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在第一次准备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担心应该就是食物过敏了。有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毕竟按照目前的统计,亚洲人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而且患有食物过敏的亚洲人也越来越多了。


相信有一些家长会认为,要避免对食物过敏,就必须推迟给孩子引入可以致敏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花生和鱼。



这个想法听起来的确有它的道理,毕竟没有哪个父母会明明知道孩子可能对某样食物过敏的前提下尝试给孩子「下毒」,而且这也是一些医生和专家们给出的建议。


可是问题是,这个建议是基于一些早期的研究结果,而这些结果的证据强度很弱。不单单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美国自从实施了这个建议之后,患有食物过敏的人数不减反增,所以这个建议后来在 2008 年被美国儿科学会给废除了。


建议被废除了,可是怎么减少食物过敏仍然是个谜。所以,有一些专家们对研究这方面的热情就被强烈激发了,继而做出了好几个大型研究。


既然延迟引入没用,那反过来早一点给食物有用吗?


其实,乔治·杜·托伊德(George Du Toit)医生早在建议被废除之前就发现,在英国的犹太人的孩子患有花生过敏的几率是有同样祖先的以色列孩子的 10 倍。


他接着发现,英国的孩子在一岁之前不会吃任何含花生的辅食,而以色列的孩子在 7 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吃一些含有花生的辅食。



早一点引入会不会是食物过敏的解决方法?带着这个问题,他组建了一个团队做了一项大型实验,并在 2015 年,在大名鼎鼎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公布了其研究结果。



在这个实验里,研究人员对 530 个四到十一个月的宝宝们先做了针对花生过敏的皮肤点刺试验,以此确定宝宝们事先是否对花生蛋白敏感(在这里注意一下,是敏感而不是过敏,也就是说,不一定会产生过敏反应)。然后把宝宝们随机地分成了两组,两组中对花生蛋白敏感的宝宝的比例是相似的


研究人员会给其中一组的宝宝们服用每周至少三次花生蛋白,另外一组就不会给。就这样这个实验一直实行到宝宝满六十个月,期间两组中都有相似比例的宝宝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


到最后,研究人员对宝宝们实施了激发试验,所有没有服用花生蛋白的宝宝们有 17.2% 会在实验结束后对花生产生过敏反应,而所有服用过的只有 3.2% 会对花生产生过敏反应,这意味着患花生过敏的风险下降了 81%!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把实验一开始就对花生敏感的宝宝们单独列出来分析对比,服用花生蛋白的那一组对花生过敏的风险也下降了。这意味着,那些未来随时可能会对花生过敏的宝宝们,可能在早早地引入花生后被「医治」了。


这个研究结果发表了一年后,又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实验同样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这个由迈克尔·珀金(Michael Perkin)带领的团队把 1303 个三个月大、仍然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引入了花生、熟鸡蛋、牛奶、芝麻、白鱼和小麦,另外一组是纯母乳喂养到六个月然后随父母自己的意愿添加辅食。



研究人员跟踪了这些宝宝们直到满了三岁。他们发现,花生和鸡蛋的过敏风险有明显地降低,不过可惜的是,其他的食材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虽说如此,但是这两个研究结果都能表明,在早期引入这些可以导致过敏的食物是可行而且安全的。


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呢?


虽然食物过敏跟遗传基因有扯不开的关系,但是近几十年食物过敏的患者在快速地增加。这间接地说明,食物过敏跟环境也有关系,可惜到目前为止,周围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仍然在积极地探索中。


目前有三个似乎比较接近真相的假说:双重过敏原暴露假说(Dual allergen exposure hypothesis)、微生物暴露假说(Microbial exposure hypothesis)和营养免疫调节假说(Nutritional immunomodulation hypothesis)。



1. 双重过敏原暴露假说


由于过敏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来与免疫细胞接触,所以「双重过敏原暴露假说」的支持者认为,这些过敏原在宝宝的第一年内的如果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部位来初次接触,则会促进食物过敏的可能性。


