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了娃,宝宝的粑粑就成为了妈妈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拉的多?拉的少?黄色?绿色?红色?太稀了?太硬了?


打开妈妈群,每天都能见到粑粑图……


其中问的最多的就是:我家宝宝没拉粑粑怎么办?


是没吃饱?还是攒肚或者便秘呢?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确实难以区分到底是哪一种情况。


我们分别来聊一聊吧。(本文只讨论母乳喂养的宝宝)



摄入不足型


在判断“没吃饱”不拉粑粑之前先看看吃饱了的宝宝粑粑应该是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出生开始,宝宝在24小时内排出至少1次黑色粘稠状胎便。


第二天及第三天每天2-3次并逐渐转为墨绿色或黄绿色的过渡便。


胎便通常在三天左右排完。第四天左右变为正常的稀糊状,芥末黄色,通常没有气味。


第二周到第六周左右宝宝每天至少有3个“OK份量”(拇指和食指圈起来的大小)的粑粑,甚至有时候会在每次喂奶后都拉粑粑。



当然,每个宝宝的宝宝的粑粑差别很大,甚至同一个宝宝每一次的粑粑都不太一样,有可能是绿色或卡其色、棕色,可能包含奶瓣或粘液,可能会有酸奶、奶酪的味道,这些都很正常。



你可以配合以下情况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增重

宝宝到两周大的时候会回升到出生体重,其后平均每天增重约30克,你宝宝可能会增重多些或者少些。


尿布

第一个月左右,(大便)每天至少看到三片OK尿布(拇指和食指圈起来的大小)


乳房

乳头感觉舒服,一分钟之内(通常更快)乳汁就会释放,通常情况下,喂奶结束后乳房明显变软。



吃奶表现

宝宝开始吃奶时眼睛睁开,缓慢的吮吸(大约一秒一次)并伴随着阶段性停顿,吃奶一般在半小时之内结束。


两次吃奶之间的性情

在吃奶结束时渐渐入睡(或是在再次吃奶前有一阵子很满足)手松开下垂,大多数时候表情放松。


本段资料来源于国际母乳会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


1、24小时后仍没有排出胎便。

2、出生4-5天后宝宝排出的仍然是黑色胎便。

3、出生前6周的宝宝几天不拉粑粑。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有可能是宝宝摄入不足,如排除病理性的原因需要额外增加宝宝的摄入。


但这并不代表妈妈母乳不足需要立刻添加配方奶,大部分情况下通过调整妈妈和宝宝的哺乳姿势、改善宝宝的吮吸方式、增加哺乳次数等方式都可以增加宝宝的摄入。


你可以寻求当地的母乳喂养门诊的医生IBCLC哺乳指导的帮助。



当需要给宝宝额外补充摄入时,给宝宝补充摄入的优先级别为:


1、优先补充妈妈挤出的母乳,可以用喂杯、勺子、手指喂奶(喂管)、或SNS(乳旁加奶器)等方式进行补充,奶瓶喂养注意正确的瓶喂姿势;正确的瓶喂姿势

2、补充母乳库捐赠的母乳;

3、补充医院提供的液态配方奶(水奶);

4、补充配方奶。


“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几天一次大便”也就是常说的“攒肚”对于6-8周之后的宝宝可能是正常的,但对于6周以内的宝宝需要密切关注,具体评估。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