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皮?


我家孩子越说越不听,都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我和你说过不要这么做,你偏不听,现在吃苦头了吧!


这些话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即使在美国,我也能随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第一次见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时,她和我说过的一句话。


这个世上没有熊孩子,只有错误的育儿方式。而一切育儿方式的起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和孩子沟通。


(There is no "wrong" kid; there is only "wrong" way of parenting. And parenting all starts from how we communicate. )



而这一年和小D认知老师接触过程中,我是亲身见证了沟通的艺术。无数次,当小D根本不听我的话,我的嗓门越来越响时,老师在一旁轻轻的几句话就会有神奇的效果。


而这时,我也常常会感叹,对哦,这样说效果真好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一门艺术,我也还在学习的路上。今天就先分享我过去一年跟着老师学到的一些方法和心得。


多用描述性语言

少用评判性语言


小D接近3岁,正是精力特别旺盛,探索欲特别强的阶段。她愿意和我参与一起做很多事情,比如和我一起叠衣服、自己把擦过嘴的餐巾纸放进垃圾桶、尝试着要自己穿鞋等。


但有时,我一个转身就会发现画风变了,本来是应该把餐巾纸放进垃圾桶的,结果她把整盒餐巾纸全部抽出来了。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习惯性地评价,“你怎么这么皮,把纸巾弄的到处都是,把家弄得那么乱?”



大部分情况下,我说完这话后,小D并不会停止她的行为,而这时我明显可以感到自己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有时就会变成了“我是你妈妈,我需要你听我的”这样的权力斗争。


有一次类似情况发生时,小D的老师在场,她看到后蹲下来看着小D的眼睛平静地说,“这些纸巾在地上挡住了路,我们都不能好好行走了,这样不好。”令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小D听完后真的就停下来了。



后来老师和我说,一样指出孩子把纸巾弄得地上到处都是,少评价孩子的行为,一旦有评价就会有抵抗和冲突;而是描述事实并且指出这个事实可能产生的影响。


孩子生来其实就是愿意合作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沟通时的情绪影响到了他们,让他们产生了抵触。


这样做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当父母在描述事实时情绪会更加平静,自然就更加容易解决问题。


多给情绪贴标签

少给个人贴标签


小D的自我意识很强。有一次,我和老师急着要带她出门去参加音乐课,我因为太赶时间了,没有提前知会她,而是直接把她抱起来带到门口帮她穿鞋。


她就是各种不配合,不肯穿鞋还开始踢我。我当时脱口而出,“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乖,怎么可以踢人?!”结果,我气呼呼,小D也在一旁大叫,场面一团糟。


这时,一旁的小D老师蹲下来对小D说,“我看得出来,你很生气,你并不想出门。但我们不可以踢人,踢人会痛。” 



然后,老师就在一旁陪着小D,看着她大叫时就反复重复这样的话几次,“你很生气,太生气了,真的非常生气!”直到小D最终冷静下来。 


老师和我总结,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形成是从父母那开始的,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捣蛋”,都会不经意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你太不乖了,你不是好孩子。”这些不经意的评价,久而久之就可能真的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长期以往,就会形成负面的影响:因为“我不是好孩子“,所以“我就不听话”。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没有真的想要“捣蛋”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因此,面对孩子的一些过激行为,最关键的是帮助他们给情绪贴标签,而不是对他们“人身攻击”。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是学习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减少一些负面个人评价,有助于孩子健康的自我认知形成。


多提供弥补方式

少用惩罚工具


前几天,小D的所有康复师都来家里开团队会议,总结回顾小D最近的发展情况。小D一直想要玩大家喝的水杯,已经被我制止了很多次。


但她后来还是一不小心把一杯水倒翻在了她的语言和喂养康复师身上。我看了直接跳起来,一把把小D抱起来。


然后对她说,“和你说了很多次了,看,打翻了吧。赶紧对Carol说对不起!”


显然,小D还没反应过来,大概也是被我的行为吓到了,就是不肯说,还挣扎着想下来。但我却坚持她需要说完“对不起”才能放她下来。



小D的认知老师看到了,拿了一块纸巾递给小D,和她说,“哎呀,太不小心了,你把杯子打翻了。Carol的裤子都湿了,你可以去帮她擦擦和她说对不起吗?”


这几句话比我刚才做的一切明显管用很多,小D非常配合地去擦了裤子,还在大家提示下说了Sorry(对不起)。


第二天和小D老师谈起这件事,她和我说,这通常也是大部分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当孩子做错事后,我们太急于想要纠正错误,往往急于希望孩子马上可以说对不起。


但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既没有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抒发,也没有让孩子有时间真正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的父母甚至会认为孩子的抵触是“顽劣”而进行打骂,那就更加不好了。



老师说,不管多调皮的孩子犯错后,他们都会有羞愧的情绪的。而惩罚打骂这些方式并没有让孩子这些情绪找到出口。


情绪没有出口后,有的孩子就会“偏不道歉”,有的孩子会“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会她学会如何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提供一些弥补方式让孩子的羞愧情绪转变成更加正面积极的情绪:我的确做错了,但我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我现在正在弥补我犯的错。


这样的行为教育要比口头教育深刻得多,也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为人父母的我们常常会忘记,沟通技巧不仅仅是成人之间的,对孩子沟通更需要技巧的。而这一切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


这一年多,我真的在重新学习如何说话,如何和女儿说话她才会听。而这个过程也反过来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该如何和我身边最亲密的人沟通。这就是所谓的育儿育己吧。


愿我们都能时刻提醒自己,爱一个人就是先学会好好说话!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