这个假说是有证据支持的。有研究发现,在患有湿疹的宝宝中,湿疹的严重度跟食物过敏的风险是有直接关联的。而这些宝宝的皮肤一旦接触了食物中的过敏原,跟食物过敏有关的 TH2 免疫细胞就会呈显性。


根据之前的那两个研究的数据分析能够得出结论证实了这个假说:在宝宝第一年内,但是不早于四个月之前通过消化道来接触剂量至少 2 克的过敏原,就能够减少患有食物过敏的风险。


2. 微生物暴露假说


这个假说也叫做「卫生假说」或「老朋友假说」。最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身上的常居微生物(特别是消化道里的)对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而宝宝早期可能是干预的关键窗口。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在早期多跟微生物接触的宝宝,不单单是食物过敏的风险会比较低,湿疹、哮喘等特异性疾病的风险也很低。相反如果宝宝的早期生活没有机会接触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群被扰乱了,那特异性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换句话说,如果宝宝早期就跟狗狗猫猫等有毛的动物接触、在农场玩泥巴玩土再顺便喝一点没有巴氏消毒过的奶,就不太可能会有过敏;相反如果是破腹产(没有接触阴道的微生物)、生活得太干净了或者总是使用抗生素的话,过敏的可能性就大了。


3. 营养免疫调节假说


还有一些研究支持这个假说,认为缺乏维生素 D 会增加特异性疾病的风险,这其中也包括食物过敏。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研究反对这个假说,认为补充维生素 D 并不能减少风险,所以这个假说的证据并不足。


不过基于目前大多数机构都建议从新生儿开始补充维生素 D,而且补剂的价格不贵也非常容易购买得到,所以作为预防性地补充维生素 D 并不难实行。


看了这么多,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在给出建议之前要清楚的认识到,对食物过敏的预防是建立于宝宝目前还没有对指定食物产生过敏反应的前提下的。如果对某些食物已经有过敏反应,那目前的建议是忌口一段时间,毕竟多数婴儿期的食物过敏会随着成长而消失。


基于目前存在的研究结果,在食材中只有花生和鸡蛋才具有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早期引入,其他的食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关于维生素 D,建议继续补充。



还要注意四点:


1. 宝宝必须至少有 4 个月大。给小于 4 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除了会增加过敏的风险之外,还会破坏营养平衡,增加肾负担,并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2. 宝宝必须已经显示出可以进食固体食物的表现,比如推舌反射的消失和表现出对固体食物的兴趣。


3. 基于花生颗粒容易呛入气管,而且宝宝一岁内不建议摄入食盐,所以如果要引入含有花生蛋白的食品,我建议引入无盐无颗粒花生酱。


4. 关于鸡蛋,我建议使用全熟鸡蛋。因为全熟鸡蛋即可以像生鸡蛋一样有效地减少对鸡蛋的过敏,而且含有的病菌数量更少,所以宝宝更不容易因此腹泻。


1. 对于有高风险过敏的宝宝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湿疹或其他特异性疾病,或者父母任何一方承认有过敏史,父母应该先让医生给宝宝做相关的激发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引入相关的食物。


如果激发试验没有出现过敏反应,父母们可以在宝宝 4 到 6 个月的窗口内引入相关的食材。这也意味着纯母乳喂养的提前结束。


2. 对于其他风险的宝宝


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特异性疾病,或者只有有轻微至中等级别的湿疹或其他特异性疾病,那就不需要接受任何其他检查。


宝宝可以纯母乳喂养到 6 个月左右,然后再尝试添加相关的食材。这样做可以防止宝宝由于辅食处理得不干净而患上肠胃感染,继而影响到生长发育的可能性。


总 结


食物过敏在中国的患病率仍然很高,但是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


基于目前的有限证据,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建议从出生后开始补充维生素 D,在六个月左右引入无盐无颗粒花生酱和鸡蛋,而其他的食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得出结论。


- 参考文献 -

Sicherer SH, Sampson HA. 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141(1):41–58. doi:10.1016/j.jaci.2017.11.003

Hu Y, Chen J, Li H. Comparison of food allergy prevalence among Chinese infants in Chongqing, 2009 versus 1999. Pediatr Int. 2010;52(5):820–824. doi:10.1111/j.1442-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