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位小学校长,家有一个小学生,自然忍不住讨教一二。


中班开始尤其是大班之后,很多幼儿园就开始提前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了。


不少幼儿园家长留言,担心娃正式上学后跟不上,幼儿园阶段该让娃学点啥?


还有不少小学生家长留言,娃上一年级了各种不适应,家长做点啥能让他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就这类妈妈们最焦虑的问题,我请教了校长,校长的回复是:


对幼儿园的家长来说,比教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好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家长来说,比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上学这件事。



这句话听起来特别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是吧?


但是听完校长的解读,结合CC这段时间的表现,却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于第一点: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年级课堂内的知识较浅,很多鸡娃父母都会给孩子单独加点鸡饲料。


CC是非常喜欢数学的孩子,所以,课堂之外,我随便给她准备了两套奥数拓展练习。



每周合计,也就是1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平均到每天大概15分钟。


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试,毕竟鸡娃这事儿,我没有那么鸡血。


让我意外的是,CC特别喜欢做里面的题,每次都做到停不下来,做完还问,“还有题吗?”


有些一看就简单的,我就想着,别浪费时间了,跳过吧,她不肯,也要做。


有些一看就难的,我说过段时间再做,跳过吧,她也不肯,偏要试试。


每次做题还抑制不住表达自己的喜爱:我最喜欢数学了,因为做数学题会让我们的大脑思考。


若论数学知识储备,CC真的算不上多,之前我也写过:


闺蜜家的同龄娃数学都学到100以内的进位加法,CC还在学20以内的加减法。


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正式上学后如此喜欢数学。



回想,应当与我们学前启蒙「轻死记硬背公式,重数学思维培养」有关,潜移默化地,她就喜欢上了动脑筋解题这件事。


再说语文,一年级的语文,主要还是拼音、识字,我也说过,CC认字我之前一直很佛系,感觉耽误她不少。


但上了一年级,当识字正式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之后,她便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完全不满足于每天课上学的几个字,变成了见字就认、不认识就问。


我之前还吐槽她总喜欢我们读绘本给她听、不喜欢自己读。


现在则是特别强烈的要自己认字读书,拿出一本,她要来主导,小手认真的指着读,我们在旁边辅助,不认识的字告诉她即可。



有些模棱两可、她有可能知道却记不准的,你立马提醒她还急,嫌我们说早了,说明明自己再想一会儿就可以想起来的。


每每独立读完一本,都得瑟到起飞。满屋子跑着欢呼“我又自己读了整整一本书!”(当然,现阶段她读的,还是相对简单的桥梁书。)


回想,还是与学前大量的阅读有关,本身就爱阅读的孩子,接过认字这根可以助力自主阅读的拐杖,是迟早的事!最近玩的识字app和上学后老师的正式教导,不过是最后那层窗户纸。


我这才隐约明白,这或许就是校长说的兴趣大于知识。


学前我们没有填鸭给她过多的知识,但是成功的保护了她的学习兴趣。


说实话,我对CC上小学后的学习状态是意料之外的满意,尽管考试成绩不是传统标准的双百好学生。(顺便吐个槽,当过小学老师的CC姥姥曾说,CC是小学阶段很难考双百的娃,因为不是那种踏实孩子,太马虎。)


学习这件事,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它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灌输。


靠家长push,孩子会烦、家长会累,更可怕的是,一旦你推不动了,比如高年级知识点超纲你的认知,那么,孩子也就可能停滞了。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内驱力!


所以,抢跑真的不重要。多会几道计算、多认几个汉字,远不如给孩子埋下学习的乐趣和兴趣重要。


作为学习生涯的基础,小学阶段确实重要,但知识灌输容易,兴趣与习惯养成难得。



关于第二点:比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爱上上学。


辅导作业的坑有多深,江湖传言:没有被辅导作业伤过的老母亲都不配谈人生!


咱们就说最简单的,放学第一件事要不要写作业?


校长说,没必要!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现在CC的学习习惯,先做完该做的事(作业),再做想做的事(玩)。


很多妈妈说特别认同,也一定要督促娃让他这样。


C妈想跟你说的是,千万不要!


不是不让你这样做,而是不要盲目这样做。



我们家这个状态,是我们带着CC反复试验后,她自己选择的认为最佳方式。


划重点,这是她自己权衡的结果!不是我们要求的!(当然,我们有鼓励)


我举个例子言明区别吧:


我认识一位妈妈,也十分认同孩子应该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


从孩子开始有作业后,第一项新规定就是回家先写作业,不写完作业,不准出门。


可孩子有时候碰上喜欢的小朋友,就是想先在楼下玩一会儿再回家写作业。


也会被妈妈严厉带回家,孩子敢怒不敢言,但心不甘情不愿,自然拖拖拉拉,正常20分钟的作业,拖到1小时,终于完成赶紧下楼玩,结果小伙伴们都回家了,还玩个啥?


妈妈却说,正是如此,他才能给明白,下次得做快点,才能早点下楼玩呀。


养孩子,不能理想主义。


不是你下个令——「做完作业、才能下楼玩」,为了玩,孩子就会快!


如果「因为所以」那么好用,天下怕是没有难管的孩子了。


孩子理智分析的能力没有那么强,如果本身抵触这件事,那么情绪脑会直接操控他,他不会理智的去分析和权衡,长此以往,还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我就不去玩了咋滴?作业我也不写了,你还能咋着?


这样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误导孩子把「玩跟写作业」放在了对立面,误感觉干完了苦的,才能享受甜的,这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做作业这件事。



还记得校长的话吗?——让孩子爱上上学,视作业为天敌的孩子,怎么可能爱上上学?


当然,我们是可以有倾向性的鼓励的。


比如CC最开始,放学也不是就想写作业的。


她也想先玩,我们便试了几次,比如,约定先玩会儿动力沙,玩完写作业。


但事实,跟你想的一样,永远玩不够,作业一拖再拖。


试过几次我给她总结:你看你本来只想玩会儿动力沙就去写作业,但是玩到一半又玩起过家家,过家家眼看要结束,看见DD吃水果又吃起了水果,你是准备要做一个说话不算话,让大人不愿相信你的孩子吗?


CC也苦恼:妈妈我没想说话不算话,我本来是准备玩完动力沙就写作业,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一玩过家家就又不想写了,最后搞的我也不开心,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你也不开心,你严肃的催我好几次。


后来,她又试过几次先写作业再玩,就发现作业也很快能完成,玩起来也特自在。她跟大人也都心情舒畅。



我继续跟她分析: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作业是必须完成且可以量化的,你必须要写,但就那么多,写完就是结束了。但是玩是不可量化的,没有结束一说。所以,如果你把可以量化的先完成了,不可量化的就随意啦。



如果你一直随意的玩,就老有一个必须完成但尚未完成的锅背在身上,自然就玩不痛快!


可量化这件事,让她很有盼头,做起作业来就很主动、很起劲。


提起学东西、去学校,主旋律一定要是:上学是愉快的!!!


早上出门去学校是愉快的,晚上回家写作业也是愉快的!


(至于写作业的过程如何做到愉快,这坑可就大了,我先挖着,哈哈……)



C妈说


说实话,我对CC小学阶段的考试成绩很佛系。因为小学的知识点放在整个人生长河里,太微不足道了,成年后回看,就算是小学天天考倒数的同学,最终也都顺利地掌握了那些基本的识字、运算,所以,何必操之过急呢?


但是,小学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所需的知识,而是它奠定了孩子今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基调。


这个阶段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


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始于兴趣,忠于习惯。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