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对孩子发火是什么时候?


上个月?上个星期?还是就在刚才?


别不好意思!大家都一样!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今天我又没忍住,对着宝宝发了一大通脾气,现在想想,好后悔。我真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能孜孜不倦、心平气和去教导孩子的妈妈,从不发火,令人佩服。


育儿书上也总是以“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会造成身心伤害”为由劝诫家长们不要对大动肝火。


但,这并不是说好妈妈就不能发脾气。



事实证明,即便你每天默念一百遍:“最伟大的教育就是妈妈情绪平和。”但你依旧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吼娃!


为什么?


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如果你硬逼着自己,压抑怒火的同时还要凹出慈祥老母亲的姿态,恐怕只能活活憋出内伤。


即使,忍住了没吼出来,它们也常常化为:难看的脸色、不耐烦的语气、和一天的丧!


这是冷暴力。对孩子伤害一样不小。


“想做个好妈妈,就真的不能跟孩子发脾气么?”


当然不是。


发脾气是有目的和方法的。



适当的发脾气

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错的


有一次,我跟孩子他爸在客厅里聊天,孩子自己在卧室里玩。


过了一会,我去卧室里一看:床上、柜子上,到处都是水。原来,他自己一个人拿着水枪在卧室里玩打水仗的游戏呢。


我耐着性子告诉他:不可以在房间里玩水枪,如果床湿了,晚上就没地方睡觉了。


没想到他转身出了卧室,又跑到客厅里去喷水。我看着一屋子的水,觉得是该发脾气,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触碰到底线了。


我非常非常严厉的吼了他一顿:“你这样做让妈妈现在非常生气!水枪我要没收!”然后没收了他的水枪。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大闹,非要我把水枪还给他,要不然就不起来。我没有理会他,等他哭完。



我们以为要对孩子耐心、心平气和就是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其实这是个误区。


适当“发火”,既可以抒发我们的坏情绪,又可以及时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例如,小朋友懵懵懂懂过马路时也在疯闹。眼看着车就要来了,我们就要用尽洪荒之力大吼:“站住!安静!”


让孩子知道在马路边疯闹是绝对绝对绝对不可以的事情。


该发脾气的时候,绝不犹豫!千万别纵容,这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和底线。


如果一味地遵守“育儿鸡汤”,绝不朝孩子发脾气,一味地宽容谅解,孩子可能永远意识不到底线和边界的存在。


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适当的发脾气是非常有必要的。



“会”发脾气的妈妈

才是好妈妈


“你怎么这么笨”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

“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情绪爆发而脱口说出这些具有“攻击性”的话语,这其实是在给孩子“贴标签”,判定孩子的人格。


比起大吼大叫,乱贴标签才是真正的伤害。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孩子很容易就变成了父母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


这些“发脾气”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应该讲述事实,提出解决办法, 而不是去攻击孩子的品格和自尊心,更不应该迁怒于孩子。


比如当孩子做得很过分,可以结合事实加上自己的情绪,再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共情法

01



“看到你乱丢玩具,我很生气,玩具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乱丢,下一次想玩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对吗?”


“你没有经过妈妈的允许,就拿了妈妈的口红还弄坏了,这样我会很伤心很生气,因为妈妈明天不能美美的去上班了。如果妈妈把你的玩具弄坏了,你是不是也很生气?很伤心?”



正向引导

02



当孩子一直打扰你休息时,你可以发完了火之后,说:


“妈妈需要一个人在房间睡会儿觉。你在门外面帮妈妈守护,千万不要让任何人进来打扰,但只有你可以进来1次。这非常非常重要。好吗?”


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守护妈妈了,感受到了你的需要。就不会用在你肚子上蹦蹦跳跳这种方式来刷存在感了。



不要骂孩子“蠢”,告诉他“你这样做很危险”。


不要说“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告诉他“你这样妈妈很难过”。


不要说“你这孩子太小气了”,告诉他“我期待可以和你分享”。


......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把情绪释放出来,也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引导正确的话,错误很快就能改正。


“聪明的发火”,孩子会欣然接受。因为无关人格。



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


都说“为母则刚”,成为妈妈,似乎意味着应该理所应当的理解和包容一切。


然而你可能经历了:


一天工作上的烦心事,回到家渴望能休息一会儿却没有机会。渴望有一个情绪的出口,但是理智又告诉自己,你得做一个模范式的好妈妈:温和、耐心。矛盾的是,你知道自己做!不!到!


很多时候,我们倾尽心力为孩子付出一切,可是所有的牺牲却好像没人看得见,也换不来关爱和感激,所以内心压抑了许多委屈和不忿。


如果这时候孩子又来“挑衅”,那么压抑许久的这些情绪就会像海啸般铺天盖地喷涌而出,


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与其让自己陷入“发脾气-自责-又发脾气”的无限循环中,不如放松下来,坦然面对: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



与其一直委屈自己做一个“从来不发火的妈妈”,不如学会“聪明的”发火。


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让我们身体里同时并存的“妈妈”和“自己”这两个角色,坦诚相对,握手言和。



其实,做父母的哪个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对孩子发完脾气后,我们往往会比孩子更难受。你不必苛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妈妈”,永远笑容可掬,温柔似水。但也绝不能让情绪失控,举止不雅成为常态。总之,为了您和娃的身心健康,请科学“吼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