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偷东西”,绝对是很多家庭教育的“高压线”。咱小时候要是被长辈发现偷钱偷东西,那可是天都要塌了大事。


长辈们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好人”,小时候我们犯错误轻则面壁、重则打骂。


作为新时代的妈妈and过来人,咱更明白维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这可就头疼了——怎样能既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又顺利解决“偷东西”这件事呢?



这事还真得从头捋捋:如果是个两岁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大家只会觉得他不懂事;但虽然很多五六岁的孩子,即使日常生活中能够区分“好的、坏的”、“你的、我的”。


可一旦遇到喜欢的东西,这点模糊的是非概念和物权意识,还不能产生足够的自制力抑制住他“想要”的需求。


还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为了获得关注,比如他们也许并不懂“钱是别人家的,不可以拿”;或者只想和好朋友分享快乐而忽视了书不是她的。


当孩子渴望获得小伙伴的认同的时候,也可能通过拥有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成为社交核心,或者干脆把这种“别人都不敢”的挑战,当做吸引小伙伴注意力的方式。


在逛超市时候还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为了哄孩子,顺手掐个葡萄拿个枣;或者对孩子抓了颗散装糖果视而不见。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居然偷偷把超市的东西装进了自己口袋,可要及时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无意中做了“坏榜样”





无论哪种情况,当我们发现孩子居然偷东西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平静的问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问缘由)


之后你要告诉他,这么做是错的(明是非),无论是在家或外面,谁都不喜欢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孩子。比如他拿了隔壁妹妹的玩具,她会因为丢心爱的玩具伤心生气,不再和他做朋友;


明确告知不可以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立规矩)。他想要什么东西,要先询问物品的主人。即使在家里,想玩妈妈的镜子或者爸爸的手机,也要经过同意;


已经拿回家的东西,要带他亲自送回或作出补偿(正视错误)。虽然这件事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但是你可以告诉他妈妈会和他一起来解决;


(正向思维)如果很想要某样东西,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一起来想办法,比如可以用每个月一次买玩具的机会来换、或者用买零食的零花钱来支付;


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物品的贵贱而态度有所区别、或者反复强调“这个很贵”,重要的是孩子对这种行为的有正确的认知;也不要因为这件事过分嘲笑、训斥孩子,只要他能认识到这件事的不好,就会懂得羞愧。



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良知”萌发期,他们会对是非格外敏感,但又因为自制力的不足会犯下一些错误。


问题是大还是小,之后往什么方向发展,其实还看家长们是否足够理性和镇定。一些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许并没有什么。你的大动干戈,会吓坏孩子,并且,没有什么luan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