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好多妈妈后台给我留言,问有没有看到最新消息。



《征求意见稿》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如果草案通过的话,那“幼儿园禁止小学化”这件事就不是简单的提提而已,而是要写入法律了。


消息一出,便迅速登上热搜,仅2天时间就达到5亿多人关注,3万多人讨论。



点赞前五的评论,不出意外的一边倒:



作为一名「家有一年级新生的老母亲」,我赶脚,我有一丢丢发言权,哈哈……


CC的小学正式上课第一天,老师的要求之一是,自己抄作业……


作业如下:



说难,对学过写字的孩子(即便是CC这样只学会一点点笔画的,虽然好几个字也不认识),照着葫芦画瓢倒也不是很难;但若说简单,对于完全没接触过写字的孩子,真的算不上简单,怕是瓢都难画出来。


▼这是我家CC画的瓢:



我也非常非常不赞成幼儿园小学化,但就像留言很高的一个呼声所言:



如果政策真的想要实行,其实根源不在幼儿园,恐怕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内容也要配合,不然就算幼儿园不教,就现在一年级的教学状态,谁有勇气让娃裸奔?


法规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扬「幼儿园这锅汤」止沸”没有用,想要真的落实,还是要“釜底抽「小学教育这捆薪」”!



CC终于过完了学龄前,顺利过渡到了小学,好些心得我都想跟大家分享,老朋友知道我不是鸡娃型妈妈,但也没勇气让她零基础入学。


哪些有必要学,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我陆续也会整理成系列跟大家分享,头一篇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最后悔没让CC多学的——认字。


关于要不要学龄前认字,一直有“两派”之分。


支持派就是必须学:识字多的娃,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就说前面的抄作业问题,试问,如果娃不认字,不知道笔画,是不是就只剩下画了?最关键的是,不是大家都画,如果只有你家娃在画,不就成了老师口中的“个别孩子”,就问你着不着急?焦不焦虑?



反对派就是坚决不学:认为识字太功利!担心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创造的空间,上了小学自然都能学会,没必要提前学,认为识字是洪水猛兽,学前坚决不能碰。


之前关于识字,C妈是个中立派,比较佛系:不支持、不反对。


但这段时间,说实话,我有点后悔之前没多引导CC多认些字。


倒不是说多功利的为了学习啊、抢跑啊,单从日常生活而言,多识些字总会方便很多。


CC小学坐校车的孩子是不跟着班级队伍出校门的,需要在学校内集合。


头天校车老师说校内广场边上有个小房子,写了体育用品四个大字,咱们在那集合。


好些妈妈就说,孩子不认字啊,老师发个图片吧。


但是学校的房子长得都差不多,还是不好分辨,最后还是有聪明的家长形容,让孩子找橱窗里有一堆球的那个房子。



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一个年级十几个班,孩子在“一年级八班”,首先这几个字是不是需要认识?否则连自己的班级都找不到;


比如“男厕”“女厕”,大部分幼儿园的厕所都是男女混用的,老师通常是安排男孩女孩分开上,如果从来都不认识“男女”和“厕所”,上小学后是不是连上厕所都困难?


再比如,认站牌、认标志,校车放学有好几辆,老师肯定是会管,但如果孩子能认识哪辆是自己要坐是不是更方便?起码不会在老师忙乱时自己上错车。


一年级之后,孩子就独立了,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没有大人时时陪在身边,有了识字的技能傍身,真的特别便利。


另外,我觉得特别有用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读绘本这件事。


头几年,我从不担心CC看绘本不识字的问题,至多3年级,常见字都能学会了,在这之前我一直给她亲子共读又何妨。


但两个问题打断了我的计划,一来是DD出生了,之前每晚1个小时的睡前阅读,显得格外奢侈,我根本没有如此大段的时间单独陪伴一个孩子。而CC还没完全实现自主阅读,她的阅读量就严重被影响了


