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题,怎么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哈哈,给孩子找个好妈妈/爸爸,让他们管,让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孩子,你就能轻松办到了。


当然上面是抖个机灵了,真实家庭养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事情,别想着逃避啦,也别想着放养,孩子就能自然成长,就能快乐健康又成才。


那怎么能在抚养孩子中轻松点呢?一个字,尊重就够了。如果要再加一个字,那就是做榜样。


P.S.一家之谈,没啥循证,这个也找不到啥循证。


目录   


1.家长为什么焦虑?


2.怎么才能不焦虑?


3.怎么尊重生长发育规律?


4.怎么尊重疾病规律?


5.怎么尊重孩子?


6.为什么要做榜样?


家长为什么焦虑?


之所以焦虑,因为不能掌控,心里没底可不就焦虑。


孩子长得比同龄孩子矮一点,说话比小区孩子晚一点,孩子有点结巴,孩子老是扔东西,孩子生病了2天还在发热,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孩子看病时一点都不配合,孩子老是大叫、脾气急,等等等等,是不是都会让你焦虑?


如果你都能知道以上情况怎么评估是否异常,比如知道:


●身高、体重等生长要和孩子自己比,要通过生长曲线和之前的生长情况比较;


●多大可以说单词、多大可以说句子是正常的,而不是别的小朋友能说多少,自己孩子也得达到这个水平;


●孩子扔东西是为了探索世界,探索重力的表现;


●孩子进入1岁6月龄左右开始出现小叛逆、脾气急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开始发育,是觉得自己挺牛了,但是还有好多事情不能做到而着急;



如果知道这些了,你是否就没有那么着急了?



之所以焦虑,因为家长总想孩子快点长成我们自己期望的那样。


知道以上内容,只能让你心里有点底,缓解一部分焦虑。有时家长会说,也不是啊,我学完后,感觉更焦虑了,发现了更多的疾病,让我更担心。哦哦,那是你还没有学精,没把这个问题完全掌握,确实有些时候懂一点比一点都不懂,更让人心七上八下。


掌握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后,还得尊重这些规律,但是,家长们是不是经常想让孩子快速长成我们自己期待的那样呢?是不是想让孩子快点恢复正常呢?


比如想让孩子快点长高、长壮,多吃点,再多吃点;


比如想让孩子快点长大懂事,听话乖巧,别让我天天操心,带出去也是人人夸,让老母亲也美一美;


比如想让孩子生病后,立马就得好,我们看不了孩子难受的样子,发热就发一次,用上药就不能再发热了。


比如孩子有着急、叛逆等问题,会不由自主的通过吼孩子,惩罚等方式,想让孩子立马改正?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家长们太着急了,没有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疾病规律,也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对待,所以,你会着急和焦虑。


怎么才能不焦虑?


就靠尊重和以身作则。


尊重包括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疾病规律,把孩子当做独立人格来尊重。


以身作则就是给孩子做榜样,家长什么样,孩子就会怎么学,孩子是家长的复制品。


怎么尊重生长发育规律?


孩子的生长主要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的生长,以及使用身高别体重或者BMI来判断孩子是否胖瘦。


我们判断孩子生长是否有问题,就看生长曲线,通过生长曲线和孩子自己之前的指标进行对比,一定不要和朋友孩子,小区孩子进行对比。


只要把生长数据划到对应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曲线上,就能看到生长是否正常,咱们以身高为例子,简单说下。



目前咱们使用WHO制定的生长曲线表格,上图是0-5岁男孩的身高曲线,最低的红线是第3百分位(相当于100个孩子,这个位置的身高是倒数第3名),最高的红线是第97百分位(相当于100个孩子,这个位置的身高是前3名)。


在两条红线之间的数值都是正常的,不是绿色线才是正常的。如果把孩子身高按照月龄都标到上面,连接一下各个点,就能得到一条线,如果这条线是沿着表中的一条线上下波动,那就是正常的。当然稍微高点或者低点都没问题,下图中,黑色的,蓝色的,紫色的是三个孩子的身高曲线,都是正常的。



那孩子的身高超过或者低于红线一定有问题吗?也不一定。


其他的体重、头围的评估方式和这个一样的,所以,大家按照这个评估就行。关于怎么找到这个表格,哈哈,目前育学园的app里面就有记录功能,使用的就是WHO的数据,大家可以去下载记录吧。


孩子的发育主要包括运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这几个方面。


上面写的这几条,要综合起来评估孩子是否有发育落后,不是孩子走的稍微晚了点,或者孩子稍微说话晚了点,就有问题了。


以大运动发育为例,通过下图,大家能看到,孩子能爬,能站立,能走,都不是到几月龄就一定必须具备的,而是一个阶段具备就行。



比如孩子独立行走,从8个月到18个月,会独立走就行,不是1岁必须会走哦。


至于精细运动,就是手的动作,如下图所示,也是逐步发育的,不是一下子就会捏东西的,所以,大家也不要太着急。



再说说家长们关心的语言,到底什么是语言落后呢?


