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带孩子抽血检查或者打针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哭的稀里哗啦。


这不单单是因为害怕或者疼,不单单是因为皮肤上产生了一个创口,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心灵中也产生了一个创口。


可是,为什么抽血打针的时候会产生「心灵创口」呢?


01

其中的原因是

孩子认为自己被打针或抽血

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其实,孩子们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和理解会被自己的思维方式所限制了。好消息是,这种限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2 到 7 岁的孩子都处在「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开始理解自己的身体分为内部和外部。



不仅如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疾病是被某一种来自外部的神奇魔法导致的,还可能把原因归因到最近做错的事情上。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某个晴朗的一天生病了,孩子就有可能会认为是太阳让自己生病的,还有可能会认为是因为最近没有「听话」,所以自己遭受了太阳的惩罚。


同样如此,孩子也可能会认为打疫苗、抽血、打针等有「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这种思维模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问题是,有一些父母会不经意地加强并利用这种思维。


比方说,有一些父母经常会通过告诉孩子「你不听话我就让医生给你打针!」来达到对孩子的控制。


这样做虽然可能立马就能对孩子产生镇吓效果,但是不单单可能会把医生置于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在未来生病的时候也不愿意就诊,还可能当孩子真正需要打针的时候,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


因此,父母应该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因为需要抽血或打针而感到羞愧,所以父母更应该尽量避免因孩子的不良健康习惯而惩罚或羞辱他们。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生病、抽血和打针都不是他们的错。


02

另外,孩子还不能理解

身体被「扎」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虽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理解自己的身体分为内部和外部,但是他们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


由于受到了思维方式的局限,很多孩子会认为,一旦自己的身体被针扎破了,就再也不完整了。


而且,很多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有一些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身体跟气球一样,他们会担心,一旦皮肤扎破了,自己的内部会从戳破的地方「泄漏」出来了。



甚至一些学龄期的大孩子也并不完全能够理解身上的血是怎么来的,所以这些孩子中有一些甚至会认为,如果自己的血被抽走了,身上的血就会少了。


所以,理解孩子的这种思维,父母与医护人员就能够更好地缓解孩子的焦虑,就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所需要的检查与注射了。


03

那我应该怎么开导孩子呢?


其实,由于孩子自然会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对自己与世界的看法,所以父母并不需要怎么去干预。


但是,父母可以在平时带孩子去打疫苗、抽血检查或者接受药物注射的之前,事先用简单而且直接的方式告诉孩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些选项让孩子觉得他们对事情有一定的可控性。



比方说,父母可以提前半个小时这样告诉孩子:


等一下妈妈要带你去打疫苗了。医生会用一根细细的针扎你的胳膊,一开始会有一点点疼,但是很快就不疼了。(解释过程)

(停顿观察反应)


打了疫苗之后你就会变得更强壮,一些「病毒怪兽」就伤害不到你了(解释作用)


完了之后医生会给你一个小棉签压着伤口。到时候你想自己用手指压着还是让妈妈帮你压着呢?(给予控制)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孩子实情,不要欺骗孩子说打针「不疼」,毕竟孩子并不傻,父母可以欺骗一时,可是不能欺骗一世。


让孩子知道会疼,让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反而可能会觉得没有那么疼,特别是当父母在路上不断地重复告知,让孩子在内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进行准备后。


另外,如果医院不提供创可贴,而且孩子对创可贴不过敏,那父母可以自备一个小小的创可贴。



别小看这小小的创可贴。这个创可贴不单单能够让衣服不被溢出来的血弄脏,还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身体被「补上」了,再也不会「泄漏」了。


当孩子生病了,父母也一样可以使用简单、直接而且适合孩子年龄和发育水平的语言来给孩子解释。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与其解释给孩子听孩子生病的原因,不如称赞孩子为了照顾自己并且使自己安静地休息所做出的努力,


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对能够照顾自己而感到自我满足,继而让孩子更愿意在未来自己对自己负责。


而对于学龄期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能够理解父母所给出的解释,但是也需要父母的温暖和关怀。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健康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总 结


由于学前期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他们对疾病与治疗的理解通常都有很多魔幻成分。


理解孩子的这种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给孩子解除焦虑,更健康地让孩子能够面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并学会照顾自己。


参考资料:

1. Feigelman S. 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 Elsevier. 2016;2:78. Chapter 12: The Preschool Years.

2. Piaget J. Part I: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Piage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J Res Sci Teach. 1964;2:176-186. doi:10.1002/tea.3660020306

3. Bibace R, Walsh M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ncepts of illness. Pediatrics. 1980;66(6):912‐917.

4. Perrin EC, Gerrity PS. There's a demon in your belly: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llness. Pediatrics. 1981;67(6):841‐849.

5. Perrin EC, Perrin JM. Clinicians' assessments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llness. Am J Dis Child. 1983;137(9):874‐878. doi:10.1001/archpedi.1983.02140350048012

6. Kister MC, Patterson CJ.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the causes of illness: understanding of contagion and use of immanent justice. Child Dev. 1980;51(3):839‐846.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