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快5岁的时候,我爸来住了两个月,小孩吃饭的好习惯就全毁了。


以前年糕既不挑食、也不会边吃边玩,更别说还要人喂饭。结果我爸一来,他不但吃一口就要跑出去玩一圈,还非要哄着、喂着才肯胡乱塞两口饭。


我爸干了啥呢?其实就俩字——唠叨。



每次一到吃饭,他就正襟危坐在年糕身边,开始声情并茂地给他进行“营养科普”:


年糕夹起一块鸡肉,他赶紧鼓励:“宝宝你要多吃鸡肉,吃了鸡肉你的肌肉才有力量哦!”“鸡肉帮助你的肌肉长得很好,你明天是不是想拍球拍得更好?那你就得多吃鸡肉的哦。”


年糕蔬菜夹的少了,他又连忙说:“宝宝要多吃青菜,青菜有很多维生素,吃了你肚子里的能量小精灵就会特别开心,身体也会很棒的哦!”


这些话本身当然没什么问题,我们平时也会这样和年糕说。但问题是,一顿饭如果重复十遍以上对话,搁谁都会受不了!


于是,他越唠叨,年糕越不肯吃;年糕越不肯吃,他越要追着唠叨。


接下来每天的吃饭时间,我爸就像个劳模一样,总是举着勺子跟在年糕身后劝:“宝宝你要多吃肉哦……”“多吃青菜,肚子里的能量小精灵才会特别开心哦……



外公觉得自己话没说错,也都是为了让孩子吃的更好、更营养,自己累点不算啥。


可是对这样的“好心”,孩子感受如何呢?


有天,在外公“我们一定要多出来运动的。”“多运动对身体会很好的哦。”“天黑了就不能出去骑车了,没有大人也不能骑车”的碎碎念中,年糕下楼去骑车。


到了楼下,我问年糕等下要爸爸陪还是阿公陪?


结果年糕很惆怅地回头看了一眼我们家窗户,幽幽地说了声:“阿公太烦了……”


扪心自问,如果一直被讲个不停的是我们自己,你烦不烦?



没完没了的唠叨,

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很烦,并且因为这种烦,“好心”的唠叨反而会产生一系列坏的影响。


第一个坏影响,就是最让妈妈们最恼火的“不听话”。


没完没了的唠叨,会让本来有道理的话变成没有重点的废话,还会不自觉地夹杂许多情绪进去。


“怎么这么不小心,饭菜都洒到桌子上了,多脏呀。”“玩具玩好怎么又不收拾呢,丢得满地都是,每次都要妈妈帮你收拾。”“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回到家要先洗手,衣服不要随地乱扔,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这些话,对每一个家庭都很熟悉。当大人这么说的时候,是希望孩子好好吃饭、收拾玩具、回家记得洗手。但在孩子耳朵里,就只剩抱怨、责备、威胁以及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唠叨,索性就把耳朵“关”上了。


一个“听不到”妈妈说话的孩子,又怎么能指望他“听话”呢?



唠叨的第二个坏影响,就是会毁掉孩子的自律和自信。


很多时候,我们忍不住唠叨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不相信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


孩子想自己倒牛奶,明明是好事一桩,可大人偏要先打击一番,“你自己倒会洒出来的,还是妈妈给你倒吧。”


实在拗不过就再多“提醒”几句“要小心一点哦,两只手拿稳了,慢慢地倒。”


就算牛奶洒了,不是可以顺便教他擦桌子吗?可非要再批评两句显示自己料事如神,“说了不让你自己倒,看,真的弄洒了吧,以后还听不听妈妈的话了?”


指导的意见太多、传递的都是“你做不好”的意思,孩子也就放弃了探索和努力,同时也放弃了听取你的意见。



和孩子把话说清楚

其实很容易



和孩子把话说清楚真有这么难吗?做到这三点,其实很容易!


第一点:信息要简单清晰


要知道说的越多,孩子越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与其抱怨孩子把房间弄乱了,你忙了一天又要重头收拾,不如简单点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来把房间收拾干净吧。”玩水也是这样:“今天的玩水时间已经结束了。”告诉孩子我们的目的,一句话就够了。


第二点:只说事件本身


和孩子沟通一件事时,注意力要聚焦在事情本身上。


把“战火”蔓延到诸如乱贴标签,或是对孩子性格及其他方面的攻击性话语可就不对啦。



比如孩子房间没收拾好,你就告诉他去把房间打扫好,至于唠叨孩子“懒”、“不体贴”、“磨磨蹭蹭”这种话,想想还是咽回去吧。


第三点:试试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


我们可以试着换个思路,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比如想让孩子进门洗手,可以提醒他,“回到家,最先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相信孩子,他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外公一回老家,我们立刻开始着手纠正年糕的吃饭习惯。


比起外公的“兢兢业业”,我们显得“懒”多了。没有催促、没有唠叨、也没有追着喂饭,我们只是给年糕的盘子里拨一些他要吃的菜,就只管享受和家里人沟通、聊天的这段时间了。


但经常就这样吃着、聊着,再一转头去看年糕,他就已经安安静静吃掉了一大碗饭,根本不需要有人一直在旁边监督。当他确认自己吃饱了,我们也不会再一直劝他要吃饭。


其他事情上面,我也还是那个原则:把他当作能听懂我们说话的大人一样去看待,要注意的事情郑重强调一次就够了。


遇到有危险的事情,比如在水池边上,或者今天要走过一条车流挺大的马路,我会特别认真地和他说一次要注意安全,而不是时刻把“小心”、“看着点路”挂在嘴边。



没有了大人过度关心的干扰,年糕慢慢又变回了那个独立能干的小朋友。


他可以自己认真吃好每一顿饭、会在下楼骑车时候谨慎观察周围有没有安全隐患,也知道过马路的时候紧紧拉着大人的手、遵守每一个红绿灯。


少几句唠叨,多一些放手,孩子反而能成长地更独立、更自信呀。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