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临床用了70多年,被很多医生用来给孩子退烧的「柴胡注射液」,畅销市场的儿童感冒药「艾畅」……都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点名了。柴胡注射液被禁用,艾畅撤出市场,这是最近听到的最让人欣慰的消息了。


其实,在以往的儿童疾病护理文章中,糕妈就唠叨过无数遍,很多药——尤其是感冒药、止咳药,本来就不推荐给孩子用。宝宝一咳嗽流鼻涕,很多家长就各种慌张,拼命喂药,真的错了——没用,还可能害了孩子。



这些儿童感冒药被禁用,大快人心


5月29日,CFDA发布《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明确要求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它曾经被很多医生用来给孩子退热和抗病毒。如今却被要求在说明书的【禁忌】项中标明“儿童禁用”字样。(其实所有的中药注射液都不建议使用)▼



在儿童临床上用了这么多年的药,怎么突然就被禁了?


看看修订后新增的【不良反应】内容,心里就有数了。▼



要知道,在这之前,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一概写着大家熟悉的四个字——尚不明确。▼



这个结果,是在近二十年的临床应用中,很多孩子注射这个药物后出现过敏、晕厥,甚至死亡换来的。


糕妈真心想说,这个结果其实可以来得更早一些。因为明明有更安全的退热药物可以选择。美国儿科学会唯一推荐的儿童退热药物只有两样——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欣慰的是,除了柴胡注射液,艾畅这个之前畅销的儿童感冒药,也紧接着被撤出市场。



6月1日,CFDA发布了《关于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等5个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的公告》,其中就有艾畅(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在注销品种目录表中,我们看到的注销情形是“企业申请”。强生自己都主动申请注销这个药品了,其他的咱也不用多说了。▼



这一个接一个的儿童感冒常用药被禁用了,糕妈不得不说,大快人心。



儿童感冒药退市,

因药物过量而访问急诊量减半


其实,早在2007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要求药企修改儿童感冒类药物说明书。同年底,美国的感冒和咳嗽药物生产厂家联合决定,2岁以下儿童的这些药物全部撤出市场。随后,撤市的儿童感冒药、咳嗽药又更新到了4岁以下的孩子。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Budnitz博士等人还做了项研究——这些药物撤市前14个月,大约2800名2岁以下儿童因服用过量咳嗽和感冒药而访问急诊。撤市后14个月,降低到大约1250名儿童(妥妥减了一半)。



啥也不说了,为了孩子的用药安全,期待有更多的低龄儿童感冒、咳嗽类药物尽早撤市。



普通感冒,真的没必要吃药


但有些家长要担心了,这些以前医生常开的儿童感冒药,现在接二连三被禁用了,那以后孩子感冒应该怎么办?


其实,感冒分病毒和细菌感染两种,但是绝大部分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普通病毒性感冒,根本就不需要吃药。


大多数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5~7次。上了幼儿园,接触的人多了,孩子的感冒次数也会更多。不过爸爸妈妈可以放心的是,大多数普通感冒7~10天就能自行痊愈。


既然是自限性疾病,自己就能好,不用吃药。其实也“没药可治”。治愈病毒性感冒,还得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病毒达到恢复的目的。


所谓的感冒药,也只是缓解症状,不会对病情起任何作用。简单来说,吃了药不会好得更快,不吃药也不会让感冒更严重。美国儿科学会早就提示过:研究已经证实了非处方止咳药和感冒药对6岁以下的孩子没有治疗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除了已经被禁用的儿童感冒药,目前还在售的一些非处方感冒药、止咳药之类的,爸妈们也要格外警惕。抗生素也不建议给孩子用,它本身对病毒感染引发的普通感冒就没啥作用。


简单一句话:4岁以下的孩子得普通感冒,除了发烧不舒服时可以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它药一般都不需要!


PS:3个月或更小月龄的婴儿发热、任何年龄经退热药处理后仍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48小时以上、精神差、气促、口唇发青、有脱水表现(进食少、尿少)、耳痛、咳嗽持续1周以上等,或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就诊;普通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炎、心肌炎等,要请医生诊断,遵医嘱用药



孩子感冒,最心慌的是爸妈,恨不得每次生病的是自己。不过呀,在这最考验家长的时候,咱可不能自乱了阵脚。谨记任何药物都无法“治愈”病毒性感冒,谨记感冒会在1周左右自愈,不传递焦虑,不乱用药,就是我们在孩子感冒生病时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孩子生病是难免的,也是成长需要经历的。心平气和陪伴小恶魔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做好日常护理,过不了多久,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可爱又会重出江湖了。


参考资料:

1.《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2.《海蒂育儿大百科(1~3岁)》

3.《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4.http://www.chinacdc.cn/gwxx/201012/t20101209_34093.html

5.https://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422465.htm

6.http://samr.cfda.gov.cn/WS01/CL2011/215704.html

7.http://samr.cfda.gov.cn/WS01/CL0114/23654.html

8.http://samr.cfda.gov.cn/WS01/CL1990/26834.html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