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桂林做分享,结束后有位爸爸提问,到底如何培养孩子坚持?他举例,当天和孩子一起去徒步看溶洞,孩子到后来表示走不动了。


这时,他就蛮纠结的,不知道到底是抱呢,还是鼓励再坚持。因为有时即使鼓励了,孩子也会和他说,我就是累了,我不想坚持了,怎么办?



当时小助手在现场,替我们的对话录了视频。这里一定要狠狠表扬这位爸爸,提问的特别好,大家可以看看视频呢。




那天因为后面还有一位嘉宾分享,我说的比较简略,今天写文字,放开了再好好把这个问题谈一下。


预期调整


任何品质或者好习惯的养成,从0到1,不是突然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一点我们经常会忘记。


就好比总有人问我,你牙齿为什么这么白。我说就是早晚使用牙线,正确刷牙,三餐后漱口和使用牙线,两周到一个月用一次美白牙贴。

很多人听完其实觉得不怎么相信,因为我分享的这些太平常了。但大部分人都忘记问我,这样坚持做了几年。

我做了三年多了。一开始我也不相信的,但后来牙齿就真的直观白了很多,更加关键的是健康了。


育儿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期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是终极目标,而要明白孩子目前的状态到终极目标当中,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沟。


而我们做的,经常是一遇到具体事情了,就希望孩子一下子达到终极目标了,他做不到,我们就说“专注力不行,不肯坚持”等等,然后弄得自己也很焦虑。


就像上周,有条留言说,我家孩子不肯荡秋千,荡两下就不想玩了。


我的回复是,思路要转变,荡两下也是在荡秋千。



那关于坚持不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这次的“坚持”比上一次时间长一点点,质量高一点点。

即使并没有“坚持”全程,只要长一点点、高一点点,那么日积月累,最终孩子就能真正内化和拥有坚持的品质。


明确界限点


我8月曾经受邀拍摄一个视频,和我搭档的是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当天气温将近40度,我们是在户外进行。


刚开始在公园拍,女孩怎么都不肯,死活腻在妈妈身边。我就运用了一点游戏力的技巧,小女孩就开开心心和我一起进行拍摄了。

后来好几次,小女孩妈妈怎么劝都不行,而我用一点点游戏力策略就化解了,以至于那个初次见面的妈妈特别“佩服”我(捂脸~)。



中午的时候我们转战到麦田,烈日当空。当时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我就在车里休息等候通知。


这时,有个工作人员过来和我说,那个女孩妈妈让我过去再去劝劝女孩,说小女孩又不配合了,还说女孩只听我的话。


我去到她们的车上,妈妈一个劲地在劝女孩要坚持,而我看了一下这个女孩,就当场和导演沟通,这一条就不要女孩拍了,我自己来。



我的判断原因很简单,从我做母亲这几年的直觉来看,中午女孩的哭声和早上的是有本质区别。


中午的哭声里我能感受到,这个孩子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了。

这一点是在任何育儿方面我都会强调的,为人父母第一课,就是读懂孩子的哭声。


明白哪些是他们在试探在撒娇,而哪些哭声就说明他们真的无法承受了。


试探撒娇时,运用游戏力,或者稍微轻推一把都没问题。但无法承受时,肯定是拉一把,先好好爱,而不是一味只想着教育。


知道孩子的临界点,才能爱与教育并行。


不在状态最差的时候结束


我前年和去年的时候都热衷跑步,专门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还针对性地练习过一阵。

当时经常需要训练长距离跑,每次如果可以超额完成,我就心态会很好,自信满满,正能量爆棚。


而如果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使其实那天也已经跑了很长距离了,我就会很丧。有时,这种丧的感受还能外溢影响到其他事情。



一点不夸张,我经常上纲上线会评判自己,做事不坚持,然后看看自己所做的,就真的觉得哪哪都很差劲。


后来我察觉到了这点,每次觉得自己快跑不动了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心里和自己说,嗯,这是我今天的极限了。但我要再坚持多跑1分钟,我再坚持多跑10个街道。


然后我真的就做到了。


这时,尽管其实我仍然没能达到我今天训练目标,但是我心态非常积极有力量,觉得自己很棒,感觉自己比想象的更有潜能。


这种体验感受就一直被我运用到育儿中。我们成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小孩了。


心态好,一切都有可能;心态毁了,不仅这件事不行,也许击垮的是孩子整个人。

在孩子想放弃之前,给他一个额外的小小的、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再走5步,妈妈就抱你”;“会拿拍子了,我们就可以不学了“,等等。


有时哪怕是需要你拉着牵着孩子再多走那额外的“五步”(比喻哦),也是值得的。

因为这样,当孩子停下来回头看的时候,他是被赋能的,他意识到,自己比想象的更加力量。


这样的自我对话,会让孩子还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无限可能性,而不是就此举步不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需要做孩子的赏识者,不要盯着孩子“未完成”的,而要帮助孩子一起看到他“做到的”并且去强化它。

又要举例这次桂林一个妈妈给我分享的,她说她女儿慢热,有一天晚上有孩子的汇报演出,她女儿怎么也不肯上台。


那妈妈就带着她在台下看,看了一会女儿竟然自己提出要上台去。妈妈当然很开心啊,带着女儿上去了。


没想到,女儿一上去,立马就要下来了。这个妈妈就有一点点沮丧,和我分享了这件事。



我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孩子从不敢上台到上去了,这就是进步啊。


哪怕只在台上待了一秒,对她来说就是无比大的进步,去强化放大它,而不是关注“她上去了马上下来”这件事。


一旁讲道理的人永远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毕竟说话比自己做容易的多。

坚持是很难的,偷懒才是人性;坚持是需要很多力量来完成这件“反人性”行为的。


作为父母的我们,千万不要总是成了那个不自觉削弱孩子力量的人,轻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有多不容易。


我的坚持故事


我12年第一次跑步,一公里走走停停花了40分钟,我每次都是和自己说,“再走3分钟,今天就结束”;


我16年第一次全程马拉松,在最后的10公里,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跑10个街道,我就停下来“。


12年时,我走了3分钟后我发现自己还能走3分钟;就像16年,我跑了10个街道,我又跑了10个街道。



现在回头看,其实这两者的“坚持”是一样的。但大部分人都会赞扬我的全程马拉松,却会对我12年的经历说,啊,不至于吧,你一公里要那么多时间。

但是,没有12年的这个40分钟的一公里,就没有我16年的4小时45分钟跑完全程马拉松的记录啊。


而没有我16年的全马经历,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在别人眼里所谓的,“啊,她是怎么做到的,带娃、出书、出课、做那么多事了“。



我是怎么做到的?


在快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小会,然后又一小会,最后经常就完成了;


在快放弃的时候,想想曾经的经历,满满都是力量而不是消耗,我曾经可以,那我现在也可以,试试吧!


自己做人,养娃育儿,都是如此。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