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送CC去幼儿园,在大门口看到一位妈妈跟老师求情。


老师发现宝宝手中拿了一个小玻璃球,告知妈妈,安全起见,孩子不能带这类小物件进幼儿园。


妈妈表示,没关系的,他不会吃。


但是老师坚持小物件有被误吞的风险,不肯让步。


这位妈妈显然也做了很多努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之威逼利诱,孩子就是不撒手。


妈妈最后无奈的说道:哎,我就是没办法从他手里拿出来。



没孩子之前,看见类似的情况便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成年人的妈妈,居然不能从一个几岁的孩子手里,要出某一个本就不允许带入园的小物件?


这样做妈妈是不是忒没骨气了点?


但自从有了CC,我秒懂了这种纠结——每一个妈妈都想给予孩子极致的尊重。


我们不想粗暴的达到目的,只想在尽量温和、不暴力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最多的耐心和尊重。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已被“陷在了此山中”,离初衷越走越远了。


我也曾有过被CC牵着鼻子走的经历,我只觉得自己是在最大限度的尊重她,直到后来,我自己也越发觉得心累。


举个每天都会发生的例子——刷牙。


隔三差五的反抗一下刷牙,在我家,是这几年常会出现的事。


“CC挑战规则—我不妥协—然后她接受规则。”就跟练兵似得,我们彼此都习惯的很。


但有段时间,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某个上幼儿园的早晨,她又不想刷牙:


该刷牙了!

妈妈,我想先吃个香蕉。

先刷完牙,然后可以吃!

我就想现在吃!

不行,我们要先刷完牙,然后才吃东西。

呜呜,不要,不要,我就要先吃。

(沉默,但是用坚定的眼神望着她,让她知道,没有缓和的余地)

自己思想斗争一番,发现妈妈不妥协,开始自己找台阶:那我剥开拿在手里可以吗?还特意强调:我先不吃。


我思量着,没什么毛病,准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


我当时是没发觉有什么异常的,我觉得,自己做到了尊重孩子,也做到了温柔的坚持。


期间,我没有“暴力执法”,CC再次尝试了“挑战规则-失败-接受规则”,虽然有哭泣,但绝没受到什么心理创伤。最后,我也达到了目的:让孩子先刷了牙——然后吃东西。



但是慢慢的,我就发现,哪里不一样了。


晚饭前:


妈妈我想吃包饼干。

马上要吃晚饭了,现在吃了饼干等下就吃不下晚饭了,饭后再吃。

呜呜呜,我就想现在吃......

......


好吧,那我把饼干放我碗旁边行吗?

(看在刚刚哭闹半天的份儿上)好吧,但是要晚饭后才能吃。


周末:


妈妈,我可以看5集汪汪队吗?

5集太长了,平时周末不都是看两集吗?

可是两集有点太少了,一下子就完了,我一周就只有周末看,让我看3集吧,看完3集我立马就自己关掉,我保证。


。。。。。。(想到平时确实看得不算多)好吧,说话算话。

(从此,周末两集的动画片时间,就默默的改为了3集)


我就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默默的快被娃煮熟了自己都没发觉。


直到有天我静静地回忆,我当天大概发出了10条指令,竟然有8条都经历一番谈判才谈妥,而且,原定的规则或多或少都有所让步,我这才醒悟,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赋予CC的“尊重”和“权利”,太多了。



管理学有句话:缓慢服从,就是不服从。


对于家庭规则也一样:拖延执行就是不执行。


当孩子既不愿执行你的意愿,又不想接受惩罚时,他常常会做的事就是——拖延。


● 我看完这本书再睡;

● 我搭好这个积木再刷牙;

● 我再玩一会滑梯就回家。


总之,找各种理由拖延,或者分散你的注意力。


她可能会非常讨好的跟你说:


妈妈,我可以收拾完我的玩具再上床睡觉吗?

妈妈,先让我吃一块饼干,吃我立马就刷牙!


这虽然看上去没有违背父母的规则,但是,细想一下,最后的执行方式还是由孩子来决定的,这等于是,她又变相的拿走了父母的权力。


(确定咱是在养孩子,不是在演宫斗剧?)



