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目前普遍都是认为把屎把尿是个不好的行为,比如不雅观,这个行为不科学,会让孩子更晚的学会自主大便,是个传统陋习,而觉得让孩子拉到尿不湿里面才是正确的。


还有些说法是把尿把便会导致孩子肛裂、髋关节脱位。总之,这肯定是个不好的方式,那到底这种方式有没有问题呢?


今天咱们说说。


简单粗暴版


1.孩子主导的如厕训练是美国儿科学会认可和推行的,但把尿把便(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文章,也是美国儿科学会的官方杂志《Pediatrics》在2017年刊登的,文章认为需要认真考虑这种方式。


2.目前资料认为,正确把尿把便,除了不雅观,没有其他危害的证据:比如影响心理,导致学会排便更晚,会有尿道感染增加等,反而有些好处,具体看文章。


3.写文章只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有选择权,而不是鼓励大家去把尿把便。目前的尿不湿+孩子达到条件后进行如厕训练的方式也很好。


4.看完文章,真正理解了,真正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样的,再决定怎么执行。


5.理念真是不断更新,不要禁锢自己的大脑。1920年代儿科推荐尽早的如厕训练;1960年代开始让用尿不湿让孩子随意尿便,条件达到后才进行如厕训练;现在又开始讨论这种古老的排尿排便方式。


目 录


什么是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怎么被取代的?


把尿把便主要被认为不好之处在哪里?


婴儿主导排便发明者怎么看这种方式?


把尿把便会导致肛裂吗?


把尿把便会导致髋关节脱位吗?


把尿把便会导尿道感染增多吗?


把尿把便会影响孩子专注力吗?


把尿把便还有啥好处吗?


把尿把便有啥不好吗?


我会选择这个方式吗?


什么是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就是双手放到孩子大腿下面,抱着孩子,让其对着马桶小便和大便,如下图所示,是经典的把便姿势。


这种方式是1955年尿不湿发明之前,小婴儿们小便和大便的方式,持续了数千年,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不用尿不湿,在孩子生后1-4周开始,就用这个方式排泄。


把尿把便在国外被称为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简称EC),也叫做natural infant hygiene,大家如果要查相关资料,用这两个关键词。把便把尿非常形象,但是没有和这两个词完全统一起来。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直译:排泄沟通)重点想强调的是,婴儿排便时,父母在此过程中提供亲切的情感和身体支持,所以有Communication。


natural infant hygiene(直译:自然婴儿卫生),这个自然是和用尿不湿相对应的,也可以和nappy-free(直译:不用尿不湿)等同起来。


把尿把便怎么被取代的?


之前把尿把便是婴儿主流的排泄方式,这种情况随着尿不湿的发明而改变。


1955年尿不湿获得专利,1962年,儿科发育专家托马斯·贝瑞·布拉泽尔顿(Thomas Berry Brazelton)博士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A CHILD-ORIENTED APPROACH TO TOILET TRAINING》,概述了父母应该避免过早地强迫孩子如厕训练[1]。


文章建议到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能意识到尿便,并愿意主动排泄时才开始训练,在此之前,完全使用尿不湿,让孩子随意大小便。孩子大约2岁左右(最早18月龄)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这时孩子需要达到以下能力:



(1)模仿成人的行为;


(2)愿意停止四处奔走并坐下;


(3)对把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的兴趣;


(4)说“不”的能力,以便排便训练可以是他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的父母。


这样的话,就是小朋友感觉“它”来了,去固定排泄的地方,在那儿大小便,然后看着“它”消失。


这种方式被认为孩子自控率高、训练时间短、退步率低,所以提出后,被美国儿科学会接受和推广。到1980年代,大多数美国儿童都在使用尿不湿,并且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碌,方便的尿不湿称为必须品。


在之后,把便把尿成为了一种不科学的排泄方式,一旦采用这种方式,被认为对孩子不好、家长不懂育儿,也成为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


把尿把便主要被认为不好之处在哪里?


是被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非孩子主动参与;另外这属于过早的进行了如厕训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导致以后压力大影响以后排便;孩子学习排便的反而慢。


那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一条条说。


是否是强制性的行为呢?


