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英文启蒙的文章,留言里必然有妈妈问分级读物:


娃的英语启蒙也有一段时间了,想给她选一套分级读物,可盲区太多:多大开始合适?该选什么类型、什么级别等等,C妈,能不能整体介绍下啊?


最早我们选的是RAZ,可是孩子总说没意思,后来又换了一套大猫,兴趣也不高,真是发愁,到底是书没选对,还是读法不对。


C妈,大家都说牛津树好,但买回来就吃灰了,想请教下带孩子一起读分级读物的方法,怎么用起来不浪费?


好吧,早就想和大家好好聊聊分级阅读了,鉴于很多妈妈刚刚开始接触和选择,我们就先从最基础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几点说一说。


分级读物几岁开始读?


分级读物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相对于绘本而言,分级读物更像是教材。


通过科学的编排难度,设置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最近发展区”的书,不会让孩子感觉到突然很难,或者太简单。


这与我们之前说的选“适龄英语动画片”是一个道理,每次难一点点,而又可以踮踮脚就够得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英语水平一步步提高。


说到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我们才2岁,还小,“教材”这类的书还用不上,4、5岁再说吧!


关于分级读物的使用年龄,我想说这真是一个大写的“误会”,当然这也正常,因为C妈也是从各种误会和坑里走出来的,所以才来提醒大家绕道而行哈!

的确,4、5岁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很多国外分级读物都是建议从4岁开始,包括美国是5岁进学校(美国的义务教育自五岁开始,称为kindergarten,接下来才是一年级到十二年级)。


他们用分级读物,主要针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即让他们正儿八经认字,(等同于国内孩子们大班、小学开始学识字)那纯粹是因为人家的母语就是英语,听、说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所以建议年龄相对较晚。


而我们作为非母语国家,英语启蒙的话,早期听力词汇的积累也很重要,听、说部分的启蒙还是越早越好。


所以2岁前家长完全可以无条件输入,如果这个时候就介入分级读物的话,那么接下来孩子真正自己读的时候也会更容易。


大部分分级读物的初级内容都非常简单,无论之前是否做过英语启蒙,都可以读,因为它本身就是针对零基础的,只要娃能够跟读,由大人带着一起读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如何选择分级读物?


既然决定要开始分级阅读,那如何选读物不得不了解。


在网上一搜分级读物简直是一抓一大把,当然内容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但从体系上来说,C妈建议大家一定要选分级体系完整的读物,常见的RAZ、红火箭、牛津树、大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上升过程也有明确的目标。


▲RAZ


▲牛津树


▲红火箭


▲大猫


不过,要问我具体选择哪一套,还真没有标准答案。


最终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


体系和口碑上上边几个都没问题,大家还要结合内容来选。


内容上以上几套主要分为知识型和故事型两种。


简单来讲RAZ、红火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比较偏知识型,不管是语言本身还是通识认知,都有一点像教科书,英语启蒙+科普的首选。


牛津树和大猫的故事性更强一些,尤其是牛津树,以生活日常为主题,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事,话也是常说的话,故事性强,内容也贴近生活。


其实选择分级读物也并非只选一种,建议同一时期读同一水平的不同素材,一套读到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开头留言的那个妈妈就是这个问题。



当然,分级读物还有很多,特点各不相同,我们都可以根据娃的喜好来搭配读。比如,故事性很强的还有I Can Read系列和Usbourne我的第一个图书馆;韵律感很强的有兰登等,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


如何助力才能买书不吃灰?


不过很多妈妈表示,买书不是问题啊,不知道喜欢哪套都买回来选也可以,最最最关键的是,不管哪套都坚持不下去啊!


好吧,看来这才是要害。


C妈今儿也把方法一并整理了:


1、选择点读版


这一点不用多说,因为很多妈妈会有忘了、发音不准、不会等各种问题,我最初给CC买分级读物时,像兰登、I Can Read都没有点读版,经常读到某些词卡壳,我自己都读不出来,自然没法给CC读。

后来又吭哧吭哧一本本地自制了点读帖,才算没吃灰。


▲兰登


所以点读版+点读笔省心又高效,可以说是神助,哪里不会点哪里,有了它,不愁自己“卡壳儿”,也不愁娃不会读。


2、选对难度


很多妈妈并不知道哪个级别的分级读物适合娃,尤其是同一级别、不同体系的难度也不太一样。


太难或太容易都会直接影响兴趣和进度。最简单的就是5手指原则,之前咱们也提到过。



就是让孩子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碰到一个生词,就伸一个手指。


0-1个手指:这本书简单了,要升级难度;


1-2个手指:这本书是适合孩子水平的,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可以有效进行推测理解;


3-4个手指:这本书有些难,特别想读,可以尝试下;


5个手指以上:直接放弃,要再去选择难度低一级别的书籍。


3、高质量陪读


这一点要好好说说,如果你以为给娃一支点读笔就能让他读完一套书的话,那我还是劝你放弃分级阅读吧!


