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编辑小潘,前不久刚休完产假回来。


这几天她在看大家写的留言,看着看着,她不禁来了一句“哎…..太戳了!”


原来是看到好多和她一样的复工妈妈,向我们倾吐了很多心里话:


比如,辛苦的背奶日常——



要兼顾职场家庭,却还被冷眼——



分离焦虑,妈妈也有——



复工妈妈们面对着的生活天平,一侧是家庭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侧是自己的事业。看似坚强的她们,却有很多旁人看不到的辛酸。


我们采访了三位不同职业的复工妈妈,截取了工作日的早中晚三个时间点,听听她们的一天是什么样的吧!



Amy: 在电视台工作,工作时常昼夜颠倒。


早晨才结束一晚的录制回家,宝宝还在睡,看到她肉嘟嘟的侧脸,我的疲惫消散了一半。



但转身就看到婆婆的冷脸——我说我把昨天放机房变质的奶倒掉了,她说:


“倒了也好,你熬夜泵的奶,孩子喝了也不好。”


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哄孩子。中间还得和同事视频会议,你猜怎么着?


我突然尴尬的涨奶了,直接就跑开了,晾了对方足足十来分钟,但总不能等奶水湿透衣服吧,那才更尴尬呢!


还有一次下班,却撞见婆婆用我的奶给孩子在擦脸,结果人家振振有词:


“有火气的奶孩子也喝不了!”


我差点气出内伤。


蓓蓓:银行柜员,背奶妈妈。


生娃后,比以前要提早一个小时起床,有太多准备工作要做了:


消毒箱里的泵奶器具准备了吗?蓝冰准备好了么?泵奶“便当包”齐全了吗?


我的工作主要是和钱打交道,自从开始奶娃,数钱这件事就成了煎熬。如果赶上要挤奶了,我就一定要去洗手间用洗手液搓手,因为这事儿,经常被下一单客户敲玻璃问“人呢?人哪去了?”


而更抓狂的时刻是同事都在休息的午后,我却在偷偷摸摸泵奶,银行四处埋伏摄像头,只能去厕所解决,有时候空气不行还得转战附近快餐店的洗手间。


晚上回家也是考验重重,回家的地铁安检处,被要求喝一下奶瓶里的母乳,然后我就在众人惊奇的眼神中,完成了这一项壮举


小兰:公司职员,追奶妈妈。


早晨,先备好老人搭配的各种下奶套餐,产后瘦身离我渐行渐远。但为了宝宝认了!


准备出门了,但却被宝宝那不舍的小眼神和哭喊声弄的“举步维艰”。



在办公室还是会特别想宝宝,有次忍不住偷偷视频了一下,结果就被领导瞧见了,他来了一句“当妈了,就是不一样了哈。”


而午后也不消停,各种催奶神汤在我胃里翻滚。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同事说她“追奶追成堵奶又变成急性乳腺炎,曾经36个小时找了3遍催乳师,乳房痛得惨绝人寰”,听的我瑟瑟发抖,但又还是不甘心。


回家上交今日份少得可怜的奶,对宝宝充满了愧疚,这几天身体也不是很舒服,感觉更没法亲喂了。

……

夜深了,妈妈们的忙碌还没有结束,夜起喂奶和哄睡还在等着她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经年累月。



复工妈妈的辛苦

其实可以适当放下


看着这些复工妈妈的日常,我们是心疼的、也是理解的。


他们除了要承受与宝宝的分离焦虑,还要坚持背奶或者追奶,想给宝宝最好的营养供给。


但看到这些辛酸,我们也质疑:这种辛苦,真的是完全必要的吗?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


我们鼓励母乳,但我们也曾说过:“


像蓓蓓和Amy这样,工作不便利的情况下,并不用每天都当背奶妈妈。


建立良好的“背奶心态”吧——至少我们释放了自己,回家还可以继续亲喂,不必那么偏执。



而对于像小兰那样奶水不够、甚至不能亲喂的妈妈呢?

我们的看法是:有的妈妈母乳不足,想尽办法追奶,却往往适得其反,累着自己也没精力陪孩子。

学着接受“混合喂养”吧——比起坚持母乳喂养,给宝宝一个快乐的妈妈更重要!


更何况,心态和身体调整好了,奶水状况也会好起来。



而科学上来讲,奶粉可以适时引入。


美国儿科会建议6个月内纯母乳,6个月~1岁母乳加辅食混合喂养。1岁之后只要愿意,继续给宝宝喂母乳也是推荐的。但在自身母乳不足或者一些不便亲喂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是逐步引入奶粉。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啦,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交流。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