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清洁就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大项目。假如能活到80岁,只算一周一次洗澡,那这辈子要洗澡4000多次,如果频率稍微多一点,那可能就要数以万次记了。


还是初生小宝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甚至一个手掌就可以护好宝宝周全,但是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活动范围增加,自我意识觉醒,再给宝宝洗澡可是难坏了一众父母。


相信有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深有体会:本来开开心心的水疗SPA时间,如果遇到水温不适或者水进到不舒服的位置,甚至沐浴乳或者洗发水刺激眼耳口鼻,会让宝宝迅速进入到“小宇宙爆炸”状态。水温可以调整,沐浴乳可以选择,眼和嘴里都可以清水清洁,但是耳朵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那宝宝洗澡时耳朵进水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何发现耳朵进水?直观的就是亲眼看到,伴随进水之后孩子哭闹烦躁不愿意继续配合,就可以了解;有些粗心的家长可能是在孩子不停的抓耳或者有水从耳朵里流出,才反应过来可能是进水了,所以多多留意观察很重要。


其次,安抚宝宝情绪,耳朵进水是并不是疼痛,而是不适,孩子不能清楚表达,所以给与足够的情感支持,暂时脱离环境。


再次,侧头侧身,如果是刚刚进入水,可借助重力让水自动流出,但是小宝宝的耳道十分狭窄,耳廓的存水甚至还没清除,切勿大幅度搬晃孩子,反而让水更进一步。


最后,取可吸水的细棉签,确定棉棒头部不会脱落,在固定好孩子头部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吸水处理


并不是进水后一定会感染或不适,所以,如果孩子并没有十分不适的表现,完全可以忽略上述步骤。也不要尝试掏取耵聍,那是耳朵自我保护的一种途径。如果非常不幸引发了感染或者其他损害,还是请医生帮忙进行清洁清洗耳道。


为什么耳朵不能进水?


耳朵是一个特殊的器官,是接收外界信号传递到颅内进行转导的重要通道,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外耳有我们熟悉的耳廓和外耳道构成,外耳道直通鼓膜,但有骨性狭部及含分泌腺的软骨部,软骨部皮肤薄,附着连接紧密,血管及淋巴系统丰富,神经分布密集。



正是这样温暖潮湿的特殊结构,导致耳朵易进水却不好清理的现状,而进入耳朵的非洁净水,又容易引发感染,密集的血管、淋巴和神经,使得这里的疼痛传感异常灵敏。外耳与中耳仅一层薄薄的鼓膜间隔,很容易给病菌(尤其是真菌)提供安乐窝,再深入侵犯就是颅脑了,然而小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尚未建立皮肤表面的微生态平衡,相较于成人来说,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还是挺高的。所以耳朵最好不要进水!


宝宝洗澡时可以怎么防进水?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问题是既然耳朵进水这么危险,那怎么防止呢?


初生的宝宝要正确的洗澡姿势,颜面及头部尽量不要选择水直接冲淋,可以大手掌扶住后脑,拇指及中指分别捏住耳朵,再进行清洁;


稍大的宝宝根本没办法控制头部及耳朵,可以适当选择耳塞,洗澡时专注宝宝的注意力,单侧进行头面部清洁,半立位甚至俯卧位,进耳的风险就大大减低,切记一着急“胡子眉毛一把抓”;


如果是已经可以稳坐的宝宝,耳朵进水的风险就要小多了,除非直接冲淋浴或者实在玩的太开心。


说这么多只是希望下次爸爸妈妈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会手忙脚乱,洗澡是一件身心有益的事情,每一次小心的呵护,都会是爱的传递。


参考文献:

1.耳的解剖与生理,喻京生,《五官科护理学》2016.155

2.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王伟,《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2019.29

3.邵琼, 钟水军, 臧军. 婴幼儿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谱分析及其临床疗效评估[J]. 浙江临床医学, 2021, 第23卷(3):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