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咨询,“我女儿8个月大,乳房发育1个月多,B超显示乳腺发育,验血说甲胎蛋白偏高很多,请问这种情况会是肿瘤吗?”



临床上,AFP被视为一种肿瘤相关的蛋白,长期作为肿瘤标记物筛查相关疾病。在成人,AFP升高常见于肝细胞癌;在儿科,则有所不同,可见于多种疾病,甚至正常儿童。


儿科医生都知道,在生后的新生和婴儿早期,AFP水平会不同程度升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不同年龄多高算正常呢?什么时候考虑生理性,什么时候要警惕肿瘤呢?性早熟+AFP升高,上述8个月大的小朋友可能是肿瘤吗?哪些儿科疾病可以出现AFP升高呢?


简单粗暴版


1.甲胎蛋白(AFP)是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筛查的重要指标。


2.AFP对成年人和儿童的肿瘤筛查意义有所区别:成年人多见于肝细胞癌,儿童常见于肝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如卵黄囊瘤或胚胎瘤)和生殖细胞瘤等肿瘤。


3.儿童AFP升高,可见于肿瘤,也可以见于非肿瘤性疾病。后者主要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和某些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


4.儿童AFP水平具有年龄特异性,新生儿及小婴儿AFP可以高于正常水平,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日龄推移,足月儿下降速度较快,早产儿下降速度偏慢,且个体差异较大(附不同日龄AFP水平,建议收藏)。


5.足月新生儿AFP平均为48.3μg/ml,最高可达200μg/ml;同期早产儿平均为158μg/ml,生后5天下降一半。


6.AFP生后快速下降,足月儿在9个月至1岁时,绝大多数可下降至成年人水平。


7.AFP个体差异很大,不能单纯凭借AFP升高数值诊断疾病。


8.AFP异质体可用于区分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


目 录


什么是甲胎蛋白?


生命的不同时期AFP水平如何?


儿童AFP升高见于哪些疾病?


如何鉴别AFP升高是否为肿瘤?


案例中的小女孩会是肿瘤吗?


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种癌胚蛋白,在胚胎早期由卵黄囊(Yolk sac)的脏内胚层和胎肝(Fetal Liver)产生,含有5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70000,半衰期5-7天。


目前,其广泛作为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卵黄囊瘤以及恶性畸胎瘤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妊娠12周左右,卵黄囊退化,胎儿肝细胞成为AFP的主要来源,AFP的水平逐渐下降,足月儿至1岁时,绝大多数AFP水平可逐渐下降至成年人水平。


生命的不同时期AFP水平如何?


在妊娠过程中,最早29天即可检测到胎儿血清AFP,随后快速上升,在孕10-13周时达到高峰,胎儿AFP水平高达3000-5000μg/ml。随即缓慢下降,至胎儿35周时,下降至200-300μg/ml;足月时,胎儿AFP水平约为50μg/ml,但是个体差异大,最高可达200μg/ml。


同期早产儿的平均血清AFP平均为158μg/ml,在生后5.1天内,血清AFP即下降一半,此后快速下降。


足月儿至1岁时,绝大多数儿童体内血清AFP水平可下降至成年人水平(即验单参考值范围)。


儿童AFP升高见于哪些疾病?


成年人AFP升高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严重肝细胞炎症或破坏和肝细胞癌。



然而,儿童AFP升高则较为复杂,可见于正常儿童、肿瘤性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和遗传代谢缺陷病等,具体如下(包含大部分可导致AFP升高的儿科疾病)。


1.正常儿童:如上所述,儿童AFP水平具有年龄特异性,不同年龄AFP水平不同,尤其是生命的早期。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切值,多数在9个月-1岁下降至成年人水平。


2.肿瘤性疾病: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如卵黄囊瘤或胚胎瘤)和生殖细胞瘤(包括睾丸、卵巢和颅内生殖细胞瘤)等肿瘤性疾病。


3.遗传代谢缺陷病:先天性酪氨酸血症1型、伯-韦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和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等遗传代谢缺陷病(笔者曾见过2例伯-韦综合征并发肝母细胞瘤)。


4.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如急性肝衰竭、病毒性肝炎和胆道闭锁并发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AFP升高。


5.其他:先天性巨结肠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引起AFP升高。


可导致AFP升高的临床情况


此外,AFP还作为妊娠期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筛查的重要指标。


如何鉴别AFP升高是否为肿瘤?


