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便秘,不少父母表示实在是“头疼”,也有家长尝试了各种办法:中药、西药,甚至各种清火茶,“牛奶伴侣”等,但孩子还是反复出现便秘的情况。看到孩子因便秘出现疼痛哭闹,甚至害怕上厕所,家长都万分焦虑,这该怎么办?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要解决便秘,我们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便秘,及其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持续1月或以上、不规律的排便行为(一周少于2次),排便困难或伴有疼痛,大便明显粗大或者干硬。


便秘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它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大约30%的孩子出现过便秘,其中3%-5%因此就诊过。一部分便秘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改善。


便秘的原因?


便秘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

所谓器质性是指能够通过现有科学实验手段发现的器官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便秘。比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神经发育异常等。

功能性便秘指的是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的情况。实际上,超过95%的便秘是功能性的。在1岁或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更为常见。



原本正常的排便,为何会发展为便秘呢?


有调查显示,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多与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拖延和忽视功能性便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肛裂,大便失禁,“憋便”行为,从而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什么情况会诱发或加重便秘?

疼痛:肛裂或排便困难。当孩子有过排便困难或肛裂的疼痛经历时,就有可能出现憋便行为来避免再一次的疼痛,而这种行为只会反过来加重便秘。

不熟悉的环境。孩子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旅游、入学),有可能认为在这个环境排便不适应或不舒服,从而拖延排便,也可能因为关注新的环境而出现忘记或忽略了上厕所排便的需要。

没有足够的水份和纤维。现代的饮食是导致幼儿期便秘的主要原因。不像过去的天然粗糙食物,现在的食物经过多重地加工导致纤维量大大下降。


便秘容易发生的时期及对策


▪ 添加辅食。常常听到家长抱怨“之前纯母乳或牛奶时,大便每天2-3次。现在孩子6个月了,才刚添加辅食,就变成4-5天排一次大便了”,甚至有家长质疑“是不是要停掉辅食?”



确实,添加辅食是可能引起便秘的一个激发点。这和刚刚开始添加的辅食没有足够的纤维和水份以及肠道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可以给孩子进食些西梅泥、苹果泥或梨泥,另外,根据孩子的年龄可逐步增加些高纤维的麦片、青豆、西兰花等。


▪ 如厕训练。独立大小便训练是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里程碑。良好的如厕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机体及意念,体验自主感。但如果孩子在进行如厕训练时并没有熟悉或准备好使用坐便器或厕所,甚至害怕。这就有可能为了逃避去厕所或使用坐便器可强忍便意,最后导致便秘。


因此,家长可以在正式训练前让孩子接触自己的马桶。如厕训练期间,每天鼓励孩子餐后在马桶上坐5-10分钟。如能做到,可给予奖励,如果孩子想站起来的话,大人不要阻拦,无论他在上面坐多长时间,这种经历都是有用的,家长应有足够的耐心。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坐便器,尤其是让双足能接触稳定的支撑点。


正确 ✅

             

错误 ❌


▪ 入学。由于新的环境导致孩子不愿使用学校的厕所,或是作息时间的改变干扰了排便的习惯。这种情况下,可保持在家里规律地引导,合理安排孩子的排便时间。另外,可定期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是否遇到排便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试图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如何预防和治疗便秘?


多吃水果,蔬菜,谷类和其他多纤维食物。饮用西梅汁,苹果汁和梨汁或同类的果泥(其他水果效果不明显)。



饮用足够的水。饮食均衡,每日的食物应包括全谷物,水果,蔬菜。避免过多的鲜牛奶,酸奶,芝士和雪糕(高能量,低纤维)。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鼓励孩子多做运动。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如孩子虽然有便秘,但并没有明显痛苦或出血,肛裂的情况下,采用持续的饮食调节方法。如已出现排便时引发疼痛,出血或肛裂等,建议联系儿科医生并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

https://www.uptodate.com/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