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宝宝逐渐会出现爱模仿、叛逆、怕生、喜欢和家长作对等行为,常让我们家长感到困惑。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以前很听话的,是不是孩子变坏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宝宝的各种社会行为,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正确去引导孩子。


反抗行为


反抗是孩子对家长的权威表示不满的一种自我表现,经常会把“不要”挂在嘴上。


孩子在2-3岁左右就开始表现出反抗;


3-4岁时就会经常做出这种行为。表现方式主要有顶嘴,用动作反抗,沉默不语,或者对大人要求自己干的事提不起兴趣;


5-6岁的孩子,虽然具有独立性,但自尊心强,受到批评时,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面对孩子的反抗,很多家长会认为我家的孩子是不是变成“叛逆小孩”了。其实我们不必太过于担心,国外有研究显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出现过反抗行为,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孩子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孩子有反抗行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也不能太过于宠溺宝宝,不然会适得其反。我们家长可以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夸赞宝宝:“你能自己刷牙,好棒啊!可以帮妈妈再扫下地吗?”


千万别用打骂教训,责备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模仿行为


模仿是孩子主要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对人和事物表面现象的学习。


孩子经常模仿周围的人或物,模仿大人、模仿小朋友、还模仿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常常在不自觉中模仿他们喜爱和亲近人的举止言行,如说话的口气、表情、动作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甚至我们许多家长没有察觉到的细节。


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攻击行为


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不会表达,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采取毁坏物品或者是大吵大闹的行为。孩子较小时,攻击行为大多没有敌意,目的只是想夺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敌意会增加不少,经常会因为抢玩具,而去伤害小伙伴。



其实孩子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互动增多、自控增强从而减少,所以我们家长不用太过紧张,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打骂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


害羞行为


人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发展的阶段,有些会随着年龄的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孩子的个人性格、气质有关。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如果孩子过于害羞,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


父母可以多予以孩子鼓励,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交流,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用表扬,赞美来代替责备,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喜爱的,让孩子在充满包容的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

[1]  彭忠富.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读《温暖的孩子》[J].青春期健康,2017,(11):78-79.DOI:10.3969/j.issn.1672-6502.2017.11.044.

[2]  [1]白文飞.让孩子成为一只快活的小鸟[J].大众优生,200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