AFP广泛应用于肿瘤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分期、监控复发、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价,可见于多种儿科肿瘤性疾病,但非肿瘤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儿童AFP升高。


如上所述,正常新生儿和婴儿早期的血清AFP值高于正常范围,早产儿更是远远超过正常范围。


儿童卵黄囊瘤和肝母细胞瘤常常起病于新生儿期,生殖细胞瘤也可以起病于婴儿早期,这导致AFP解读困难。当发现新生儿或早产儿AFP升高时,难以鉴别是生理性升高,还是肿瘤或其他疾病。


那么,AFP升高时如何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呢?临床上通常采用两种策略:



1.通过影像学手段排查肿瘤,包括对睾丸、卵巢、头颅和垂体等检查;


2.若无症状/体征,可随访和定期复查AFP水平,观察上升或下降趋势。


但前者可能造成过度检查、增加患儿痛苦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后者可能导致疾病诊治延误。


有研究表明,AFP并非单一成分,存在不同的异质体,即氨基酸序列相同而糖链不同的AFP,称为AFP异质体(AFP variants)。卵黄囊来源的AFP和肝脏来源的AFP不同,各种肿瘤产生的AFP也存在差异。


应用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图技术,可以将AFP区分为3种疾病类型:


(1)良性肝脏疾病型(BLD);


(2)原发性肝细胞癌型(PHC);


(3)卵黄囊瘤型(YST)。


例如,儿童肝母细胞瘤的AFP属于PHC型,而新生儿及小婴儿生理性升高属于BLD型。有研究表明,应用上述异质体分型在儿童肝癌、肝母细胞癌、良性肝脏疾病和卵黄囊瘤的诊断中,与临床或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3%。


案例中的小女孩会是肿瘤吗?


「我女儿8个月大,乳房发育1个月多,B超显示乳腺发育,验血说甲胎蛋白偏高很多,请问这种情况会是肿瘤吗?」


患儿的AFP值为102.8ng/ml,正常参考值<8.1ng/ml,是正常上限的12倍多。那么,这种情况会是肿瘤吗?


首先,我们前文提及的不同年龄儿童的AFP水平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是生后早期较高,年龄越大AFP值越低。


其次,目前研究认为儿童9个月至1岁左右,AFP应下降至正常水平,而患儿已经有8个月大了,AFP仍为正常上限的12倍多,需要警惕肿瘤的可能性。


那么,8个月大婴儿,AFP水平如何呢?


足月儿,生后181天至720天平均为8ng/ml,95%置信区间为0.8-87ng/ml;早产儿,生后181天至270天平均约为47ng/ml,95%置信区间为8-2630ng/ml。


也就是说,无论患儿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其AFP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但是,如果患儿为早产儿,95%置信区间很宽,患儿AFP水平完全可能是正常的(肿瘤AFP水平通常是非常高的,很少像患儿这么低)。


足月儿不同日龄AFP水平


早产儿不同日龄AFP水平


患儿因考虑“性早熟”而检查AFP水平,那性早熟与AFP关系如何呢?


婴儿乳房增大,特别是女婴,多数并非性早熟,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微小青春期是由于受到母体激素的影响,生后需要完成宫内母体激素影响向自主激素节律建立的转变,是婴儿体内性激素水平短时间激增的结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女婴出现乳房发育都是微小青春期。本案例女婴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且已8个月了,AFP仍明显升高,需要评估是否可能和肿瘤相关。


通常来说,AFP阳性,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性,为卵黄囊可能性大;AFP阳性,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为生殖细胞瘤可能性大,包括卵巢生殖细胞瘤和颅内生殖细胞瘤。


患儿AFP阳性,出现「性早熟」,为生殖细胞瘤或下丘脑异构瘤可能性大。但是,为何患儿AFP阳性,而HCG水平阴性呢?


正常情况下,HCG分泌具有一定节律性,即不同时间血液HCG水平不同,某个时刻的HCG水平不能代表体内HCG的平均水平。


当肿瘤发生时,肿瘤细胞分泌的HCG可能不具有节律性,而表现为持续高水平表达,因此非妊娠个体出现HCG升高需要鉴别肿瘤的可能性。但在肿瘤早期,HCG可能升高不明显。


那么,如何鉴别患儿是否为肿瘤呢?


首先,应先检查肝功能,排除肝脏源性AFP升高;


其次,在首次检查后一周,再次复查AFP水平,如果较前升高速度较快,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可能性;


再次,可以直接检测AFP异质体,区分AFP的来源,鉴别良恶性;


另外,需要评估发育进程,例如,骨龄若明显超前或较短时间内出现月经来潮,则说明进展较快,则应考虑肿瘤而不是微小青春期;


最后,若仍不能除外肿瘤,导致性早熟伴AFP升高者,常见为生殖细胞瘤或下丘脑异构瘤,需要行子宫卵巢B超和头颅及垂体MR检查。


总的来说,患儿是肿瘤的可能性不高,但是鉴于肿瘤对身体的危害性,谨慎起见需要评估和随访。


- 参考文献 -


1.黄一晋,王焕民.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儿童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5):395-398

2.李想,王珊.儿童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国际儿科杂志,2010,37(4):372-374

4.Xiaxin Li,et al.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Alpha-Fetoprotein.Pediatr Blood Cancer 2009;52:403–405

5.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 2011;96:141–147.

7.Blohm ME, et al. Pediatr Hematol Oncol. 1998. PMID: 9592840

6.up to date,2020,甲胎蛋白相关疾病的章节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