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公众场合里遇到一些带着孩子插队、违反秩序的家长。难道带着孩子就可以不守秩序?孩子还小,就不用懂道理、讲规则?让人讨厌的“熊孩子”就是这么带出来的。


别让溺爱破坏了孩子的耐心


现在很多家长都说自家孩子是急性子,一部分孩子确实天生比较心急,但很多都和后天的家庭养育有关。一些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这辈人,他们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可对宝宝而言,大人们经常对他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的头脑中会逐渐形成“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的思维定式。


所以,“冲奶慢一点就哭”“要什么没有马上给宝宝就耍赖皮”等都是因为宝宝觉得想要的东西没有立刻拿到手、吃到嘴,然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的。这样的溺爱会破坏宝宝的耐心,让他变得越来越贪心,甚至任性无理。                                                      


孩子需要接受“延迟满足”的训练了


家长看到孩子有需求或者寻求帮助的时候立马满足,生怕让孩子受委屈,这是“即时满足”。相反,家长不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用安慰、鼓励、支持的语言或方法让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小会儿,就是“延迟满足”。


1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急,如果你发现一旦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的时候他就大哭大闹,一小会儿也等不了,就可以考虑让他开始“延迟满足”的训练了。


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我们之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等一等”,就是要让他们把有期限的等待看成是很自然的事情,知道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最终将会得到自己所期盼的东西。有时候,因为孩子心中有了一份小小的期盼,迟到的收获反而更能让孩子欣喜若狂。


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需要等待,需要忍耐。未来的路还很长,妈妈可以陪宝宝一起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