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紧急发布通告称,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喜炎平注射液、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花注射液发生多例不良反应,要求所有医疗机构立即停止使用涉事批次产品,并责令企业召回问题批号产品。




令人震惊的是:出事的喜炎平注射液,常被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流感等儿童常见病。


就连我国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都推荐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



然而,使用范围广,并不代表这种药安全: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的数据,2005年至2012年间,上报的喜炎平不良反应事件就有9633例,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2011年,有关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告共有1476例,其中严重病例49例,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较多,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2年6月专门针对喜炎平作出了药品不良反应通报。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药监局要求下架的只是涉事批次的产品,那其他批次的喜炎平注射液是否就安全呢?如果医生给宝宝开出的药品清单中有喜炎平或者其他中药注射液,我们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豆苗妈特意请教了卓正医疗儿科医生姚跃。



姚医生的态度非常明确:不要给宝宝使用包括喜炎平在内的任何中药注射剂!


原因如下:


成分复杂,难以保证安全性

01


我们知道,口服和注射是两种较常见的用药方式。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身体内,有害的物质常常不被吸收,可直接经肠道排出体外。


但是,注射的药物会直接进入血液,很可能被组织吸收或直接引发机体反应。所以,比起口服,注射药物存在的风险会大很多。


因此,对于注射药物,必须要求其成分清晰、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




来看看中药注射剂里包含哪些成分:


以清热解毒注射剂为例,处方成分为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共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其中很多成份是未知的,注射到体内可能成为热原或过敏原。


另外,这些成分在配制、放置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杂质、不溶性微粒,再加上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不足,其安全性实在难以保证,这也是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出的原因。



有效性不明

02


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已有70年的应用历史,但它的疗效却一直缺乏高质量研究数据的支持。


某些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疾病痊愈的案例,也无法证明是中药注射剂起了作用。例如以下几种情况,病人的痊愈可能与使用中药注射剂并无太大关联:

Ø 与西药同时使用

Ø 疾病本身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使不用药,也可以自愈

Ø 安慰剂效应



既然中药注射剂的疗效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又存在较高的药物风险,我们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去尝试呢?



不良反应事件频发

03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是严重不良反应“重灾区”


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比为5.3%。


监测网收到的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均为中药注射剂,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



此外,国家药监局2012年共发布了10次信息通报,其中5次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可以见到中药注射剂的身影,它们分别是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


面对这么多不良反应事件,你还敢给孩子使用中药注射剂吗?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计委开始通过各种政策,不断收紧现有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范围,并注销了部分中药注射液的批号。


尽管这次召回的只是喜炎平注射液,但如果下次您带孩子去看病时,发现医生开出的药品清单中包含中药注射剂,一定要委婉地拒绝。毕竟事关宝宝健康,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