教育学上有个新的论调: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赋予了“父母权力”。


“父母”这项权利,本身是为了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好的“教”、“授”者。


但是越来越多的“过度尊重孩子的论调”,让父母们一味追求与孩子平起平坐,甚至把父母的权利也一并移交,就差舔着脸跟娃商量:我这么管你行不行,你接受得接受不了?


我想,在管教孩子之前,我们都应该知道,“尊重孩子”与“允许孩子控制父母”的区别。


这个界限,真的是养育过程中最大的难点。


 ● 如果你端着父母的权威,只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秉承着“老娘的话就是圣旨”、“就因为我是你妈”,不容一丝反抗的让孩子执行冷冰冰的规则,那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与家庭的温度。


而且孩子长大后不会、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服从型”的孩子一般也同样有唯唯诺诺、不敢拒绝别人、委屈只会往肚子里咽的特质。



 ● 如果你放弃父母的权威,做一个“接地气儿”的朋友,孩子倒是感受到你浓浓的温情了,但你没有任何权威,就没法儿管孩子,孩子不仅不肯听你的,你反而会被他牵着鼻子走。


这样的孩子又很容易无视规则、无法无天,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那么如何把控好这个度呢?


研究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又在“与CC的斗智斗勇中”总结了不少实践经验,C妈倒是有两条建议分享:


1、明确规则,宜精不宜多


其实很多时候娃浑水摸鱼是因为规则本身就有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太多了,我们看见一条不合体的行为,就“秒定”出一条规则,一晚上你可能连定好几条:


● 这套拼图怎么又丢块了?以后用完要收好,再乱扔就不给你买了;

● 哎呀,吓死老娘了,差点从床上掉下来,以后不许在床上蹦来蹦去;

● 你这脚丫子踩什么东西那么脏,以后不洗脚不许上床。


但细想,这种随机制定出来的规则,每一条的可执行性有多大呢?


你不能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条规则及其对应的后果,当然孩子更不能!


如果规矩多到你自己都混乱不清,执行起来更是时有时无,还谈什么让孩子遵守呢?


所以,首先应该挑出一些最重要的规则,并为违反规则制定容易理解的后果,一旦约好,就不要轻易变动。



2、定好的规则,就要“彻底”执行。


别给为娘整什么幺蛾子、搞什么三十六计。


说好一辈子,少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啊呸呸呸!


说好的规则是怎样,就是怎样。


千万不要被娃的“三十六计”蒙蔽了双眼:


● “我先整理完积木,然后就睡觉行吗?”明明就是不想睡觉,搞什么“声东击西”?


● “好吧,我刷牙,但是能再讲一本书再刷吗?就一本。”明明就是瓮中之鳖,还搞什么“顺手牵羊”?


● “我不是要玩机器人,只是把它放在我枕头下面而已,我不玩。”明明就是想玩机器人拖延睡觉时间,搞什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妈妈,求求你了,我就看最后一集,保证是最后一集”明明就是违反了约定的集数,搞什么“苦肉计”?放在娃爹身上,这就是“美人计”!


● “姥姥,救救我,我都答应了这是最后一块糖!妈妈非不让我吃,”明明是自己说话不算话,还学会了搬救兵“围魏救赵”?


敌人的战术层出不穷,更需要老母亲坚定的不为所动,对于明确的规则,务必无条件的执行。


虽然最初会很艰难,可能每一场都是拉锯战,但是挑战久了,娃终于承认你就是一颗冥顽不灵的茅厕石,划掉,一堵坚不可催的南墙,他撞几次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


譬如现在,我说刷牙,面对CC提出的各种幺蛾子,老母亲只有一招:温柔的盯,但拒不妥协。


心情好,讲几句道理,心情不好,就静静地瞅着你不说话,或者简单的当一台复读机。


娃自己就步步妥协了:


“我想先讲一本书,再刷牙”——盯

……

“那刷完,必须给我讲两本”——盯

……

“那我要自己用牙线”——盯

……

“那我…好吧,那刷吧!”


胜利!


咱们挺大一人,不能总被娃给套路了,不能被爱蒙蔽了双眼,一定要坚守住“爱与尊重”应有的尺度,在给孩子很多很多爱与尊重的同时,也让他心中永远对规则有所敬畏,永远对我们,也回以同样的尊重。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