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日本宣布大规模召回一款池田模范堂旗下的“面包超人儿童感冒糖浆”,共计约775万瓶。



系列产品共有4种,分别有草莓、蜜桃等口味,因为糖浆包装可爱,味道可口,在日本本土和海外市场都非常受欢迎。


 (来自日本池田模范堂的“面包超人”)


蓝色主打止咳化痰

红色、粉色主打感冒综合症状

绿色主打流鼻涕鼻炎


而且是非处方药,随手就能在药妆店买到,是很多妈妈日本海淘的必买系列。


召回原因:




产品在出厂前,没有完成全部质检工序,在中间环节上有疏漏。


召回对象:




保质期在今年10月到2023年7月之间的所有产品。



目前在东京市内的多家药妆店,这款产品基本都已下架了。但国内的一些电商平台仍有销售,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核对产品保质期



“超人糖浆”不“超人”

其中一款含禁用成分


根据药瓶外包装上的图案,妈妈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面包超人”。但其实这四款“超人”并无超人之处,并且其中一款“面包超人”里可能含有禁用成分


以蓝色“面包超人”为例



所含成分里,竟然有“可待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曾在2016年年底,发布了一份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指出:


“12岁以下儿童禁用”;“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本品”。

Tips:大家可以自行在网站下载附件查看具体条款。


而剩下几个成分,都是常见的缓解咳嗽、咳痰等治疗呼吸道症状的药物。


消旋盐酸甲基麻黄碱:减轻鼻腔粘膜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扩张支气管(止咳平喘);


愈创木酚甘油醚:常用的化痰药物,能够稀释痰液;


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缓解流鼻涕;


天竺子流浸膏:主打镇咳。


这么多成分看不懂?一句话总结:


蓝色的面包超人主要针对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流涕、鼻塞;是复方成分并且含有中枢镇咳药物,作为非处方药物,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你家孩子12岁以下,那么安全起见,最好不要用了!



再看红色“面包超人”



醋氨酚:可以退热;

麻黄碱:可以止咳;

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可以缓解鼻部症状。


红色的虽然不含“可待因”,但是多了一个“醋氨酚”,其实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妈妈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


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冀连梅,针对此事在新浪微博发言说:


即便质检工序没有疏漏,也不推荐家长们给6岁以下孩子服用此类药品,因为成分太多,当和其他药物同时吃时,容易导致相同成分被重复服用而过量中毒。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发烧正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同时家长又给孩子吃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面包超人”,就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中毒



最后说说绿色“面包超人”



外包装上写了大大的“鼻炎”二字,所以很多麻麻认为它是治疗鼻炎的。再看看它的成分:


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药物

麻黄碱:减充血剂

甘草提取物:治疗咳嗽


分析下来,绿色面包超人治疗的应该是急性鼻炎(感冒引起的鼻部症状)。


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作为第一代抗过敏药,其安全性不明确,不适合儿童使用,更不能长期吃


家长们千万不要长期给过敏性鼻炎宝宝服用


看完以上分析,是不是跟我一样,心有余悸!?


孩子生病,家长着急,心情非常理解,只要别人说有效果的药,都愿意去尝试。但自己海淘药物还是要慎之又慎,很多家长连成分都不了解,就盲目跟风,这样并不可取。



9大儿童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1.没病吃药预防(如吃板蓝根预防感冒)

2.迷信中药/中成药无毒无副作用

3.滥用或拒绝抗生素

4.认为同时吃多种药好得快

5.不看药物成分

6.给儿童服用大人的药物

7.搞混药名和剂量

8.给孩子随意吃保健品

9.认为海淘货一定比国货好



孩子生病用药,记住这4点



不要给孩子自行用药

01



即便是常见的感冒咳嗽,可能每一次引发的原因都不一样,孩子的身体情况也不一样。自行用药很可能会贻误病情。


原本是小小的感冒,就可能因为用药不对,拖成了肺炎。有些看起来像感冒,却因为自行“诊断”导致病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害了孩子。



不要求医生给孩子开你指定的药

02



常常见到诊室里家长跟医生说:


医生,麻烦你给我开××药,上次孩子吃的效果挺好的。


估计医生听到这种话只能在心里苦笑吧。


当孩子生病时,医生和家长各有分工。家长负责记录病情发展,观察病情,汇报给医生,医生负责根据病情给出治疗方案,家长遵医嘱给孩子用药,护理,再反馈。医生跟进。


当医生开药之后,如果有疑问,可以当面提出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不自行给孩子减药量、减疗程

04



常常听见家长私底下互相抱怨:


孩子感个冒,给我们开了四五盒药。这不是明摆着多开药,想赚提成么。


然后就给孩子“删了”几个药。


有时候看见孩子“好了”,觉得是药三分毒。停了。


不遵照医生给的医疗方案,很可能会贻误病情。比如抗生素,如果不按照医生的医嘱吃,擅自停了,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得不偿失。



不盲目给孩子换医生、转院

04



这个医院看了两天,发现没好,于是换个专家号看,吃了两天药,还是没好,又换个医院看,结果好了。


“嗯,这个医院看病好,以后就来这。”


如此来回折腾,自己累孩子也累。


其实这完全是个误解。有些疾病可能是自限性的,一般3~7天通过自身抵抗力就会痊愈。有些疾病乱改治疗方案的话,可能会让病情恶化。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面对孩子生病,家长一定要冷静和理智。


孩子生病,需要一个过程去恢复。“有病看医生、遵医嘱吃药、定期复诊”看起来是多么老套的话,但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育儿要科学,让我们一起进步。


参考资料:

1、新闻来源:央视财经(cctvyscj)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7010416500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