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肤过敏的主要类型为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湿疹,多伴有轻重不等的瘙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时有渗出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湿疹的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逐渐向下蔓延,甚至可泛发全身。初起为散发或群集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血、糜烂及继发感染。湿疹因病变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麻疹,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常伴有剧烈痒感,皮疹数量较多,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然消失。典型病例为先出现红斑、后出现风团。风团可出现于红斑中心并向周围扩展。幼童多为仅有红斑而无风团。慢性荨麻疹的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与寻麻疹的水肿恰恰相反,此为突然发作的局限性水肿,其水肿主要发生在真皮深层,消退慢。


接触性皮炎,多是由于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了某些外界变应原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



宝宝皮肤过敏首先要找一下皮肤过敏的原因


1岁以内最常见的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来自室内的尘螨,温血动物的皮屑、毛发、唾液和尿,禽类的羽毛和食物等,小儿匍匐趴行于地毯上吸入此类致过敏的物质后可诱发过敏反应。


在1-3岁时,食物可能是诱发过敏最主要的原因。最常见引起过敏的是牛奶、蛋白、某些坚果等。其他可引起过敏的主要病因还包括:寒冷、抗生素类药物、疫苗、天然橡胶(99%是来自橡树的胶乳:常被用作奶嘴、玩具等的原料)等。


宝宝皮肤很娇嫩,用吹弹可破也不为过。而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身体和外界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反复摩擦或者过度清洁,容易损坏这一层“皮肤屏障”,导致外界的刺激物过多的接触皮肤,常见的破坏皮肤保护屏障的行为包括:过多使用碱性肥皂、用力擦洗、长期唾液或溢奶的机械性刺激等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湿疹是因为皮肤太湿了,其实恰恰相反,湿疹皮肤很怕干,要经常保持皮肤滋润才行,选用适合宝宝的润肤剂,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少湿疹发生。


水温太高是宝宝讨厌洗澡最常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夏季,水温控制在37℃就差不多了,长了湿疹的宝宝水温还要更低一点。每次洗15分钟左右,擦干皮肤时注意力度适中,不可将皮肤擦破。沐浴后3-5分钟内、皮肤潮湿时外用润肤剂,此时皮肤透皮吸收作用较强,润肤剂的选择以不含香精、色素,成分简单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以纠正皮肤干燥,缓解瘙痒症状。



宝宝出现皮肤过敏后基础处理:


1.母乳喂养或选择深度水解奶粉,主要针对母乳以外乳制品过敏的宝宝。


2.选用棉质衣物,以宽松、凉爽、浅色为宜。若使用尿布,注意勤更换,每次大小便后均需更换,并用湿巾轻柔擦拭肛门及周围皮肤,同时注意避免选用含酒精的湿巾,因为宝宝皮肤娇嫩,表面毛细血管丰富,酒精吸收和透过力强,甚至导致接触性皮炎。


3.将宝宝带离当前环境,开窗通风,做房间清洁,尝试寻找导致宝宝过敏的原因并移除。



4.安慰宝宝,在情绪上要消除宝宝的紧张和恐惧。


5.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及年龄选择药物。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选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荨麻疹首选西替利嗪,大儿童可选氯雷他定,维生素C和钙剂可有协同作用。


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但是对于非医学人士,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抗过敏药物的选用也以医生医嘱为准。


参考文献

1.  胡亚梅,姜载芳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叶瑛.饮食干预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

3.  杨秀云,王善龙,潘冰冰.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2)

4.  张学军 郑捷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