在认知里面,孩子就得在1岁左右才能知道并能指出什么是钟表等物品,在1岁半左右知道鼻子,眼睛,耳朵;孩子在8月龄左右才会有物体永存概念,喜欢掀东西,喜欢藏猫猫;在1岁左右,就喜欢扔东西观察物体下落,有重力的感觉,所以这时候不要太早期待孩子学会这,学会那,也不要因为孩子扔东西,就觉得孩子不乖。


关于具体的社交、认知等,到以后专门写文章说吧,如果家长们想了解,可以去看下ASQ发育筛查,这是按照月龄,给出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技能,不仅有社交、认知,其他的运动、语言也有,能初步判断下孩子是否有问题。


所以,以上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他们必须一点点的进步,不要着急。其实有时候,看孩子慢慢的成长,真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哎,我儿子现在还不到2岁,就不喜欢我抱了,有些遗憾呢。


怎么尊重疾病规律?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古人都知道。


从疾病恢复正常,是需要时间的,因为疾病后都是身体在自己康复,比如通过免疫系统干掉进入体内的病原,通过不断生成新的细胞替代损伤的。目前的医学,只是辅助作用,起到帮助免疫体统的作用,绝对不占大头。所以,恢复健康,需要时间。


另外,现在医学也没有发展到什么都能治疗的水平,大家更不要奢求孩子有病了,立即就康复了。


拿家长们最常见,也最不愿见的孩子发热为例讲讲。因为孩子发热后会蔫,会不舒服,还怕会烧坏脑子,家长们就想孩子一点都不发热。


但是发热是身体在限制病原的复制和增殖(病毒、细菌也怕热啊),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热情如火,免疫系统很受鼓舞),如果孩子没有不舒服的表现,那就让发热飞一会,别急。



发热后,肯定会持续几天的,只要身体探测到体内的病原还不少,就会发热,即使你给孩子治疗很及时,抗生素使用及时正确,抗病毒药(比如流感)使用及时正确,也会这样。只有身体觉得体内病原掀不起大风浪了,才会不发热了。


所以,就别急了,发烧也不会烧坏脑子,就是让孩子有一点不舒服,就等病情自己慢慢恢复吧,你再着急也没有,反而让孩子跟着着急,让家庭关系不和睦,一点好处都没有。


孩子生病也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然孩子们的免疫力也锻炼不出来,想想这,是不是能宽点心呢?


怎么尊重孩子?


蹲下和孩子说话,给孩子说爸爸妈妈理解你,就是尊重孩子了吗?当然不一定,形式什么时候都比不上内心和孩子平等。


家长们不要把自己定位成孩子的管理者,而要定位成合作伙伴,咱们和孩子一起努力,把在一起生活着十几年活好,就够了。想想也是,咱们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没多少年。


你怎么对待你的爱人,对待你的同事,那就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吧,把自己缩小,把孩子放大,这样把自己和孩子放到同样的地位上,不要高高在上。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去尊重,去对待。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孩子确实是你生的,但这只能说明你需要抚养他让他生存,抚育他让他更好的生活而已。坚持一句话,设身处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身处地:孩子在不高兴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想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是他不理解、想探索,还是故意的,如果是你处在这个环境,你会这样吗等等,把原因搞清楚了,再进行下一步措施,孩子也会心服口服,也会真正的尊重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做得事情,被别人误解、轻视、侮辱打骂等等等等,也不要施加给你孩子身上;你喜欢的,比如别人要理解你,要尊重你,要宽容你等等等等,这些可以施加给孩子哦。


通过尊重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强,自尊心会提高,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变成一个你希望中的宝宝。


为什么要做榜样?


家教、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如果你很着急,对家人会大喊大叫,那别怪孩子也这样,基本肯定养不出温柔体贴的孩子;


如果你办事情拖沓、没有时间观念,想让孩子守时规矩有些难;


如果你回家就看电视、娱乐,孩子们也不会好好学习;


如果你想孩子在外懂礼貌,大方不拘谨,那就从自己开始,光叨唠没用;


所以,大人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变成这样的人。


话不多少,看这个公益广告就够了。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