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方面,大多数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语言,但是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启蒙;有一些父母自身就会多种语言,但是又不知道该不该在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怕说了之后孩子会杂乱地使用不同语言的词汇,怕会产生困惑而不愿意说话,或者怕自己的孩子说话比其他孩子晚。


到底该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启蒙呢?


越早越好!其实,比起其他动物,人类对语言更敏感,所以新生儿会更喜欢去听人们说话而不是其他的声音。人类的这个先天优势对语言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已经能听到声音了,但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胎儿不单单是在听声音,还开始进行语言的学习了。有研究发现,如果妈妈在孕期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多种语言,孩子出生后就会更倾向去注意听妈妈掌握的那些语言。



有一些研究还发现,婴儿对语言的声音的辨别能力会从六个月左右开始下滑。最初影响到的是对元音的辨别能力,然后影响到辅音。这说明,越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孩子就越有可能辨识到不同语言在发音上的细微差别。



这是因为,由于婴儿的大脑还在不断地变化和成熟,而大动作和语言区域会比其他区域更早地成熟,所以在与语言有关的区域完全成熟之前给孩子提供语言启蒙能够让这些区域的神经连接变得更多更复杂。


所以,语言敏感期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早期的多语言启蒙不单单能够让孩子能更好地辨别差别,而且能够拖延语言敏感期的结束时间,增强大脑的发展。


但是,学习其他的语言会对孩子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吗?


会有负面影响!由于孩子接触到的语言不再是仅仅一种,所以这些多语言启蒙的孩子的单语言能力通常不会像只接受过那种语言的孩子那么好。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即使孩子的 80% 的时间都是听和讲中文,跟 100% 都是中文的孩子还是相差那 20%。


也是这个原因会导致接受多语言启蒙孩子的词汇量似乎没有单语的孩子那么丰富,所以说话表达能力似乎比较低,感觉说话比较晚。其实,虽然这些接受多语言启蒙的孩子在进行单语测评中表现没有那么优秀,但是如果把所有已经掌握的语言的词汇量加起来,就跟单语的孩子相当甚至更多了。



除此之外,孩子可能会在交流的过程中穿插其他语言的词汇。这不单单会出现在童年期,作为成年人也时常会发生(即使现在,我有时候也会遇到突然间想不起来用中文该怎么说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有时候一个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汇在另外一个语言中没有一个对应的词,或者是因为对另外一个语言的掌握还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有一些早期的研究认为接受过双语教育的孩子的智商比其他孩子低,但是这些研究是存在问题的。其实,学习多种语言不单单不会使认知能力降低,反而能使之增强


那孩子会混淆不同的语言吗?


有一些父母怕如果启蒙得不对,孩子会混淆不同的语言。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傻」。


有很多研究证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能够区别不同的语言。其中有一个对四个月大,同时接触过西班牙语和加泰隆语的孩子进行的研究,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语言是因为相似度非常的高,即使这样,孩子也能够正常分辨这两种语言。也有一个研究调查了同时启蒙过德语和法语的孩子,这两种语言的语法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也能够不出错地使用每个语言所对应的语法。



即使当孩子在同一个句子里穿插使用不同语言的词汇的时候,其实孩子是知道自己在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这种情况在三岁之前非常常见,也很正常,所以父母不必为此担心。


所以,著名的「一人一语」,即父母其中一方只说一种语言,另外一方说另一种语言的方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父母混着说,孩子也能去区分并完全明白。


那应该怎么给孩子做语言启蒙呢?


在语言启蒙上,输入(听)比输出(说)更重要。而影响输入的不单单是启蒙中孩子吸收到的数量,另外还有质量。也就是说,让孩子的语言能够积极地成长,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去接触大量不同的词汇,以及复杂多样的语法。


由于语言不单单涉及到单词量和语法,还涉及到口语发音的细微差别和不同文化导致的表达方式的差异。所以有几个研究发现,与第二种语言作为母语的父母相比,不是母语的父母能够直接提供的启蒙相对来说比较小。


虽然如此,对于第二语言基础好的父母还是可以通过使用双语绘本来给孩子提供接触更丰富的词汇量和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机会。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第二语言作为母语的人。与不同的人接触并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研究发现,通过与不同的人互动,孩子能够增加输入的丰富性和可变性;互动也比单纯地看电视更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所以,如果父母决定了要进行多语言启蒙,最好就是尽早开始,不要去纠结混淆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双语绘本,并尽可能的多给孩子创造与其他语言为母语的人接触的条件吧!


参考文献


DeCasper AJ, Fifer WP. Of human bonding: newborns prefer their mothers' voices. Science. 1980;208(4448):1174–1176. doi:10.1126/science.7375928

Berken JA, Gracco VL, Klein D. Early bilingualism, language attainment, and brain development. Neuropsychologia. 2017;98:220–227. doi: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16.08.031

Li P, Legault J, Litcofsky KA. Neuroplasticity as a func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atomical changes in the human brain. Cortex. 2014;58:301–324. doi:10.1016/j.cortex.2014.05.001

Hoff E, Core C. 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about Bilingual Development. Semin Speech Lang. 2015;36(2):89–99. doi:10.1055/s-0035-1549104

Umbel VM, Pearson BZ, Fernández MC, Oller DK. Measuring bilingual children's receptive vocabularies. Child Dev. 1992;63(4):1012–1020.

Bruck M, Genesee 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you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J Child Lang. 1995;22(2):307–324. doi:10.1017/s0305000900009806

Galambos SJ, Goldin-Meadow S.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two languages on levels of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Cognition. 1990;34(1):1–56. doi:10.1016/0010-0277(90)90030-n

Bialystok E. Levels of bilingualism and levels of linguistic awareness. Dev Psychol 1988; 24:560.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