尽管把尿把便(EC)和infant potty training(直译:婴儿排便训练)已成为同义词,但是二者并不是统一的,因为虽然大部分的是强制的,比如家长定时排泄的做法,但还有其他的排泄时机选择方式,而这些时候,是孩子控制的什么时候排泄。


P.S.定时排泄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原则的制定几个时间点,而是根据孩子的生理表现,比如在新生儿期,根据自己孩子小便频率,定在30分钟或1小时一次,到孩子大些时,到6月龄,就几个小时定一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按照婴儿的信号。有些婴儿从一开始就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而另一些则可能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或者根本没有信号。


当孩子属于信号比较明确的娃时,在排尿或排便前,会出现某些面部表情,特定的哭泣,扭动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烦躁情绪,给家长以提示。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们的信号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婴儿经常指向看护人或便盆以表明需要。年龄较大的婴儿可以学习“ 便盆 ” 的手语等表示。


所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信号,进行排泄,是不属于强制性的排便行为,而是孩子主导的,大人抱起孩子来,就是当个辅助而已。


还有一种是通过声音诱导孩子排泄的方式,就是你说“嘘嘘/psss psss”等让孩子尿尿,很熟悉是不是?还能通过“嗯嗯/hum hum”的声音诱导孩子大便。


这种是家长主动控制,但具体方法是在孩子排泄时开始出声,等声音和排泄建立了联系,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诱导排泄。哈哈,感觉成了条件反射,不太喜欢也不赞同这种方式。


会让孩子更晚的学会排便排尿吗?


布拉泽尔顿医生(就是第2条里的那位教授)在文章中确实明确提出,过早的进行如厕训练,确实会导致孩子更晚的学会大小便,在研究中,有108名患儿到4岁时还没学会完全自主排尿便,这里面有70%的在18月龄之前就进行了排便训练,所以,如厕训练不能过早。


但是大家要明确一点,布医生的实验是对孩子在不同的月龄,进行真正的如厕训练,得出的结果,不是和把便把尿孩子对比的。什么是真正的如厕训练,看文章:我家开心怎么学会用马桶的?


所以,只能得出过早进行如厕训练会导致孩子学会排尿便更晚,得不出把尿或者把便或者孩子学会更晚的结论。



相反,在2017年《Pediatrics》[2]这篇文章中,提到,9名接受EC训练的儿童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膀胱感觉和控制能力,排尿更加彻底。当孩子发育成长后,准备如厕训练时,做过把尿把便(EC)的孩子可以轻松过渡,并可以享受独立排泄的过程。


当然,因为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太少,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证据,但是因为现在几乎都使用尿不湿,这样的研究会很难进行。


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导致以后压力大影响以后排便吗?


同样的道理,在文中提到了,过早的让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影响排泄,但不是和把便把尿的孩子进行的对比。


但是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几遍,还是没能明白这个结论怎么的出来的。因为文中给出一个数据,16名孩子到5岁后出现了排泄问题,其中12名遗尿,4名紧张时会排泄,8名有慢性便秘,但是这里面只有2名孩子如厕训练比较早,看起来对于这些孩子,如厕训练的早晚影响比较小,原文如下图所示。



看完下文,也可能作者的意思是,对于研究中更多的孩子,其进行如厕训练比较晚,没有出现5岁后还有排泄问题的,说明晚训练不会导致心理压力,而得出的结论。大家看完如果理解的比较好,教我一下。


但这种心理压力和把便把尿无关,除非孩子大了,觉得害羞,你还要把便,那会有影响。


婴儿主导排便发明者怎么看这种方式?


