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先生在健身减肥。


我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他下定决心要健身的头几天,真的每天去跑一小时,还配合着控制饮食,也就是饿肚子。


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吃了一大碗的拉面。然后到了第四天,他开始歇了。这一歇就歇了好久,大概一个多星期,到现在还没恢复。


真正应了这句话,“间歇性踌躇满志”(后半句是“持续性混吃等死”,不好意思说写出来)



昨晚,我就问他,今天是否运动,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然后我就和他聊天了,你为啥那么久没运动,一开始就又跑步又节食?


先生还一脸诧异地看着我说,那还用问,想要尽快减脂啊。


我又继续说,可是你无法坚持这么辛苦的方式啊。


你看,你冲刺几天,看看体重没下来,想想自己吃的苦,就肯定心理有落差。然后就会放弃。这种反反复复,其实也是内耗啊。


先生听完想了想,和我说,有道理的,的确没有管理自我预期。我当时就是打着一个月减掉十几斤,就想着咬咬牙坚持下去。


但的确高估了自己的“忍受”能力。


曾经的自己


说完这段话,我倒是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育儿状态。


我一直很努力,但是我现在的努力和之前的努力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最开始努力学习育儿,是因为女儿小D28周早产,当时情况并不理想。


为了帮助她追赶,当时在纽约有一个团队在帮助我,进行早期干预,说白了,也就是教我如何带娃,怎样在家早教。


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认知启蒙的方法,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是对的事。


但是,知道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很大,而实践了和有效果当中就更是隔着很大一条鸿沟。


一开始,我会特别认真地把每天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小D的日常生活互动中,每天都做,一天又一天。


那时,我是个新手妈妈,家里没有任何人帮忙,每天搞定她的吃喝拉撒睡已经很累了。但是我还在咬牙坚持进行在家早教。


一开始的确也是很有兴趣的,毕竟那么多陪玩引导孩子的方法,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


但不得不说,每天都要坚持完成“全套”,真的很累的。


但我还是咬牙忍了,每次坚持的时候,我也在脑补“小D进步”的情景,似乎这真的就是我当时努力的所有动力所在了。



这样过了3个月、过了6个月,小D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这时,我就坐不住了,我开始问康复师和认知老师,到底还要多久可以有效果?


有一位康复师比较“善良”,那时她总是说,再坚持一下吧,再坚持一个月,会有效果的。

但是后来呢,一个月过去了,似乎进步也不大。但那个“再坚持一个月”的想法却一点点消磨掉了我的斗志,骗人的,什么一个月,三个月都过去了还不是那样。


有一天,我终于爆发了,大哭了一场,骗人的,我学习那么多育儿,我每天那么辛苦坚持,根本没用!我这么认真的意义在哪里?!



后来我找了最信任的小D认知老师聊了。她和我说,成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责任。这和你的孩子是否早产,是否健康无关,每个父母都需要做。


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但现在太多年轻父母都把“育儿”当成了某个节点。


于是,就像你一样,捏着鼻子,憋一口气进入水里,以为“忍”到某个节点,就可以冒出水面,整个就解脱了。


可是啊,哪有真正的节点呢,但是你们却都忍的好辛苦,提着的那口气泄了下来,再也提不上来了。


育儿是呼吸的节奏


那天,我听着直点头,因为我当时就是这种“冲刺跑步”的心态,“现在很累啊,没关系,我咬咬牙,马上就能到终点了”。


当我在“忍”的时候,其实也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预期。


人嘛,都是这样的,越辛苦越觉得自己需要超大的“回报”,而这次我们把预期放在了自己无法控制的他人--我们的孩子身上。



而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小生物,期望越大的越是让我们失望。我们尽最大努力的,他们总是不“满足”我们,然后常常却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一些惊喜。


当我们拼尽一口气朝着某个目标冲刺,结果却失望时,本来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们就会开始进入无限的“内耗”。


疲惫、焦虑、抱怨,之前压抑的所有“忍”的情绪全部都浮出了水面。


我们开始被这些情绪反噬,对自己、对家人、对孩子开始发泄这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



既然这是一辈子的责任,那我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育儿呼吸节奏,在“混吃等死”和“踌躇满志”之间其实有很多弹性空间。


于是,接下来的这几年,我终于不再“忍”了。


今天状态好,那么努力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尽心实践一下;今天状态不好,那么我就偷懒一下,哪怕把女儿丢给Ipad一会,也是理直气壮。


现在回看,最多也就20%的时间我在偷懒,但我整个人的状态不一样了。



我还是努力的,但是我是“真实”的努力,而不假装做个“好妈妈”;


我不再拼尽全力,而是相信“时间的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其余的交给时间;


我开始明白,是我选择进行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不得不做”。


就是这些小小改变,我整个心态好了,反而把“育儿”这件事做的更好了。


育儿中,给自己透口气,真的太重要了。



就是前几天,我在微博收到了下面这位朋友的留言,当时读着这个留言,我真的太懂她了。


就是那种感觉孩子毫无进展,开始深度怀疑自己这样认真做是否有用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孩子竟然真的懂了,掌握了。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比孩子先放弃。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无法退出这场比赛,那要怎么办?


那就请记得,时不时给自己打个逗号,换气的艺术真的很重要。



“人生有三次成长。


第一次成长,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成长是发现有的事,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依然无法改变结局的时候。


第三次成长,是即使知道事情结局无法控制,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成为母亲,对我来说就是实现自己的第三次成长。



它不仅让我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更让我学会如何接受这个事实,不再好高骛远,而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认认真真,一点一点越来越接近。


育儿很累,所以千万别“忍”;累了歇歇,歇完继续;余生很长,不差这一小会~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