜欢你把我的东西推倒。


同时,也想提醒大家,同胞打人还真的不只是大的打小的,经常也会出现小的打大的。


而且很经常的,我们大人容易说的是,“妹妹还小,不懂事,不是故意打你,是不小心的”。


就像《“熊孩子”胡闹,这样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里提到的,别人说“孩子还小没关系”那是对方的大度,但不能成为我们为人父母不管教的借口。


对于二胎家庭,真的要注意,别说你家老大才4、5岁,哪怕10岁青少年了,他还是个孩子啊,坚决不要在家里助长“我小我有理”的风气。




另外呢,大家也要区分“打人”和“打闹”


家有两宝,肯定会出现打闹情况。大部分打闹情况我们是不需要过度干预的,手足之情就是这样打打闹闹出现的。

那怎么区分呢?很简单啊,“打闹”是双方都开心,“打人”只有一方开心。

哥哥觉得妹妹脸蛋胖乎乎好可爱,就拼命戳。


弟弟觉得姐姐辫子好玩拼命揪。


这些日常互动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把“打闹”变成了“打人”。所以父母在这过程中的引导就很关键,而引导的原则就是基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对方的表情,“你看看,你揪姐姐辫子时,姐姐开心吗?”    

--这是很好的换位思考同理心的培养。高情商不仅仅是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理解他人情绪。

可以引导孩子友好坚定地拒绝,“妹妹,你不喜欢哥哥戳你的脸蛋,你可以对哥哥说,别碰我脸蛋,我不喜欢”。    

--让孩子学会拒绝,而且可以友善地拒绝,这也是社交界限的养成。

而且多说一句,孩子表达“不喜欢”后,父母一定要撑腰,让孩子体会到,我的“不”就是“不”,而不存在“别人和你开玩笑,你怎么这么小气”。


这样的底气和确定感,也能防止今后社会霸凌和性侵的产生。



总是争抢玩具怎么办?


说完了“打人”,大家苦恼的第二件事估计就是“抢玩具”了吧。


有了老二的家庭,更加需要注意物权意识分明。家里的玩具需要有“老大的”、“老二的”、“大家的”。

我们总是下意识希望孩子学会分享,对待兄弟姐妹更是如此。但我们要明白,“分享”应该是自发行为,而不是被迫要求。

孩子需要经历过“拥有”,他是“丰裕充足”的,他才会乐意分享。而我们现在总是通过要求“分享”,而一次一次让孩子“匮乏”。


在家里需要建立这样的意识,大部分玩具都是爸爸妈妈买的,那么就是大家的,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玩(不只是孩子)。


如果其他人在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等待,遵循先来后到。


强调“大家的”同时,更加要强调“自己的”,尤其对老大,可以提醒他,生日礼物,六一儿童节礼物等等,这些都是你自己的礼物。


那么你就有权利决定是否和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分享。而家庭其他成员想要玩“你的”礼物,也是需要提前询问。




这个规则即使一胎家庭也是可以使用的,比如哪些是大家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的”,孩子摸之前需要询问。


孩子天生都是爱分享的,总说孩子“小气自私”的我们,其实真的要检查一下,我们有没有让孩子明白,哪些是“自己”的。


一个孩子从小物权意识清晰,不仅更加乐于分享,也能很好遵守社会规则。


老大争宠怎么办?


谈到两宝“鸡飞狗跳”的问题,大家都是习惯性说,老大争宠怎么办?


“争宠”好事啊,在意才会争宠,这也从侧面提醒了二胎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老大了。


每天保证有个老大专享时间,要注意,所谓专享时间,就是只有你和老大在一起的时间,带着老二和全家一起的时间都不叫专享时间.


和老大在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保证你们之间有很多欢乐的傻笑,有很多身体接触,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保持联结的方法。




还有呢,多和老大回忆他当年小时候的趣事,让他明白,爸妈没有因为有了老二而忘记他。


养育老二的过程反而提醒了他小时候可爱的点滴,就能让老大更确定爸妈是喜欢他的。


当我们给了老大足够的爱与安全感,老大的“竞争感”才会减少。


有些话禁止说


我们这代家长一直在学习科学育儿,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会好好说话,不要习惯性地说出很多当年我们不喜欢的话。


那么有了二宝后,更加需要注意,防止脱口而出的话变成了加重同胞竞争/伤害的导火线。


有一些很明显,但有一些估计大家还是会忽视,就一并写一下。


1、不说有条件的爱


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喜欢弟弟了
你现在不睡觉,那么妈妈就去陪姐姐睡觉了


不要把对孩子的爱基于在“他“做了什么,更加不要变成了妈妈的爱只有一份,给你不给兄弟姐妹了。

2、不做无谓的比较


你看,我们弟弟吃饭多快多好,姐姐要加油啊。
我家妹妹真厉害啊,1岁多就能说话了,当年哥哥要2岁半呢。


我身边很多二胎朋友都和我说,一个家庭的两个娃,性格不同,认知发展节奏也完全不同。


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时刻提醒的,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自家孩子不要比,哪怕只有一个娃的家庭,也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




3、不进行道德绑架


你是姐姐啊,你要让让弟弟的
你是哥哥啊,你要帮助妈妈照顾妹妹的。


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就会想起当年上海有档节目叫《老娘舅》,经常出现家庭纠纷上节目。


很常见的就是老母亲指责自己女儿不掏钱给小儿子买房,说的是,你是家里老大啊,怎么就不能帮帮弟弟呢?

相信现在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说,当然不能,凭什么啊?但家有二宝的,我们经常脱口而出的还是那句,你是哥哥/你是姐姐。


“不是因为我是姐姐/哥哥就必须照顾你,而是因为我喜欢你,我想照顾你”。


这和前面提到的分享是一个道理,这是自然而然心甘情愿的结果,而不是“不得不做”的道德绑架。




4、不承担管教义务


这点是我们公号读者@Lucky傅婆,上次和我直播连线她分享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她和我说,她不会和哥哥说,你要帮我管教老二,因为她觉得,两个孩子的管教都应该是父母的责任。


老大不需要管教老二,因为这其实也是无形给了老大不必要的压力,或者道德绑架。


另一方面,老大自身心智发展不成熟,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孩子只会一味“训”,或者打着管教名义给自己钻空子,比如让老二做家务,自己逃避责任。

其实两宝家庭,不管老大是5、6岁还是10岁,他仍然是孩子。不能因为有了“哥哥/姐姐”的抬头,就默认他可以更加懂事。


想想我们自己,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懂得如何去爱。是今后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学习、相处和自我成长,才让我们学会去爱的。




所以,要二宝前请深思,不要寄希望有了老二,就能解决老大甚至家长的问题,这个小生命无法背负那么多责任。


有了二宝后请谨记,引导管教永远是父母的责任,生育是本能,养育才是责任。不要过度夸大生育的伟大,但要谨慎认真对待养育的责任。


其实,不管一胎二胎,都没有所谓“岁月静好”,我们辛劳而幸福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人生最初的这一段,只是为了终将到来的分离做好准备。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