托马斯·贝瑞·布拉泽尔顿博士是婴儿为主导如厕训练的发明者,他是怎么看待EC呢?可以看看他2006年的一篇文章[3],总结大意为:


把尿把便在适应的文化环境中是有效的,其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工业化国家中不适用,原因有两个:


01.家长们都要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进行这种排便方式,尿不湿简单方便,等大点进行如厕训练也不麻烦,所以,这种18月龄或者2岁前使用尿不湿随便尿/拉,之后如厕训练的方式最适合。



如果你老是说把尿把便好,那不能进行的家长们会感觉很糟糕,觉得自己和孩子不亲密。


02.一定不要误解这种把便把尿的方式可以用在任何年龄和条件下,孩子一旦长大,能独立进行饮食、大小便时,这个时候,还由大人决定他是否大小便,就不妥当了。


这两个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也可以反驳,对于第1条,我们得给大家说明各种方式的好坏,大家自行选择,而不能为了说我是为你好,就有说隐瞒,万一人家就能做到,或者请专人看孩子呢。


对于第2条,孩子大了,到2岁左右,直接进行如厕训练就行了,也很好破解。


怎么说呢,个人认为布教授能认同这种方式是比较公立的。但是因为他后来作为一家大型尿不湿公司赞助的育儿中心主席,所以其推广尿不湿和如厕训练方式有时也被人质疑有利益关系。


把尿把便会导致肛裂吗?


这种姿势给人的感觉是把屁股分开会导致肛裂,但是没有这样的证据,反而有些理论认为当把孩子抱在怀里,支撑盆底肌肉,并且孩子处于孩子前倾位置,有利于其排便,并对便秘的孩子有好处,但这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把尿把便会导致髋关节脱位吗?


当然不会,把腿绑直了才会,把便时,双髋是打开的,不会导致髋关节脱位。



把尿把便会导尿道感染增多吗?


没找到会增加的证据,反而是被认为可能降低尿路感染,原因是能在更小的年龄,更完全的排空膀胱,没有尿便污染尿不湿后感染的机会[2]。


把尿把便会影响孩子专注力吗?


如果你采用到点就必须尿便的方式,不管孩子在干什么,抱起来就尿/便,那会影响。如果你采用宝宝给出信号的方式,那不会。


把尿把便还有啥好处吗?


省尿不湿的钱,避免尿不湿污染环境(文章提到,美国每年就产生超过340万吨的尿布废料,可能要500多年才能降解,构成了太平洋垃圾的很大一部分)。


可能有助于孩子和家长感情交流,尤其是当孩子添加辅食等导致大便改变,排便有不适时,这时家长抱着会孩子是个安慰。


对于肠绞痛的孩子可能有好处[4]。


成功后,当孩子完全能控制尿便,给你示意后才会排泄,或者你能准确掌握时机时,可以避免尿布疹。



把尿把便有啥不好吗?


开始会很累,很乱,很脏。


做的不对,总是强制进行尿便可能对孩子有影响。


外出时,把尿把便不雅观。


在孩子小时后,把尿把便还好,孩子大了,该进行如厕训练时还是把尿把便,可能对孩子有影响。


有些为了方便,会给孩子穿开裆裤,容易导致损伤,也不雅观。


十一

我会选择这个方式吗


我不会,因为开始太累、太乱,尿不湿太简单轻松,就是洗屁股比较难受,但可以忍受。并且2岁开始如厕训练,也很轻松。


但如果在孩子有尿布疹时,可以暂时采取这种方式,观察孩子尿意或者便意,及时抱起来把,如果做不到,就勤换尿不湿,也没啥问题。


如果大家想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但建议采用婴儿信号的方式,不要使用刻板的定时方式;不要为了方便穿开裆裤;不要在外、人群中采用这种方式;不要孩子到了2岁左右,还不进行如厕训练让其自己排泄。


- 参考文献 -

下拉看更多


[1].T. Bery Brazelton.A CHILD-ORIENTEDAPPROACH TO  TOILETTRAINING.Pediatrics. 1962;29:121–128pmid:13872676


[2].Jeffrey M. Bender and Rosemary C. She.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 Diaper-Free in America.Pediatrics July 2017, 140 (1) e20170398; DOI: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7-0398


[3].T. Berry Brazelton.A new/old way to toilet-train baby.Deseret News  Aug 14, 2006.https://www.deseret.com/2006/8/14/19968235/a-new-old-way-to-toilet-train-baby


[4].Geraldine J Jordan.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 as colic therapy.Med hypotheses.2014 Sep;83(3):282-5. doi: 10.1016/j.mehy.2014.05.018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