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父母会因为工作的原因,总是感觉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每天回家都喜欢带一些好吃的零食或者新玩具给孩子作为补偿。


有一些父母会害怕孩子受伤,所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时刻保护着孩子,怕孩子跌倒磕伤,只要孩子不开心就立马去哄。



有一些父母会在孩子大哭或者发脾气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立马答应孩子的任何条件。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反正孩子还小,只要大家都开心就好。


有一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学习太辛苦了,所以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事,每天的饭菜都送到孩子的卧室,孩子吃完也自己去收碗筷,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让孩子操心。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而且我相信这些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都希望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个快乐童年;他们都因为很爱孩子,所以有时会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太多了。


问题是,上面的这些情况已经不是单纯的爱孩子,而是一种溺爱了。而且这样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的大!


溺爱,并不是来自于对孩子的爱!


虽然新华词典对「溺爱」的解释是「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可是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感觉到被爱着,孩子也并不需要感受到这种程度的爱。


之所以这样做,有一些父母其实是出自于自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到快乐,只是为了因为有做出付出而让自己感到满足。


之所以这样做,有一些父母其实是因为不懂得怎么去爱。这样做,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缺失的爱,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到自我成长。


甚至可以说,有一些父母其实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的那种不明的不适感能够得到缓解。


因为,根据精神分析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防卫机制理论,最后的这一些父母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的一种「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也就是说,由于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上,多数人都不接受、不认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人,所以这些父母往往会特意地反着做,通过表现出「过分宠爱」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溺爱孩子的父母通常会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表现出自己的「爱」:


不断地给孩子提供好吃的食物、玩具、电子设备或者活动。这样做,只是通过物质来替代父母的陪伴。


过分地保护孩子。这指的不仅仅是通过限制孩子的活动来保证孩子身体上的安全,也包括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过度地安慰孩子。


不为孩子设置明确的纪律和界限。也就是说,孩子平时可以任性地做大多数事情,即使被制止只要哭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孩子做本来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这样的父母平时不仅没有给孩子安排任何家务、让孩子为家庭做出贡献,甚至还可能为孩子做他们该做的作业。


溺爱,其实是在伤害孩子!


在 1998 年,戴维·布雷德霍夫(David Bredehoft)博士领导的团队曾经对 74 位成年人做了一项问卷性研究。


他们发现,虽然那些在小时候被溺爱过的孩子跟长大后的经济情况、自信心、生活满意度、生活压力和家庭育儿风格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这些人普遍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会表现出比较恶劣的态度。


不仅如此,被溺爱过的成年人通常还会不负责任、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唯物主义而且容易过度消费、总是需要立即得到满足而且没有足够的时候、对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而且总是郁闷不开心。



而根据 2019 年由玛格丽特·麦克拉菲蒂(Margaret McLafferty)所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被溺爱的孩子还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精神问题,例如重度抑郁、广泛性焦虑症、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


所以,不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多么的好,溺爱孩子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停止溺爱,不代表要停止去爱。


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健康的爱,不意味着孩子必须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不意味着孩子不应该哭闹,更不意味着父母必须受苦。


真正的、健康的爱,应该能够促进双方的成长,应该能够强化彼此的关系。这意味着,父母和孩子都会因为爱着对方而变得更加成熟,并且即使双方的联结因为争吵被暂时断裂了,都能够很快地修补起来。



毕竟,试图避免父母与孩子的联结断裂是不可能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会发脾气,很多父母也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会失去控制,很多父母也会开始大吼大叫或者进行惩罚。


而当这种联结遭到破坏的时候,只有真正的爱的积累才能修补这个断裂。只有在平时多往这个「情感账号」里多存「爱」,才能避免这个「支出」让账号处在负债的状态。



所以,在这种健康的爱的环境中,父母在给予孩子一定的权力的同时,必须给予一定的责任。也就是说,在给予孩子权力的同时,必须与孩子一起设定规则和后果,以此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力和尊重他人。


如果父母愿意做出改变,那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分析自己是上面的四种溺爱表现方式中的哪一种。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是怎么表现的,才能开始做出改变。


然后,父母应该慢慢开始。毕竟,如果孩子已经被溺爱了很长一段时间,父母一旦做出重大改变,很多孩子会通过增加哭闹的频率和时间来进行反抗。


所以,如果父母喜欢给孩子购买东西,那就应该逐渐地把物质替换成陪伴;如果父母过分地保护孩子,那逐渐地尝试多放手;如果没有纪律,那先培养一条纪律,等纪律被接受了再添加新的纪律;如果父母总是为孩子做事情,那逐渐地把这些事情「还给」孩子。



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孩子才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心。


总 结


父母经常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表示溺爱:


总是给孩子提供物质或精神享受。


过分地保护孩子。


不为孩子设置明确的纪律和界限。


为孩子做本来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通常会缺乏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缺乏对人的尊重,而且常常伴有精神问题。


所以,不要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溺爱,给孩子权力的同时给出责任,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 参考文献 -

Boven LV. Experientialism, materialism,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9(2):132-142. doi:10.1037/1089-2680.9.2.132


Bredehoft DJ, Mennicke SA, Potter AM, Clarke JI. Perceptions attributed by adults to parental overindulgence during childhood.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Education. 1998;16(2):3-17.


McLafferty M, Armour C, Bunting B, et al. Coping, stress, and negative childhood experiences: The link to psychopathology, self-harm, and suicidal behavior. Psych J. 2019;8(3):293-306. doi:10.1002/pchj.301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