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皮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问题,那小宝宝皮疹反复出现、瘙痒就要注意是否为特应性皮炎了。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为特征,这可能是过敏性进程的首发症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相继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


特应性皮炎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认为常见以下原因:


1、遗传

①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皮炎者,其子女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可达25%以上,2岁内发病率可达50%以上,如果父女双方均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可高达79%;


②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一方患特应性皮炎,另一方患病率分别为77%和15%;


③目前已发现多个本病的易感基因。


2、过敏反应、免疫紊乱


有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IgE、IL-4、IL-5、嗜酸性粒细胞等可明显升高。


3、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可诱发特应性皮炎。


4、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屏障功能障碍时受到外界刺激后可有皮炎表现。


特应性皮炎有哪些表现?


可分为3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这些阶段可互相重叠,也可因为某一阶段疾病的自愈而分隔。


(1)婴儿期:


约60%患儿于1岁以内发病,以出生2个月后多见。初发皮损多表现为双头面部皮肤的干燥,继而出现红色丘疹,皮损可融合成红斑或伴有渗出、结痂等,可累及颈部、双肘窝、腘窝或四肢伸侧等部位。



(2)儿童期:


此期与婴儿期相比,患儿皮损更局限,渗出较婴儿期减轻,红斑颜色变暗、变浅,多呈慢性苔藓化表现,皮损界限不清,主要累及四肢屈侧,以肘窝及腘窝为著。



(3)青少年与成人期:


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常表现为局限性慢性苔藓样变,也可有干皮和丘疹、湿疹样或痒疹样改变,主要累及面颊、颈部和四肢屈侧,也可累及躯干、眼睑、手等部位。


得了特应性皮炎,该如何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遗传因素很难改变,我们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规避诱发因素 


汗液通常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促发因素,消除这种促发因素的主要方法是避免大量出汗或锻炼后立即清洗降温。


其它外源性因素可包括接触羊毛、空气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暴露(特别是猫皮屑)、食物过敏原如蛋、奶、大豆等。


所以居室环境应凉爽、通风和清洁,勤换衣物和床单,衣物应纯棉质地、略薄、宽松柔软,避免接触羊毛制品,必要时完善过敏原检测,避免过敏食物摄入。



2.皮肤护理 


合理洗浴、润肤,是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措施。


(1)沐浴:


合理洗澡可以清除皮肤表面的碎屑及痂皮,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定植数量,增加皮肤含水量。水温以32~37℃ 为宜(>42℃会诱发瘙痒),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10~15 min。


(2)恢复和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浴后3~5 min内需立刻涂抹润肤剂,锁住皮肤含水量、补充皮肤脂质含量,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根据剂型不同,润肤剂可分为润肤露(乳)、润肤霜及润肤膏3种,在干燥的秋冬季,可以选择滋润度高的软膏或乳液;在湿热的夏季,也应该注意保湿,可以选择较为保湿效果好的轻薄乳剂;使用方法上,外用润肤剂时要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进行涂抹。


3.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为AD治疗一线药物,个别情况严重或反复患儿,可添加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同时也有外用PDE-4抑制剂、湿包裹、紫外线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抗微生物的治疗等方案。


具体用药需就医,由皮肤专科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非系统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 Vol.36(9):649-655

3、《儿童特应性皮炎规范治疗与长期管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 Vol.36(9):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