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让孩子认识“钱”的事。


很多人觉得孩子小,关于钱的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


但,如果孩子一直认为,钱在兜里掏不完、钱可以轻松得来等等,长大以后花起来自然也是没有感觉。


阵子爆红的大一女学生求助帖大家都应有所耳闻:


一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公开吐槽自己的母亲,说母亲连4500元的生活费都不愿意给,现在每个月只给2000根本不够花,月底没钱了自己只能被迫去吃饭堂。



还有不少大学生陷入“借贷旋涡”,裸贷整容、借贷买奢侈品等等。


甚至还有一些孩子用父母的血汗钱,几万,几十万的大赏平台主播。



真的是细思极恐!!


剑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用钱的习惯在他们7岁时就形成了,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穷爸爸富爸爸》中说的“金钱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守财奴,而是给他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让他对金钱有所认识。”


第一步:孩子那么小,怎么培养他们“钱”的概念呢?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何而来?


前几天朋友吐槽,她家娃每天放学,就要拽着奶奶去超市。


奶奶说:我没钱呀,怎么买?



孩子听了,指了指奶奶的包说:“手机买,不用钱!”


孩子立马表演了起来:“拿着手机,超市阿姨用一个小手枪滴一下,就可以把东西拿回家了。”


现如今,手机、银行卡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失去了我们教育孩子认识金钱和理财的机会。


曾有研究人员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询问娃“钱是从哪里来的?”


得到的答案是:


“钱是从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

“钱是过年给压岁钱来的”;

“钱是手机扫出来的”;

更有娃单纯的说:“钱是长在树上的”;


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爸爸妈妈工作挣来的”所以,应该及时让孩子明白,钱是从何而来的



记得CC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恨不得黏在我身上,不让我工作,自己也不去上幼儿园。


一边哭一边嘟囔:“妈妈,你为什么要工作啊,就不能在家里陪我吗?”


“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挣到钱,我们就可以用爸爸和我挣的钱去吃、喝、玩、度假,家里吃到的菜、睡觉的床、还有CC的绘本和玩具都需要用这个钱来购买呢!”


“我们工作,换来钱,有了这些钱,就能从其他人手里换我们需要或喜欢的东西,这样其他的人得到钱,他们也能去换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最后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呀。”


对于小宝宝我们不需要把钱说的过于抽象,只需要让他们明白,钱是通过付出劳动得来的,并不是想要就有,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步:让孩子知道钱是有限的,要学会做选择


就像开篇的例子,如今的诱惑太多了,哪儿有人哪儿就有消费。


公园里的雕像画、钓鱼、滋水枪、游乐场,哪个小朋友不是每个项目都玩一遍的主儿。



我见过很多因为爸爸妈妈不肯允许再多玩一个,当众哭闹的孩子。


大庭广众,这模样真的不好看,所以很多父母在不情愿下妥协。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们去之前,会先跟CC商议,我们今天玩几个,或者我们今天的预算是多少。


比如:


“我们只带80块哦,家里还需要其他花费,所以你要先想好哪个是最喜欢的。”


“好,我最喜欢坐轨道小火车和旋转木马。”


“好的,小火车和旋转木马都是30元一次,还有20元哦,只能玩一个项目了。”


“妈妈我想画画也想钓鱼!”


“那你可以想一下最想干什么,我记得咱们家里已经好几个画过的存钱罐了”我提醒道。


“可是,我还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画过一个。”


“好,听你的!”


有的时候,计划中的项目玩完,CC后悔了,还是想玩钓鱼,哭着闹着耍赖要多玩一样儿。


看着娃愿望不能满足,相信大部分妈妈跟C妈的心里活动都是一样的,不就是二三十块,何必惹的孩子失望、哭?


但玻璃圣母之心对孩子成长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应当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但也要在适当时候对孩子说:“不”。



“很想玩,下次我们第一个玩它好不好?但这次真的不行了呢。”


至于预备给孩子花多少钱,玩几个项目,每个家庭结合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出选择就可以,具体的钱数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区分自己的需求,认清自己的欲望与现实的关系,把问题抛回给孩子,让他学会思考、学会取舍。


让孩子明白,东西是用钱换来的,而钱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买下想要的一切东西,所以他必须学会选择。


第三步:让孩子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作出最佳选择


比会做选择更进阶的,自然是学会做出最优选择。


也就是咱们常常说的,某份支出是否“花得值”。


孩子金钱意识薄弱,要东西绝对是不看价格的,全凭脑门一热。


但凡觉着喜欢,就要缠着大人买买买!


很多人的回答是酱婶滴:


不买,这玩意不值!

买不起,太贵!


这样的回答孩子依然不明白:同样是要自己喜欢的,怎么有时候父母就痛快付钱,有时候就大发雷霆呢?


不想让孩子漫天要价?父母得先学会坐地花钱!


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灌输“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概念。


也就是通过思考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判断买某一件东西,是否“值”。


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孩子“想要”但不是“必要”的物品,有特别好的效果。


有次带CC买牙刷,她看上一个里面带牙刷托玩具的,其实那牙刷托质量并不好,但因此却标了个好价钱。



孩子嘛,自然是会被这些小玩意吸引。


我便告诉她:


“这样一个带托的可以买平常两只牙刷,咱家的牙刷都有挂架,你想这牙刷托你真的会玩吗?用得到吗?如果只图新鲜买了,回家是不是会闲置了?”



她认真思考一下,说:“妈妈,我会用这个牙刷托,以后我的牙刷就放在这个乌龟托上,不放牙刷架了。”


。。。。。。


“好吧,如果你坚持,当然可以买这个。”


最后,喜欢的牙刷托自然是只新鲜了几日就打入冷宫了,但是,在这之后我们再选择牙刷,她便彻底放弃了这种“华而不实”款!


这一点也是我想说的,如果你真的准备尊重孩子,就一定要给她真的可以选择的机会,哪怕是试错,也让她自己经历。


不管孩子的逻辑和理由是否跟你一致(毕竟就算是成年人,对“值不值”这件事看法也不同),至少孩子会开始学习思考物品能带来的价值。


这评估事物价值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孩子不盲目的买买买。


第四步

带娃定期整理旧物品,再次分辨事物价值


CC幼儿园每季都会举行义卖活动。


CC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每次都能淘到一些“宝贝”,因为能用更优惠的价格买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有时候也会遗憾和不甘心,觉得当初花那么多钱买来,现下要“贱卖”出去。




但正是通过这个过程,她能再一次看到哪些东西是值得买的,哪些东西买回来是浪费了。


下次想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思考,避免冲动消费!就比如刚才提到的牙刷。


如今断舍离已经成了我们每月一次的家庭活动了,每个人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看哪个需要留下,哪个需要丢掉。


即便对大人来说,警醒意义也很强大啊!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有“有钱时奢侈,没钱时挨饿”的消费习惯,对于孩子甚至对于自己都严重影响了未来的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


所以财商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就像媒体记者问“巴菲特”:“孩子几岁时,父母可以跟他们将金钱和投资?”


他回答:“越早越好”。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