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分享小D最近的幼升小面试的经历了(她快5岁,申请的是学前班)。这次是另外一个学校,他们会有一套认知测试题。


我已经拿到了小D的测试结果反馈,反馈中有一个类别的分数她的表现要低于其他大部分类别,就是“反应速度”。


就像之前那篇结尾我所提到的,我带着小D去这些私校面试最大的一个目的是,查漏补缺,过程中发现问题,比结果更重要。


录取结果还没出来,但我已经打电话去要了反馈,特地去问了一下这一项是如何测试的。于是,也发现了我们在家早期启蒙的一个盲区,就想分享给大家。


反应速度怎么测?


这样的小学面试,家长是不能陪同的,所以我其实是看不到测试过程的,当然有些题目通过测试报告完全就能猜出来是怎样的。


通过电话我了解到了,这个类别的题目是,一张A4纸上有很多很多物体,然后给孩子一支水笔,在指定时间内圈出符合要求的东西。


比如测试老师提“衣服”,那么在那么多密密麻麻的东西上,孩子就要圈出属于衣服这个大类的东西。



规定时间内,找的准确而且找的越多,成绩就越好。


这个测试是循序渐进的,随着难度提高,A4纸上的物体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最难的真的有一点点密密麻麻的。这就是测试的方式。


我的解读


听完电话那头老师的讲解后,我脑子里马上就有了解读,这个所谓叫“反应速度”的测试,到底测的是什么?


从我个人理解来看,有三大部分:


1、归类能力;

2、眼睛扫视,筛选信息能力;

3、手眼协调能力。


这么一看,这的确是个挺难的测试,因为它要求的是,孩子需要把这三大能力综合起来运用。


然后我就对小D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分析,归类,毫无疑问,她是非常强的,这一点在认知测试的其他方面反应了。



眼睛扫视能力,其实我们也有重视,这一点也是我很早以前就和大家分享过的,要重视孩子早期追视的培养。


这里就不展开了,尤其推荐3岁的父母们一定要看一下,从小开始注意,比之后发现问题再弥补要容易得多。


第三点,手眼协调能力,也是我之前一直和大家分享的精细运动的重要性,我们也是一直在做的呀。


那么为什么三大能力综合起来后,她的“反应速度”就很慢呢?


这时,我就发现了一个盲区,那就是追视和手眼协调配合的游戏中,我们没重视速度和持续度。


很简单的例子,测试中这些A4纸上的东西,让小D慢慢找,她都能找得到,但是需要找的快她就不行了。


而且在有时间压力下,小D是蛮容易受挫沮丧,持续度也就会跟不上,我猜测在高压下,她是容易放弃或者瞎来的。


换而言之,3岁后的孩子,要开始慢慢注意提供在巨大信息量下的精准度和持续度的锻炼机会。


训练小方法


我把自己的思路和小D幼儿园园长以及我们的老朋友小D的认知老师沟通了一下,大方向是正确的。


“补短板”这件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再和小D玩测试中的那些东西,她肯定排斥的,人都是畏难的。


这种“硬碰硬”效果一定不好的,我过去快5年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自找苦吃。


对于孩子觉得难的事情,我一般的思路都是”先后退,再前进“,让孩子先“感觉好、有兴趣“。


再慢慢带着她增加难度,让她觉得自己是”够一够就能完成“,而不是直接”垮掉“。


拿一张A4纸,我在上面画16个点,然后随意找到两个位置做标记,然后进行连线,帮助Elsa和Olaf汇合。


一开始可以追求准确,要求孩子走和你一模一样的路径,之后还可以加入时间,看最快可以多久让他们两个汇合。


再之后可以增加点数或者增加路径的难度,一点一点提高精准度、速度和持续度。



这个游戏是可以随意增减难度的,比如一开始从9个点开始。



即使是9点的,也可以连线的难度增加。



另外一个是我们以前玩橡皮泥时用到过的模版,当时是用橡皮泥搭字母。但这旁边有一块就是密密麻麻的字母,让孩子用橡皮泥把所有的指定字母遮住。


这种游戏其实并不需要模版的,大家在A4纸上写一下就可以的。对于不认识字母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形状、颜色等来代替。


其实这个就和测试很接近了,唯一不同的就是笔变成了橡皮泥。但对小D来说,这却是个全新的游戏,这就是我通常用的“围魏救赵”的思路。


我有时也会买几个同类但又不相似的玩具,也是这样的思路。



还有一个游戏,我和小D最近也在玩,每次队友回家后要求她配合,她就不肯了。我就自己拍一个,帮助大家理解吧。



大家一定记得我录像里最后说的那段话,玩的不好也没关系,记住这些游戏,时不时试试看,当作陪玩的一个选项就好了。


兴趣比有用更重要的,保持和孩子的联结是关键。


小D这张就到后来没兴趣,瞎涂了,这很正常的。5岁不到的孩子,并不是总能控制好自己去做“对”的事情,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



我的心态


当时我第一时间把测试反馈和队友说了。队友听了后乐呵乐呵地说,Jessica啊,你现在的心态真的很好啊。换做当年还没当母亲的你,肯定抓狂了。


哈哈,被他一说好像还真是,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小D现在上的幼儿园,当时也有考试和面试。那时3岁不到的她就开始经历了这些。


我记得她第一次面试失利,我总还是有一会会不开心,或者准确地说觉得很不公平,凭什么就只看30分钟表现就决定了对孩子的印象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选择和被选择就是我们每个人接下来的人生都会面对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从申请3岁的幼儿园开始,从现在的5岁学前班开始、从小学、初中等等,多去经历。


陪着她一起去体会赢,也体会输,并且更加重要的是,体会输了可以不断提高的感觉。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格局的父母,相反,正是意识到自己眼界的局限性,所以我更要多去经历。


心怎样才能大?不就是多见识,多经历,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样的道理。



焦虑的本质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失控”,思维和行动没跟上,但是欲望却大大领先了。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于适龄的孩子朋友们(3、4岁以后)可以有启发。


对于孩子还小的朋友们,更希望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分析过程。


这个测试也许你家孩子可以玩的很好,大家遇到的“难题”肯定不会都一模一样,但是这样的解题思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我想不清楚怎么办?万一我反思的是错的呢?其实没人永远会对的,即使教育专家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也不是次次都对,包括我今天的分享也不一定对。


但只要我们愿意思考,就把主动权拿回来了。育儿也好,自我成长也好,关键不是“完美”,而是“行动”,只要在路上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随时是可以调整的。


我和小D就很开心啊,最近又多了几个新游戏:)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