二来,亲子阅读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父母是给孩子读了,但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阅读范围,书都是我们选的,而我们一般只按自己的喜好来。自打CC认了些字之后,我发现她更愿意自己选书,而且让我意外的是,很多书是我一直以为她不会喜欢的。


总之,如果孩子能实现阅读自由,那就是给她的阅读之路新开了一扇门,从此,百无禁忌。


所以说到底,识字肯定是有用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尽管如此,学龄前识字,我的态度依然是中立的:


我不支持非常功利地认字,毕竟学习不止语文一科,而语文又不止识字这一小部分,整体来说,识字不过是学习长河中非常小的一块;


但是也不支持坚决不识字,毕竟识字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尤其是4、5岁以后,而且,就算不是为学习,生活也是很必要的。



无论是坚决反对派还是超前学习派,关于识字都有不少误区,今天我也一并帮大家梳理一下。


误区一:现在不学,保护好,上小学才能更好地学


真相: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千万不要错过


养娃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有很多规律和敏感期的,比如婴儿时期的三翻六坐八爬,比如4-12个月是口的敏感期,2岁是语言爆发期同时又很可怕,3-4岁进入“十万个为什么”……


你说不清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但这就是自然规律,如果把握住了,养娃将会事半功倍。


同样,关于识字孩子也有敏感期。


官方的说法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识字敏感期:一般在4-5岁左右,你会发现孩子突然能关注到周围的文字,对文字感兴趣。


他会经常问你,


“这个字是什么?”


“这本书封面写的什么?”


“我的名字怎么写?”


这就是开始教孩子识字的好时机,抓住这个阶段教娃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就要付出更多努力。


作为过来人,C妈还是建议大家,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做“识字”这件事,而不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当孩子兴致勃勃的向你发问时,不要不予理睬,甚至不耐烦“你现在还小,不需要认字,等大了一学就会了!”


说实话,这对孩子绝对不是一种保护,而是一种剥夺,也是违背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



当然了,孩子们识字敏感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特别喜欢问,就像上边那些问题;有些特别喜欢说,问了之后记住了还不断地反过来给你讲;还有一些喜欢画,可能大人看不懂不理解,但他们自己却能认出来,甚至说出来。


如果孩子没有明显表现,家长也不要急,毕竟孩子的发育、成长这件事个体差异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5、6之后敏感期还没来,也不要干等,可以适当做些准备,比如拿书时指读封面的标题引导孩子注意文字、将家中显著或常用的物品上张贴相对文字、词汇等,然后静待敏感期到来。


误区二:识字会限制孩子的思考和创造


真相:文字并不会破坏想象力,反而能增加


很多妈妈说,识字就是赤裸裸地告诉孩子这个是什么、读什么,黑压压的一片字特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C妈问一句,成年人读的书通常一张图都没有,觉得压抑了么?画面是不是会自动脑补?是不是一千个人心中又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实是,文字完全没有限制住成年人的想象力和思考范围,孩子也是一样,小时候需要色彩、图片等视觉刺激这没错,但他们不需要一直如此。


拿选绘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不支持超前教育。但是,如果孩子都3岁+了,还只能看机关书;6岁+了,还只会看以图为主的图画书。这就属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没有跟上孩子的阅读能力。



再说直白点,就是你拖了娃的后腿。


回到识字观点分歧的起点——“图画、色彩对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大有启发。识字后,孩子会只关注绘本上的文字而忽略图画了。”


那么,教孩子认字,真的就会剥夺她的想象力吗?


还是要看时间维度:


0-4岁之前的孩子,主要发展的是感知、情绪、情感方面;


4-5岁之后,才着重发展逻辑能力,而认字发展的正是逻辑能力。


为什么需要明白这一点?


