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留意到有一些读者留言说孩子已经提前进入了「可怕的两岁」了,这时候,很多家长们会不约而同的采取奖励性手段来增强好的行为,有时候也会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长们这样做了之后,的确在一段时间内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过了不久孩子要么会停止做好的行为,要么会“复发”,做一些对社会和平有冲突的行为。


这是在测试我们的底线吗?


并不是!实际上,奖励或惩罚的效果往往都是短期的。在心理学里,奖罚被包括在「操作制约」的领域里,并且还被细分为正面和负面的,如图:



奖罚的效果会被四个因素而影响:满足感、立即性、伴随性和力度。接下来我们举例说一下每一个因素:


• 满足感:如果孩子的需求已经被满足,则奖罚效果会小很多。比方说,一个饱了的孩子不会为了获得食物奖励而去做某一件事,也不会因为不给零食而觉得受到了惩罚。


立即性:立即的奖罚比延迟后的奖罚效果好很多。比方说,一个孩子因为做了好事而马上获得奖励,比等待一个小时后的奖励的效果更好。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惩罚上。如果有延迟,孩子可能不会觉得奖罚与事情有直接关系。


•  伴随性:要有快的效果,孩子必须每次在某一件事件之后都受到奖罚。比方说,孩子每一次分享家长都会奖励,则很快就会学会分享了;如果孩子每一次摔东西都会受到惩罚,则很快就学会不摔东西了。


•  力度:奖罚越大,则效果越大。比方说,孩子不给家里添乱的时候被奖励 10 块糖果,比奖励 1 块糖果时更愿意改变;如果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大打出手,比吼叫更管用。


为什么这些手段都没有长期效果?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要达到长期效果的话,上面所有的因素必须考虑在奖罚的过程中,这是非常难实现的。而且不用说都知道,如果惩罚的力度太大,身心会受到很大伤害。


更重要的问题是,一旦奖罚停止了后,效果就会「消弱」了,也就是说,这些手段的效果将会无效化。



举例而言,如果通过每次按一下杠杆,我们就会奖励食物给一个实验老鼠,老鼠会学会去按杠杆。一旦实验者停止奖励食物后,老鼠也许还会有一段时间尝试去按杠杆来获得食物,但是当老鼠发现再也不会出现食物时,会开始减少按杠杆的次数,直到完全停止。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主要的问题是,奖罚都是外在的激励,都是靠其他人的让孩子改变某一件事,而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正直、有责任心、有同情心、好学、礼貌、能合作的孩子,我们必须把这些品质给内化,让孩子成为一个能自律的人



要让孩子学会自律,首先我们必须给孩子建立一个友好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认为毒品是让瘾君子上瘾的主要原因,但其实不全是。


布鲁斯·亚历山大(Bruce Alexander)注意到,之前有关毒品上瘾的研究的实验中,实验鼠都是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实行的:老鼠生活的牢笼里除了毒品之外什么都没有。


他想知道环境的改变会不会影响上瘾的效果,所以他建造了一个老鼠公园,里面的“瘾老鼠”除了毒品之外还有朋友、玩具、甚至性伴侣。结果发现,大多数老鼠都不再去服用毒品!


相似的结果被心理学神经学家卡尔·哈特(Carl Hart)的研究证实了。他也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让瘾君子在 5 美金和毒品之间做选择,发现有大约一半会选择钱。当研究人员把奖励增加到 20 美金的时候,几乎所有瘾君子选择了钱。


这两项研究都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如果环境改善了,人也能改变。所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的环境,父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并给与孩子足够的尊重与权力使孩子能尝试自己做事情。改变这些都比单纯的奖罚的效果好很多,毕竟对于孩子而言,自己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



除了友好的环境之外,我们还必须让孩子“上瘾”,让孩子每一次表现出正面的品质时会觉得爽,从而建立起一个好的习惯,让自律自动化。


实际上,建立起一个习惯的脑回路跟产生毒瘾的脑回路很相似,都是上瘾,所以人们会不自觉的去做某一件事情来获得满足。这跟大脑中产生的多巴胺和谷氨酸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多巴胺。


但是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研究人员发现满足感并不会产生过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反而是在人们对满足感保持期待时产生的。当多巴胺一次又一次的去激活大脑的前皮质,这个脑回路就会越来越强,继而养成了习惯。


那该怎么帮助孩子内化我们希望的品质呢?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奖罚是外在的。我们要内化,所以除了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之外,我们要让孩子期待满足并能自我满足,成为一个死循环继而巩固成习惯,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要停止奖罚,要对事不对人,要让孩子每当孩子做出你认为好的品质时,我们让他对自己满足:




你刚刚把你手上的食物分享给另一个小朋友了,我因为你能分享所以觉得很开心。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很开心?


注意,虽然这看起来像是奖励,但是由于你没有提供任何奖品,实际上是一种鼓励。孩子并没有因为得到某样东西而更愿意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因为这样做事情会有内在的开心,所以愿意做更多次。


现在就改变你的管教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律吧!


参考文献


Jenkins HM: Animal Learning and Behavior Theory. Ch. 5 in Hearst, E. "The First Centu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illsdale N. J., Earlbaum, 1979

Berridge KC, Robinson TE, Aldridge JW: "Dissecting components of reward: 'liking', 'wanting', and learning".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09. 9(1):65–73. doi:10.1016/j.coph.2008.12.014.

Alexander BK, Coambs RB, Hadaway PF: The effect of housing and gender on morphine self-administration in rats. Psychopharmacology, 1978. 58(2):175–179.

Hart CL: The Rational Choices of Crack Addicts. https://drcarlhart.com/the-rational-choices-of-crack-addicts/

Riedel G, Platt B, Micheau J: Glutamate receptor function in learning and memor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03. 140(1–2):1–47. doi:10.1016/s0166-4328(02)00272-3

Abraham AD, Neve KA, Lattal KM: "Dopamine and extinction: A convergence of theory with fear and reward circuitry".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2014. 108:65–77. doi:10.1016/j.nlm.2013.11.007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