因为要想孩子能够坚持下去,首先父母一定要陪读,其次还要有质量。


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①父母先预习


如果孩子有一定基础,或者对某套读物只是泛读,这一步可以忽略。


但如果希望精读的话,真的建议父母提前预习一下,包括发音、故事情节以及一些相关内容的拓展等,这样在陪孩子一起读的时候,才能将后边的几点做到更好。


比如RAZ Letter D中的a dog,你知道它怎么发音,是什么意思,引申下狗爱吃骨头呢,还是狗是很忠诚的一种动物?不提前想,别看简单,现场也一样会懵。


②敢于开口


很多父母纠结于自己的口音,担心影响孩子的发音。


其实相比发音而言,态度更重要。假如我们在意太多,扭扭捏捏,相信孩子也很难大胆开口,父母愿意开口读,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太抵触。


只要多说,就能帮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③适当中文翻译


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没有双语环境的家庭,娃半路开始英文启蒙的,如果日常可以用英语无障碍交流的,不建议使用。


对于母语已经成为强势语言的孩子而言,突然全英有些孩子会特别抵触;还有些孩子虽然不抵触,但不是真的懂。


那么这个过程我是建议适当翻译的。


有些妈妈一听汉译英就慌,认为会干预孩子思维,但其实恰如其分的解释并不会。


我拿中文举例,CC5、6岁之后,基本就读纯文字的故事书了,有些其实是超龄的,但故事她喜欢,我也会念。


有一天某个故事里我读到釜底抽薪这个成语,我突然想起来问了句,“你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


不知道,她也不想知道,因为不影响阅读故事情节,所以她也不问。


这在泛读类型的书目里是可以的,但如果在分级读物里就是不合适的,因为分级读物的目的是帮孩子扫清这些阅读障碍,它的本质就是专门针对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词汇“扫盲”。


父母在陪读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中文翻译,这样会很好地帮助他们读下去。


能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低幼这个阶段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打卡、升级,而是能够真正的理解、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接下来的进度。


可能有的家长会非常介意“中英混用”,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娃本来英语启蒙就晚、词汇量不足,且中文已经占主导地位,那岂不是把孩子往“绝路”上逼嘛,听不懂自然不想说,这英语学起来就太费劲了。


④给记忆编码+引申、互动


给记忆编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


小孩子对画面、场景的记忆是远远大于文字的。书上的文字可能就一行,但我们可以讲出很多背景故事,这就属于编码,而这些故事又会反作用于记忆,从而加深对那行文字的认识。


比如牛津树《Look at me》,小男孩跪在单车上,书上的内容是Look at me,Mum!Look at me on my bike.但背景故事我们可以加上妈妈担心得胳膊都支起来了,心里说,你小心啊!小狗也吓得往后退,毛都竖起来了。



当孩子想到妈妈和小狗时,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小男孩的那句:Look at me!


还可以引申和互动!


再比如《Nobody got wet》中Everyone sat in the boat.这一页,前面的剧情是船太小,可是人太多,想要引申,可以顺便让孩子数一数船上有几个人?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一共有七个!



不仅复习了英语还巩固了数学!


这些联想和思考的过程,都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读的积极性。


重点是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读的内容,并且反复的说出来,这比单纯的“刷”几本书更重要!


4、借助精读课程


之前CC的分级读物都是我来带,后来生了DD,又赶上疫情,我也是顾头不顾尾,真的没有富余精力,后来就开始研究这类精读课。


CC跟着学了一段时间我觉得也是一种选择。


这类课程设计一般老师发音都很标准,课程设计也比自己讲的生动有趣。


配上环境及人物的配音,比如风声,怪物、恐龙的叫声等,还有一些能动的小细节,平面的绘本活了,像动画片一样演了起来,非常有趣。


如果你实在忙,没时间,无法做到高质量陪读又想给孩子进行分级阅读的话,也可以借助外力。


很多分级读物都出品了类似课程,比如牛津树的精读、RAZ的精读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


最后想说的是,关于分级阅读,无论选择哪套读物,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让孩子爱上阅读,不断进步,都是有价值的,贵在坚持!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