因为字和图画带来的想象力是不同维度的,图画带给我们的是形象、直观的空间想象。


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是能够跨越时空、超越眼前的。


不是你看到这个东西,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当你没有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也许更能激发你的想象。


文字和图形是相辅相成的,在想象力方面没有孰强孰弱之分。


所以,在孩子逻辑能力发展完善之前,引导想象力,应该以图画为主,但如果孩子能力到了,教孩子识字绝非是剥削想象力,反而是在创造想象力。


比如我给CC讲《神奇树屋》:



杰克这一连串的动作,就算没有一张图,5、6岁的孩子也能丰富地想象出这个画面。


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院刘丽教授也说过:


“没有任何研究说明,文字比图画缺乏想象力,图画带给我们的是形象、直观的空间想象,而文字带来的想象,是超越时空、超越眼前的。”


想象力不局限于哪种形式,而在于观察和发散,只要不是过早识字、死记硬背、把识字当做任务等,识字就不会影响想象力,反之还能增加想象力。


误区三:识字量越多越好,上了小学读题读书更轻松


真相:识字不是比赛,刷字量没必要


识字虽好,但在学龄前,并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超前学的家长把识字当成一种比赛,不仅要让孩子认得对,还要认得多,三千五千甚至八千一万!


C妈想说,您是打算让孩子学龄前就把整个小学都学完吗?



其实咱们真正的常用词数量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多。


按《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识字量1600左右,就支撑起早期需要。(也就是1-2年级的识字量)


识字量2000左右,可以达到独立阅读。(也就是说正常3年级的孩子都能实现阅读自由了。)


6年级毕业不过才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


所以啊,急啥呢?刷字量真的没必要。


如果想要更顺利的适应小学、方便生活,学龄前,有500-1000常见字的储备,足以了。 


误区四:字多不压身,认字多语文成绩肯定好!


真相:不要为了识字而识字,识字能力≠语文成绩。


这是C妈最想聊的一个误区,很多人关心孩子识字,都把纠结点放在识字量上,认为认识的越多,阅读能力越好。不一定!


识字水平不能代表娃的阅读水平,会识字但不会阅读的娃非常常见。


有个朋友给我分享娃读题的趣事,题目是酱婶滴:



娃愣是念成了,“选-择适-当的-声母-填空”。读完一脸懵的问,妈妈,这题啥意思?


哈哈……事实上,我见过太多这样“单看每一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却读不懂一道题”的孩子了。


他们不会断句、不会看标点,甚至不知道哪俩字是一个词语。


原因就是很多人教孩子认字都是机械性的字卡、单字认,孩子只是认识、会读、但不能将字、音、物、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学以致用。


识字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更直白点说,识字只是个工具,孩子们识字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阅读。


所以,我非常反对让孩子用字卡去记忆,就是卡片上单纯只有字的那种,完全就是死记硬背。


如果用卡片,也应该是把字放在词组、句子、段落中去认,让孩子理解。



可以边认字边认词,边读字边读句子,这样才能将认字和阅读结合起来,才能逐渐从读句子过渡到读段落、读章节甚至读整本书。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阅读能力比认字能力更重要,某种程度上说,「理解基础上的读错」,甚至比「正确的读对」更重要,因为不认识的字,早晚能认识,但阅读能力却不是靠刷识字量就能拥有的。


CC最开始“正儿八经”认字读绘本时,十个能错一半,但我从不打断并指出她读错了,此时家长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允许孩子试错、尝试,耐心帮助。


阅读是个观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断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孩子自主阅读还不熟练时,选合适的书也很重要。


如果娃平日阅读习惯保持的很好,那绘本阅读中,穿插识字/阅读训练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担心正常的绘本识字分级不明确,想选择更系统、专门的分级识字方式,那选书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图大字少图画书——图少字多桥梁书——插图简写版——文字版。


▲图大字少


▲桥梁书


当然,这并不是要让大家在学龄前全部完成,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识字不是最终目的,识字+理解+阅读的方式,才能真的为小学语文、为孩子自主阅读打下最扎实的基础。


好啦,一不小心就写了5000字,关于识字就先说这么多吧,你所在的地区教育环境又如何呢?你会让孩子“裸奔”上小学吗?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