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头混淆”
“乳头混淆”是一个让很多过来人想起来就“疼”的话题。通常在使用过奶瓶喂养的孩子中,会发生不愿意吃妈妈的乳房,或者吃妈妈的乳房衔乳姿势不正确的情况,还有的表现为一吃妈妈的奶就很没有耐心或者干脆睡觉等等。
大家习惯上把吃过奶瓶然后再在妈妈乳房上吃奶有困难的现象统称为“乳头混淆”。其实,这混淆背后,有很多的原因。
关于流量混淆的故事
蓝采是一个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妈妈,这个企业的女员工福利很好。不仅可以享有国家的98天产假,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哺乳室。所以,上班以后蓝采每天都可以在设施完善的哺乳室里面挤奶带回去给孩子吃。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也很自然的进行着。突然,有一次,蓝采接到了去国外出差的任务,一去就是三个星期。这不仅仅是第一次蓝采和孩子长时间的分离,三个星期的母乳保持也显得尤其困难。家里有足够的冻奶,蓝采就带着吸奶器出国去了。
这两个星期,过的还算顺利,孩子交给外婆,也愿意吃奶瓶。三个星期后,蓝采回到家中,想念孩子的蓝采一把抱起了小宝贝,亲了又亲。这不,一抱起宝宝,喷乳反射也来了,她就自然的给孩子喂。真是万幸,孩子居然毫不抗拒就开始吃了。
蓝采想,一定是孩子也想念她了。可是吃了还没有五分钟呢,孩子就开始哭闹,推开乳房。蓝采哄了一会继续给,孩子嘬了两口又放开大哭。这一场哭闹,最终以奶瓶来结束,看着孩子满足的吃着奶瓶,蓝采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出去才几个星期,孩子就不亲她了。于是,她就上网向妈妈们求助,这种情况怎么办。
故事解析
在蓝采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明显发觉的是,孩子一开始是愿意吃的,但是吃着吃着就不愿意吃了。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孩子不愿意吃呢?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吃奶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下面这张图片中,一个一个的像石榴籽一样的小格子就是乳腺细胞,乳腺细胞就是产奶的车间,生产好乳汁以后排放到腺泡腔内。蓝采回到家,奶涨的很,开始的喷乳反射比较强烈,流速比较快。

蓝采回到家里,孩子扑上来吃奶,乳汁迅速的随着奶阵流到了孩子的嘴里。但是流着流着,乳汁开始变慢了。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波奶阵过去了,孩子得继续刺激第二波的奶阵,喷出第二波的乳汁。但是小不点就困扰了,这两个星期以来,吃奶瓶,流速是稳定的啊,为什么今天吃着吃着就慢下来了呢? 于是,小不点赶紧推开乳房哭了起来,跟妈妈说,没了没了!这说明,奶瓶的均匀快速的流速干扰了亲喂。

蓝采查到了这一点,明白了这种情况,大家都称之为流速混淆,或者叫流速偏好。也就是说,孩子误认为奶瓶的流速才是正常的,妈妈的波浪式的流速不正常从而导致的抗拒。那么,接下来蓝采应该怎么办呢?
怎么样可以减慢奶瓶的流速呢?
宽口的新生儿的奶嘴(无论宝宝多大),并且尽可能的平放,减少斜度,可以降低奶瓶的流速。
而怎么样可以增加乳房的流速呢?
在宝宝吸吮的同时,通过对乳房上部轻柔的挤压,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流速。方向是,朝着胸壁的方向下压,再对挤。如图,手的位置应避开孩子吃奶的位置。

蓝采得到了这些建议以后,就回去实施了。因为她的乳汁是足够的,所以她立即停止了奶瓶的使用,直接选择了在吃奶的时候挤奶的方法。
首先,她让孩子自己含上乳房吃奶,在第一个奶阵时,可以看见孩子吸吮有力,吞咽有声。吃一会儿后,随着这次奶阵渐渐减弱,会看到孩子表现出有点焦躁,她就开始轻轻的挤压自己的乳房,之后宝宝吸吮的频率又开始规律起来。很快,第二波的奶阵就又来了,她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吸吮非常的有规律且有效率。大概实行了两三天,孩子也慢慢回忆起原来和妈妈在一起吃奶的方式,孩子又回到了能调整自己的吸吮来刺激并等待下一波奶阵的时候。
之后,蓝采每一次出差,都会选择流速慢的宽口奶嘴,也会交代帮她照看的外婆,尽可能的把奶瓶放的平一些,让孩子吃奶的时间和她平时亲喂时间相近。她说:原本觉得流的快的奶嘴,孩子吃起来不费力,而且吃得快也省事,就买了。结果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吃奶。
以此文送给背奶妈妈们,和打算给孩子使用奶瓶的妈妈们!很多妈妈问:宝宝吃着吃着就哭了,我奶不够了,事实上,可能是流速混淆!这可不容小觑哦!
作者简介
郑寰,育己讲堂负责人,育人母乳喂养促进中心志愿者,“学习,是一个让人上瘾的爱好。”
是三甲公立医院和电视台的母乳喂养科普讲师,从事母乳咨询8年多。
为了让更多妈妈得到科学、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小豆苗邀请郑寰老师精心打磨了一套课程《追奶、堵奶、背奶、断奶难题,1次帮你全解决》。
课程分为7大板块,共含47节音频课、4节视频课,涵盖了母乳喂养过程中你会遇到的所有困难。
▼ 点击解决喂奶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