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没有导读,哈哈,去看吧,看完能「畅快淋漓的吼」。


哈哈,怎么可能,我们怎么会教你怎么吼孩子!


只有在...才能吼...技巧是...


不剧透了,看完文会觉得很有道理,知道怎么做,也会很爽。



下面就是正文:


很多家长都留言「哭诉」:真的忍不住!而且不吼根本不管用!


任你怎么说,他都不肯吃一口蔬菜


大热天的,非要穿毛衣上幼儿园


你刚收拾好的玩具,转身他就扔得满地


熊孩子们仿佛是上辈子的仇人,总能制造各种事端激怒你。


什么「爱与自由」「温柔坚定」,早在你心中被炸得四分五裂,各种咆哮不受控制地喷薄而出。


俗话说:吼娃有道,才能吼出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学「吼」娃三大式!

科学吼娃第一式

分门别类


科学吼娃不是一生气就怒吼,它也是分场合、分类型、分级别的。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清吼叫的「触发器」在哪里,才能一招制敌,百发百中。


1. 警告性吼娃



当遇到在危险边缘试探时,不要迟疑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停!!!


立刻吼,大声吼。


安全问题上,我们不能纵容,因为这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和底线。


但这种高分贝的即兴大吼,不能频繁使用,不然孩子产生了听觉免疫,下次危险真的来临时,当成耳边风,事儿就大了。


你按照危险级别给自己制定从 1~10 的吼叫音量标准。


比如,如果看到孩子跑到了汽车面前评分是 10,那么他捡树叶放嘴巴里时就不要用这个标准了!


2. 服从性吼娃



不管你怎么说,娃就是没反应,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


该吃饭啦!

洗澡啦!

睡觉啦!


这些提醒,最开始都是和风细雨的,重复了无数遍之后,最终都会变成忍无可忍的河东狮吼。


这种吼叫的根源,其实不在于孩子磨蹭,而在于他已经习惯了你的催促。


精得跟猴儿似的娃,会根据父母音量的分贝,来衡量事情的紧迫性。


正所谓,一声等、二声应、三声起身、四声跑。


每个磨蹭的孩子背后,必定都有一个唠叨的老母亲。


3. 崩溃式吼娃



上完一天班,一波工作加家务的劳作后,还要面对熊孩子拆房子式的捣乱,老母亲简直是沾火就着,分分钟开启崩溃式吼叫。


生活让我们暴跳如雷,我们却转身迁怒于孩子,这种吼法要不得!


导致这种吼叫的原因如同冰山,有时孩子的行为只是导火索,向内探求,会发现更深层的原因是自己的感受。


观察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必要时,甚至可以列个清单,看看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热键」会瞬间触动我们体内的定时炸弹,在踩雷前及时避开。


改变愤怒酝酿的土壤,才能避免愤怒的发芽。


科学吼娃第二式

要有原则


很多家长吼完孩子,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


早跟你说了你不听!

你每次都是这样!你就是让人操心!

你听话一点,懂事一点,乖一点!好不好!


没啥新意的车轮战术,只能让孩子左耳进右耳出。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训父」的视频火遍网络。


视频中的小女孩遭到家长批评后,反将一军,「语重心长」地教育爸爸,有理有据,先是用动画片上的例子来说明该如何批评孩子:


「你看人家动画片里的那些,你看他们是怎样对孩子的,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只批评他,让他改正,他们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吗?」


图片来源:网络


接着再用现实中的实例来说明:打孩子、骂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你看很多父母是不是,那些小孩子跟我一样,他们父母就像你一样打了骂了他们,他们是不是越来越笨?被骂笨了。」


图片来源:网络


直言父母训娃应该有文化:


「你已经读过小学、初中、大学,你还不会用好的句子、名句来骂人吗?」


图片来源:网络


「你看,你还说我背的古诗少,我来骂人,我都可以用古诗来说服别人。」


图片来源:网络


「你呢,只会嗷嗷喊。」


图片来源:网络


小女孩从头到尾,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网友们直言:家长被训得明明白白!


瞧,连娃都懂得,吼娃不是谁的音量大谁就赢,吼的姿势不对,用词不精准,方法没效果,还不如不吼。


那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姿势去吼娃,才能让娃真的心服口服呢?


1. 对事不对人,不贴标签


心理学家海姆 · 吉诺特说——孩子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生气时,常常会口不择言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自私」「胆小」「捣蛋」……


当我们的怒火平息时,这些标签并不会消失,反而会像伤痕一样,牢牢地刻在孩子心里,让 TA 对自己的认知停留在这些负面印象上。


所以,释放愤怒的方式是针对事件,如实描述孩子的行为、后果以及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 TA 的行为是问题所在,而不是 TA 自己本身。


2. 不记仇,不较劲,不翻旧账


当孩子生病了,妈妈却还在训斥:


让你穿外套你不要,让你别玩冷水你不听,现在着凉发烧了吧。

每次都是说不听,活该受罪!


这种话在孩子耳中颇有「幸灾乐祸」的味道,TA 只会看到责备和训斥,却无法感受到发火背后的爱。


没有人喜欢被揭短 ,「翻旧账」只能让矛盾激化,使彼此忽略眼前的问题,钻进牛角尖里进行无益的博弈。


所以,一码归一码,过去了就不再提,只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谈话。



3. 分清场合,保护孩子的面子


有时孩子不一定是真的有意和你对着干,只是自尊心作怪,尤其在人多的场合,被当众训斥,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所以才会变本加厉地和你对着干。


当事态即将失控前,我们可以带孩子离开现场,或者换一个安静的空间,面对面进行单独谈话。


既能保护孩子的面子,也能避免自己因为在众目睽睽下难堪而做出更偏激的举动。


 科学吼娃第三式

要有策略


吼娃的目的不是发泄,而是指导孩子。



所以,有效地教会孩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1. 表达愤怒


描述感受


我很生气。

我觉得现场一团糟。


讲述事实


因为你刚才推倒了弟弟。

你把沐浴露倒了一地。


提出办法


这会让弟弟受到惊吓,我希望你能扶他起来,并且不再做同样的动作。


这样容易摔倒,我希望你可以跟我一起收拾。


沟通的时候,多用「我」开头,少用「你」指责。


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总结:


我的感受是 A,因为你做了 B,所以,请你做 C。


它能帮助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2. 正向引导


有时孩子「不听话」,只是因为他真的没听懂你说的话。



你最好听话点。

你必须遵守规矩。

你可不可以别闹了。


这些不明确的宽泛指示,都是无效提醒。


指导孩子时,需要给出明确的、孩子能理解的指示,比如:


我现在有点累,想要躺一会,你可以自己在客厅玩玩具或者看绘本。

我希望待会你能把拿出来的玩具放回箱子里。

图书馆是大家看书的地方,我们需要降低音量。


一次只给一个指令,确保你的孩子能理解你所说的话,知道该如何做,或者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的示范。



3. 事后解释


当父母大吼大叫时,最让孩子害怕的是什么?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所以,当怒气过去事情翻篇后,别忘了和孩子修复关系。


真诚地向孩子解释——妈妈情绪不好,没有控制住。


给他一个拥抱——虽然刚才批评了你,但妈妈还是一样的爱你。


复盘事件,理性分析——我刚才担心迟到,所以忍不住发脾气,我们明天提前十分钟起床,争取更多的时间吃早餐吧。


及时解释,能将吼叫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问题。


吼孩子从来不是目的,当我们实在没有忍住情绪后了孩子时,也该注意方法和策略。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一定掌握了跟娃的沟通之道。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