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早上起来说喉咙疼,我就知道,感冒又要来了!”后台常有宝妈这么吐槽。确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感冒前总爱先跟喉咙“过不去”——咽口水像吞刀片,说话都带沙哑的“磁性”,紧接着鼻塞、咳嗽就全找上门。
其实喉咙痛不是感冒的“后遗症”,反而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为啥感冒总从喉咙痛开始?关键的4个办法,帮你在疼的时候就把病“压下去”。

01
喉咙为啥总当“排头兵”?
咱们的喉咙就像呼吸道的“大门”,鼻腔吸进来的空气、吃进去的食物,都得从这里过。而喉咙深处的“咽喉黏膜”,就是守护大门的“卫兵”。
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不是新冠那种哦,是普通感冒型)。这些病毒一进入人体,首先就会攻击咽喉黏膜——因为这里的黏膜细胞比较娇嫩,而且血管丰富,病毒很容易扎根繁殖。
黏膜被攻击后,身体会派白细胞来“打仗”,一来二去就引发了炎症,喉咙就开始又肿又痛。这时候如果不管不顾,病毒就会顺着呼吸道往下跑,鼻塞、咳嗽、发烧这些症状自然就跟上了。所以,喉咙痛的时候正是“狙击”感冒的黄金期!
02
4个核心办法,一疼就用!
温凉漱口+湿润喉咙,快速缓解不适
喉咙痛的时候,黏膜又干又肿,最需要的就是“补水保湿”。这里说的补水不是猛灌水,而是有技巧地润喉。
大人和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温凉的淡盐水漱口——半杯温水加小半勺盐,搅拌融化后含在嘴里,头微微后仰,让盐水接触到咽喉部位,含30秒再吐掉,每天3-4次。盐水能减轻黏膜炎症,还能冲走部分病毒。
如果孩子不接受盐水,用温凉的蜂蜜水(1岁以上才能喝)或柠檬水漱口也可以。另外要多喝温凉的水,别喝太烫的,不然会刺激发炎的黏膜,反而加重疼痛。家里有加湿器的话,把湿度调到40%-60%,保持空气湿润,喉咙也会舒服很多。

吃对食物“养”喉咙,避开3类“火上浇油”的东西
喉咙痛时,饮食要“温和不刺激”。推荐吃点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小米粥、蒸蛋羹、梨汤、银耳羹,既能补水又能减少对喉咙的摩擦。
特别推荐吃点梨或煮梨水,梨含有的水分和果胶能滋润黏膜;还有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但要选熟一点的,太酸的会刺激喉咙。
重点避开这3类食物:辛辣的(辣椒、生姜、大蒜生品)、油炸的(炸鸡、薯条)、过烫的(刚出锅的汤面、热粥),这些都会加重黏膜损伤,让疼痛更厉害。
同时,还要注意避开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发炎的咽喉黏膜,加重疼痛和炎症,延缓恢复速度。
合理用“非药”方法,减轻炎症不滥用抗生素
很多人喉咙一疼就想喝消炎药,其实普通感冒引起的喉咙痛是病毒导致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吃了也没用还伤肠胃。
可以用点“物理消炎”的办法:大人可以含无薄荷成分的润喉糖,孩子可以用儿童专用的润喉糖。
如果疼痛实在影响吃饭睡觉,大人和6岁以上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既能止痛又能退烧,一举两得。

保证休息+少用嗓,给身体“反击”的时间
喉咙痛的时候,声带和咽喉黏膜都在“发炎”,这时候再大喊大叫、长时间说话,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尽量少说话,别大声哭闹或喊叫。
另外,睡眠不足会让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更容易“趁虚而入”。建议晚上10点前睡觉,保证7-8小时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对抗病毒。如果白天觉得累,也可以小睡20-30分钟,恢复体力。
如果用了上面的方法,喉咙痛还是没缓解,甚至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一是伴有反复发烧(38.5℃以上)超过3天;
二是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三是喉咙里有疱疹或者白色脓点;
四是孩子吞咽困难,甚至拒绝喝水,容易导致脱水。
其实喉咙痛就像身体的“警报器”,只要我们及时回应、用对方法,很多时候真的能把感冒“掐灭”在萌芽状态。下次再遇到喉咙痛,别慌,试试这几个办法,帮你和娃轻松过关~
*本文撰稿人:静待花开
参考资料:
1、https://m.dayi.org.cn/disease/1161551?from=jrtt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