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不单单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触摸了携带病毒的表面后,去触碰自己的眼睛(揉眼睛)、鼻子(抠鼻子)或嘴巴(吃手、吃东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通过接触传播的不单单是冠状病毒,很多其他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普通感冒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接触,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飞沫。


所以,经常给孩子洗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也知道,稍微一不注意孩子就会把手指伸进自己的鼻孔里,简直是防不胜防。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不要去挖鼻孔抠鼻屎呢?


为什么我家孩子喜欢挖鼻孔?


其实不单单是孩子,很多父母本身也喜欢偶尔去挖挖鼻孔,看看能不能把鼻屎给抠出来。虽然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很恶心(特别是看到其他人当众这样做的时候),但是也有人会觉得,当他们成功地把鼻屎抠出来后,不单单呼吸起来神清气爽,而且感觉鼻子也「更干净」了。



这种行为不一定是习惯或无聊所致,这更可能是源于人类的本能。我们会因为烫而本能地缩手,会因为痒而本能地去挠,当然会因为鼻子不舒服或呼吸不畅就本能地去扣。特别是当手指尖感觉到硬硬的「那坨东西」的时候,就很难停下来了。


其实导致鼻子不舒服或呼吸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孩子目前看起来很健康,没有其他的感冒症状,但是总是爱抠鼻子的话,可以看看是否有这些原因:


• 空气太干燥了。当空气的湿度太低,或者早上和晚上的湿度差距很大的时候,鼻子里的黏膜就会随着呼吸更容易地干掉,形成「鼻屎」。


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北方更容易出现,因为冬天冷,大多数家庭都开着空调或取暖器。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空气的湿度降低,这时候配上一个冷雾加湿器就能使室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了。



那什么湿度最合适呢?考虑到太高的湿度会增加细菌、霉等微生物的繁殖,「美国环境保护局」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都建议把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30% 至 50% 之间。最佳湿度跟室外温度有关:室外温度越低,室内的相对湿度也应该更低。


• 家中有霉菌繁殖。如果家里的卫生间通风不良,用蒸锅或煮汤的时候没有通风,或者总是在室内晒衣服,那这些地方的湿度可能会非常高,容易让霉菌生殖繁衍,导致呼吸道疾病。



如果父母发现每当孩子醒来后就去挖鼻孔,那应该注意室内是否有霉菌或者其他类型的空气污染(比如,用过 84 消毒液后没有通风?),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污染。


• 孩子有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有时候孩子并不是去抠鼻屎,而是鼻子总是痒,总忍不住去挠鼻子外边,挠着挠着顺便挖挖。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反复在嗅鼻涕、咳嗽、或者总是用舌头做出咔嗒声,那父母可以在疫情过后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


找到原因并处理后,孩子的鼻子应该不难受了,挖鼻孔的行为就会大幅度减少了。


还是不行啊,孩子还在挖鼻孔!


如果没发现原因,或者原因处理了后孩子还存在挖鼻孔的行为,那可能是孩子本身的习惯导致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个行为是不自觉的:孩子可能在专注地看着电视的时候食指就不经意地插进鼻孔里挖挖挖。


这时候父母的态度特别重要。父母不应该刻意去制止,因为父母表现出的情绪越明显,就更容易强化孩子挖鼻孔的行为。



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是否需要一张纸巾或生理盐水。孩子一旦被提醒后,通常就会停止挖鼻孔的行为,并且因为父母给出一个清理方案,孩子也能够自我解决鼻子的不适。


父母平时也要以身作则,自己不去挖鼻孔,也不要给孩子挖。父母应该告诉并示范给孩子适当的处理方式:去卫生间里洗手并擦干,如果鼻腔太干先用生理盐水湿润,然后试图用纸巾嗅出鼻涕和鼻屎



如果这样做还是不能停止孩子挖鼻孔,或者因为疫情的原因需要孩子立马停止挖鼻孔的行为,那还有一个绝招:父母可以给孩子剪指甲让指甲不容易伤害到鼻腔,然后把孩子的食指贴上一圈创可贴并告诉孩子这个创可贴的作用。这样做,孩子每次无意识地试图把食指放进鼻孔里的时候,就会被那圈创可贴提醒起来,继而停止挖鼻孔的行为。


总 结


挖鼻孔容易感染病菌,容易导致流鼻血,动作也不太文雅,抠出来的鼻屎最终也不知道会黏在哪里,所以不管父母还是孩子,能不挖最好不要挖。


父母可以先找出孩子挖鼻孔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如果原因没有找到,那就尽量保持孩子的指甲短,勤洗手,教会孩子怎么适当地清理鼻腔,并在孩子挖鼻孔的时候心平气和地用清理方式或在手指尖贴一圈创可贴来提醒孩子的无意识行为。


- 参考文献 -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202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8/5472673/files/0f96c10cc09d4d36a6f9a9f0b42d972b.pd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Biological Pollutants' Impact on Indoor Air Quality. 2018. https://www.epa.gov/indoor-air-quality-iaq/biological-pollutants-impact-indoor-air-quality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The Inside Story: A Guide to Indoor Air Quality. 2016. https://www.cpsc.gov/Safety-Education/Safety-Guides/Home/The-Inside-Story-A-Guide-to-Indoor-Air-Quality

Mendell MJ, Mirer AG, Cheung K, Tong M, Douwes J. Respiratory and allergic health effects of dampness, mold, and dampness-related agents: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1;119(6):748–756. doi:10.1289/ehp.1002410

Hardin BD, Kelman BJ, Saxon A. Adverse human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molds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J Occup Environ Med. 2003;45(5):470–478. doi:10.1097/00043764-200305000-00006

Wallace DV, Dykewicz MS, Bernstein DI,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initis: an updated practice parameter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 Dec;122(6):1237].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122(2 Suppl):S1–S84. doi:10.1016/j.jaci.2008.06.003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