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当妈的就又多了一堆操心事儿:你总担心宝宝会因为吃了某种食物而过敏;会对食物的来源与安全每每堪忧;要切切切剁剁剁捻捻捻搅搅搅,把食物弄成糊糊、末末或小块儿,怕宝宝不好咽……


这一切做法都没有错,每个妈妈都在努力呵护宝宝,但是不要矫枉过正啦,宝宝的胃,其实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你以为:要按照米糊-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的顺序添加辅食。


“第一口辅食应该是米粉”

“要先吃黄色蔬菜,再吃绿色蔬菜”

“肉类要8个月以后才能加”


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会认为按照一定顺序来吃辅食,会减少过敏的概率。然而,并没有医学证据显示,按照特定的顺序喂辅食对宝宝有好处。也同样没有医学证据显示,如果先喂宝宝水果,宝宝会不喜欢蔬菜或者对蔬菜过敏。


包括美国儿科学会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都已经就此辟谣,宝宝吃辅食并不需要尊重特定的顺序,而且,也不需要回避所谓的“高过敏风险”的食物。给宝宝添加辅食不是做科学实验,遵从基本的原则,怎么方便怎么来。

你以为:宝宝肠胃脆弱,不能吃冷的、生的


其实,宝宝的肠胃没有那么脆弱,常温的、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可以直接吃的,不用刻意“热一下,温一下”。从营养价值来说,生的蔬菜和水果对身体更好,因为它们的维生素含量高于煮熟之后。


酸奶是宝宝很好的辅食,但酸奶都是“冷”的,咋办?没咋办,直接吃!如果天太冷,可以提前从冰箱拿出来。冷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是活的,加热了喝不仅口感变糟,菌种也都死光啦。


你以为:宝宝容易过敏,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 海鲜可能会过敏,不能给宝宝吃”

“1岁以内只能吃蛋黄,蛋白要去掉”


因为“怕过敏”,而避开“可能过敏”的食物,只吃那些“看起来很安全”的食物,很容易导致宝宝的日常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真正的食物过敏通常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加重等症状,嘴角出点小红点、小疹子啥的应该被称为“食物不耐受”,通常再吃几次,或者再过一段时间尝试,就没问题啦。


再认真呼吁一下,对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除了盐、牛奶、蜂蜜、有窒息风险的食物(坚果、整颗的葡萄等),什么都可以吃!而且,没有顺序,没有顺序,没有顺序!


你以为:宝宝牙也没几颗,应该吃糊糊或末末状的食物


经常看到快1岁的娃了,主食还只有稀饭,水果啥的还打成泥……亲,不是危言耸听,这样会害了孩子!


一直让宝宝吃糊状食物,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咀嚼能力得不到发展,在10个月之后可能会发生“厌食”(糊状的吃腻了,块状的还不会嚼)。面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还会影响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


宝宝的食物性状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宝宝会用已经萌出的乳牙和很硬的牙床一起“咀嚼”食物。妈妈为宝宝准备的食物,可以参照香港卫生署这个表。


年龄

食物

6个月

稀滑的糊

7~8个月

稠糊和泥蓉状

9~11个月

有颗粒的泥蓉状,如菜肉粥

12~18个月

软饭、切碎的肉和菜

18~24个月

略为切碎的家常饭菜

你以为:宝宝的便便有“规定”的样子


食物吃下去之后,你就格外关注它们“拉”出来的样子,生怕其中有何端倪。宝宝的大便,一直是让妈妈们紧张、焦虑的问题。但其实“每个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喂养食物的变化、消化道的发展,便便也都是不一样的。



那啥,宝宝吃了香蕉之后拉出有“黑毛”的便便,吃了红心火龙果之后拉出红色的便便(尿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别被惊到哦!宝宝的便便里有没消化的食物,也是正常的,宝宝还可以继续吃这类食物,但妈妈可以考虑做得更细腻一些。


偶尔大便发黑发绿水一点干一点,都没事!宝宝便便的性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一般都没关系。说句重口味的,咱自个儿的便便,也不是每天都长一样的呀……给宝宝一点时间,让他适应这个世界上丰富多彩的食物吧!


宝宝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小宇宙,他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和这个世界的和平相处呢!只要生长发育好,不生病,有精神,就让他撒欢玩儿,撒欢吃吧!宝宝的小肠胃,也坚挺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